会展公司的经营并不容易。甲方经常进行无厘头的比稿,招投标的入围条款设置得十分巧妙,欠款时还理直气壮,在现场还会无端地进行指责。是的,这些行为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会展公司必须要采取行动了!
且慢,客官。在起义之前,请你仔细思考一下:人和财物都准备齐全了吗?如果没有都准备齐全,那就……那就先喝一口水吧。
不想当主办的不是好会展公司
受够了甲方的气!心灵长期被压抑,同行低价让人心火直冒,多年信赖的员工离职去单干,一想到应收款就心里发慌,许多会展服务公司在忍耐和等待之间徘徊,一边接单干活一边等待,渐渐稳住了阵脚,公司规模也在暗暗扩大,但始终存有担忧:乙方生意得看甲方脸色,哪天甲方不高兴就没了生意。
一些公司的创始人眼神中透露出笃定,意志十分坚定,他们一直在非常敏锐地去寻找机会,并且朝着主办的方向进行转变。这条路毫无疑问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既有美丽的风景,同时也有尖锐的荆棘。
大多数公司选择了一条较为“中庸”的道路。一方面,它们继续做大现有的承接承办业务;另一方面,在内部设立一个新的部门或团队,尝试去主办会展项目。这属于局部的创新行为,不会对整个公司的业务和业绩造成重大的冲击。如果做不成,就当作是一次试水,团队解散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人员也便于安排。而如果做好了,就将这个团队或部门独立出来。
做主办,关键在于是否有能够承担此重任的人。是否有合适的题材以及细分领域呢?同时还得拥有一定金额的运营资金。
人是一座大山,财是一座大山,题材也是一座大山。对于这每一座大山,愚公都不能采用老路子去将其削平。
英国美国的劳模
刘大可老师近期发表了对会展公司的看法,文章题目是[具体题目 1]。王春雷老师近期也发表了对会展公司的看法,文章题目是[具体题目 2]。两人都提出了很棒的见解。
我一直收藏着楚有才老师在 2016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遇到谈得来的朋友,就会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
刘大可博士对全球知名的英富曼和励展集团进行了分析。他得出结论:这两个公司的会展业务能够在全球崭露头角,最为核心的优势在于两家企业(或其母公司)拥有数据优势。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都应当成为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春雷博士有感而发,他称值钱的会展项目应在某一行业内形成规模效应和平台效应,且以数据服务为支撑。这里的“规模”,一方面是基于垂直产业知识的纵向一体化,即展会规模得以做大;另一方面是基于全产业链的横向一体化,也就是展会数量增多。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求资讯服务、线下活动和整合营销相结合。
一个范本是美国公司
我们认为它是一个美国的展览公司。然而,我们坚决不这么认为(就如同美国现任总统川普那般执拗!),它将自己定义为信息服务和营销公司。
公司的五大主营领域分别是:农业领域,交通领域,天然产品和食品领域,设计制造领域以及基础建设领域。以数据服务作为例子,公司拥有超过 2000 多万的决策者(使用者)的数据,在这些数据当中,农场主的数量达到 200 多万。公司的线上产品、线下产品、电子产品以及纸质产品种类繁多,仅在农业板块,就有几十种需要收费的信息产品,并且线下每年会举办将近 60 场会议、展览以及活动。
因此,从营收方面来看,这个公司不属于我们的会展圈。实际上,人家压根就不想融入这个圈子,人家是比会展圈高大很多的信息服务商呢,明白了吧?
那,中国难道只有干巴巴地仰望这些公司的份儿吗?
锋哥若在此处停笔,突然结束,只说一句轻飘飘的话:让我们向美英领先的企业学习吧。那着实对不住您一年来对我(一篇)文章的期盼了。
绝了 中国的三个“会展主办”公司
这三个公司规模不大。其中最小的公司规模不到 50 人,最大的公司规模为 130 人。它们在会展圈的知名度较低。依旧是那句话,它们根本不承认自己是会展公司,它们是信息服务商,但它们都会“顺手”组织一系列会展活动。
辛巴()
一家会议与媒体公司专注服务食品行业,它成立于 2013 年,会组织会议,会组织赛事,会组织媒体,会组织社群,还会组织培训等。项目包含“FBIF 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在 2019 年有超过 4000 位业内人士参与;还有全球食品饮料包装设计大奖;以及全球食品饮料创新评鉴大赛;同时涵盖培训和咨询;有专注于食品饮料行业且拥有超过 13 万粉丝的新媒体订阅号;也进行社群运营等。
去年,的创始人贝拉在马国宜老师一年一度举办的学习型会展组织者交流大会上进行了演讲,此次演讲引起了轰动。若想了解详情,可查看楚老师的《90 后会议人,如何策划一场千万级的会议》。
作为年长的粉丝,我今年7月底特意去了趟公司。
(锋哥偷拍的)
去年 8 月公司的人数为 17 人。今年 8 月,公司的人数扩大到了 40 多人。这表明公司的业务发展速度很快。然而,公司一年只举办一次大会和展览,需要这么多人来做什么呢?
