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对此进行一番梳理。
《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目的:一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三是开阔中小学生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四是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以此为研学旅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一年来,我国的研学旅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发展得很迅速。很多教育机构和旅游机构都在积极地打造具有个性化的研学旅行产品,把研学和学习、旅游和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旅游+教育”这种新的业态进行了探索。
教育部前不久针对研学旅行中出现的问题,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此来及时纠偏,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学旅行)变质。
中央电视台《职业培训》栏目主编王钧凯表示,他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联盟秘书长以及飞鸟研学旅行创始人。他认为旅行是载体,而研学是内核。在设计研学旅行产品时,需要从线路、时间、主题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要做到寓教于旅、寓学于游,使研学旅行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研学旅行受政策利好,正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前景广阔,且将出现细分。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有 75%的受访者称了解研学旅行,80%的人表示对研学旅行很有兴趣,约 60%的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行,并且其中大部分人是通过学校和教育机构参与的。从参加研学旅行的意愿方面来看,70%的人希望旅行时长为 6 至 10 天,在受访者中,人均花费能接受在 3000 元左右的占 88%。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表明,在接下来的 3 到 5 年时间里,研学旅行在学校中的渗透比例会快速增长。这个行业的规模很大,市场空间也很广阔。据不完全的估算,中国研学旅行的市场总体规模将会超过一千亿元。
从目标人群结构方面来看,70 后和 80 后这两代父母以及他们的子女是研学旅行的主要消费人群。在国内,名校和历史文化类的线路最为受欢迎,像北京、上海、南京等这些聚集了众多名校的城市是国内热门的目的地。而在国外,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则是出境的热门目的地。
一些旅游机构为了满足更多研学旅行的需求,在相关产品和服务上进行了更细化的工作。今年暑期,驴妈妈推出了“跟着课本去旅行”这一产品,它参照课本中经典写景文章来设计线路,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实景,在 10 岁 - 15 岁年龄段学生中颇受欢迎。众信研学的相关负责人表明,研学主题具有比其他旅游产品更突出的特色。例如有红色研学,还有科技研学,以及历史课堂、人文课堂、自然课堂和职业体验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不具备指示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