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蘑菇栽培技术要点
2010 年 10 月 19 日 15 时 33 分,来源为农博网——中国农业资讯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懂得要去克服由不利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蘑菇栽培技术方面,逐渐将大棚栽培技术引进了进来。因为利用大棚栽培蘑菇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而且大棚的保温性很好,秋菇结束得比较迟,冬季还能少量出菇,春菇出菇又很早,这样就很容易获得蘑菇的高产,每平方米的产量能够达到 9 公斤以上,每亩的收入能达到万元左右。如果能够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致富途径。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以下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堆料发酵
- 建堆前 1 天,在混合料上喷洒 0.5%的敌敌畏液,之后覆盖薄膜 12 至 24 小时。建堆遵循常规,翻堆的间隔时间分别为 5 天、4 天、3 天,在翻堆的时候加入尿素和石灰。要将含水量控制在 65%至 70%之间,ph 值保持在 7.5 至 8 之间。
室内进行后发酵:先将料抖松,接着用翻斗车把料搬运至床架上(注意架底层不放),然后用煤炉或者柴油桶蒸汽炉来加温。当料温上升到 60 至 62℃时,要保持 6 至 8 小时。同时适当通气,等到料温下降到 48 至 52℃时,需维持 4 至 5 天。后发酵结束后,料呈现出深咖啡色,它很柔软,稻草富有弹性,用手捏也不会粘手,没有氨味,还带有较浓的香味。并且此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的含水量为 65%,ph 值在 7.2 至 7.5 之间。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翻格及播种
翻格时务必注意控制温度。当料温降至 28℃时,要及时进行翻格。料的厚度为 18 至 20 厘米,上层可稍薄一些。需整平床面。用麦粒种进行撒播,用种量为 1 瓶/平方米。轻拍以使菌种与料充分接触。在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若要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播后管理及覆土
播种之后要对棚内的空气和湿度进行调节,让其能够适应蘑菇的生长。经过 7 到 10 天,菌丝基本将培养料封面。在这之后,可以加大通风的力度,昼夜都开门。通常在播种后的 20 天,菌丝能够发到底部。
覆土材料是砻糠混合土。在覆土之前的 10 天,每 111 平方米要准备 3500 到 4000 公斤的泥。泥和糠的比例是 1 比 24,其中干砻糠为 100 到 170 公斤,石灰为 50 公斤。按照这个比例把砻糠和石灰撒在空地上,接着用中型拖拉机将其打碎,使其颗粒比大豆稍大一些,然后过筛。堆垄之后用甲醛进行消毒。覆土的厚度为 3.5 至 4 厘米。覆好土之后,要立即喷水,将其调湿至饱和状态。如果想要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就必须控制好棚内的温度以及覆土的厚度,如此才能保证蘑菇的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8866601
电子邮件
wx888866603@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