公司全体人员全年都在从事食品饮料行业的信息服务。FBIF 食品饮料的粉丝量从 1500 增长到了现在的 13 万,并且每天都在持续增长,早晨 07:40 会推送至少 3 篇高质量的原创文章,这些文章多次被今日头条采用。仅微信群就运营了 20 个不同的专题,还发布了 1326 页的全球食品饮料创新报告。
请务必注意:2019 项目的年度订阅号营收达到了 100 万以上。新媒体并非只是花钱,而是能够赚钱的生意。
公司今年开始涉足咨询业务。新推出的品牌名为“贝氏咨询”。它向大公司收取年费,向创投公司收取尽职调查等咨询费用。第一单的金额为一百万人民币。
我询问贝拉,公司明年的营收目标是多少呢?可以公布出来吗?贝拉表示,可以说呀,明年的目标是 2400 万。
盖世汽车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在某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踩七色云彩,前来娶我。然而,我仅仅猜中了事情的开端,却无法猜到最终的结局。
说到盖世时,我便想到了这个梗。然而,我也无法猜到这个公司的神奇之处究竟在哪里。
汽车行业的人都知晓盖世汽车资讯。该公司不仅从事汽车产业媒体的工作,还运营供应链服务平台、开展产业研究以及组建社群。它拥有 10 个微信账号,6 个网站,微信群的数量多得难以计数。
线下活动丰富多彩,难以言表,上图吧(只是9月而已)。
人力资源智享会
No,贩卖的是HR们想要的知识和信息。
创始人名叫 Mark,他的长相不太像苏州人。由于马老师的学习型会展组织者交流大会,我有幸结识了 Mark。之后,我还在上海专门与他约见了一次。
这里要郑重地向马国宜老师致以敬意。她所举办的学习型会展组织者交流大会非常棒。在这个大会上,我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专业人士,并且获得了极为珍贵的启发。
这个公司于 2009 年成立。经过 10 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国内高端的组织,是专业的,且广具影响力,是面向中国人力资源领域专业人士的会员制组织。
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付费会员企业的数量超过了 3500 家。我喜欢自觉地为他人计算费用,哪怕一家企业只交象征性的 1000 元年费,那么一年下来 Mark 就能有 350 万入账。并且,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了人力资源的全领域。线下举办了众多大型品牌年会及展示会,数量超过 40 场;进行了大量大企业探访,场次超过 30 场;开展了百余场公开课培训和内训;还有公益教练俱乐部项目。线上有 60 多场空中课堂和网络会议。出版了杂志《HR》,其读者超过 3 万名,有 20 多个行业报告,200 多个中国本地实践案例。
活动多得呀,再一次难以言表,上图(仅仅9月)。
知识服务社群 才是护城河
传统的会展主办公司仍会占据主要地位。在公司数量方面,它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优势。在展会数量方面,它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主导地位,稳坐泰山。
一些在垂直行业深耕细作的信息服务商,通常表现为咨询公司或媒体公司。他们主办和组织的行业会议论坛以及展览,对参会者、观众和参展商的粘性更强。并且,他们的粉丝、读者以及报告的订阅者,更容易转化为缴费参会者和参展商,获客成本几乎为零。此外,复购率也比较高。
重复购买率是会展主办公司魂牵梦萦的 KPI 啊。
用高质量的信息资讯,其中包括高质量的行业分析以及专题研究报告,去服务一个社群。同时,辅以线下的多种触点活动,像年度会议、分站会议、培训、沙龙、企业探访、比赛等。这样就能把精准的商务对接开展起来。这便是稳稳的护城河。
在增值服务方面,除了提供咨询服务外,还可以向企业收取服务年费,向会员收取会员费,并且能够与 VC 一同来对具有增长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
会展主办公司也可以做成一个投资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