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统计结果显示
疲劳驾驶、分心驾驶与激进驾驶
已成为交通事故三大导火索
安全既是最高标准又是底线。随着整车智能化和自动化不断深入发展,驾驶员行为检测及预警成为智能安全驾驶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驾驶员监测系统( ,以下简称 DMS)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辅助技术,能够对驾驶员疲劳、分心以及接打电话等状态和行为进行提醒,从而有效降低事故概率,并且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是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达安中心”。它紧跟行业趋势,加快对前瞻技术服务能力的布局。在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测试方面,围绕相关标准法规和事故特点进行积极研究。构建了以真人驾驶员和仿真驾驶员为基础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主客观测试评价平台。形成了整车级和部件级 DMS 系统的测试评价能力,能够全面满足行业和客户的需求。
国标、欧标全面应对
近年来,各国从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开始推动DMS上车应用。
欧盟方面,自 2022 年 7 月起,规定新公告的车辆必须配备 DMS;在国内,率先强制要求“两客一危”这类商用车车型安装 DMS 系统。2023 年 5 月开始,随着 GB/-2022《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正式实施,DMS 被纳入我国的推荐标准。
1、基于GB/T -2022的DMS测试能力
达安中心依托仿人机器人,还有太阳光模拟器以及轨道等设备。同时,它也具备音视频震动采集装置和中央集成测控软件等设施。凭借这些完善的设备设施,达安中心已经搭建起了一套测试平台,该平台是基于仿真人的驾驶员监测系统。
平台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同时可控性和可靠性也很高。它在满足 GB/T -2022 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验证需求的同时,能够全面覆盖各种与驾驶员、乘员状态相关的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并且可以有效支撑 DMS 检测系统落地。
工作原理:在测试过程里,仿人机器人会去模拟驾驶员的行为状态,而光环境模拟系统会提供相应的光照环境。因为与 DMS 系统相连接,所以测试平台能够采集到 DMS 系统的报警信号,还能准确地计算出 DMS 的报警时间,同时可以统计出 DMS 系统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等性能指标,进而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测试平台具备开展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 DMS 研发验证测试的能力,并且可以协助客户对不同的注意力分散行为进行研究。
仿人机器人
太阳光模拟器及轨道
音视频震动采集装置
基于(EU)2021/1341 这一规定的 DDAW(驾驶员嗜睡和注意力警告系统)的测试能力
GB/T -2022 主要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达成对驾驶员注意力的检测,而欧盟(EU)2021/1341《驾驶员睡意和注意力警告系统的技术要求》与之存在根本差异。
这样能保证测试过程中不同驾驶员 KSS 自我评估的合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基于(EU)2023/2590 这一规定的 ADDW(驾驶员分心先进警告系统)所具备的测试能力
欧盟一般安全法规 (EU)2023/2590作出要求,从 2024 年 7 月开始要实施高级驾驶员分心警告系统法规。新车型必须配备满足技术法规要求的 ADDW 系统,此系统能够帮助司机将注意力集中在驾驶任务上,并且在司机分心的时候给予警告。
达安中心依据新的法规要求,构建起了完备的高级驾驶员分心警告系统测试能力。在测试启动之前,能够提供对应的法规解读服务,帮助客户完成系统的升级与改善;测试结束后,会进行测试数据分析处理,协助企业对测试结果进行符合与否的判定,同时提供测试报告。目前达安中心已经为多家国内的车企开展了相关测试,并且也为多家国内的供应商开展了相关测试,这些测试助力了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注视固定点
自定义场景游刃有余
“嘟!嘟!”警告系统持续发出提醒。接着,低头接打电话的驾驶员将注意力转回到前方路面,警示音便停止了。在试验现场,达安中心的测试人员正在对驾驶员分心警告系统区域内的 14 个凝视注视点位置逐个进行检测。
DMS 的一个核心功能是能够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这些状态包括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等。国标界定了驾驶员的五种注意力分散行为及提示条件,包括闭眼、头部姿态异常、接打手持电话、打哈欠、抽烟。达安中心基于对司机真实驾驶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并且结合客户开发需求,通过模拟驾驶员分心场景,开发出了近 20 种自定义注意力分散行为,从而进一步丰富了 DMS 的场景设置。
试验中,仿人机器人搭载了传感器和执行器。它依据预设的驾驶员行为模式来执行相应动作,既准确又高效地完成了试验任务,还满足了客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从而为驾驶员和行车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前瞻性研究抢先布局
DMS 是一项主动安全技术。在驾驶安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DMS 逐渐成为标配。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和升级,DMS 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正朝着多集成功能等方向发展,从而走向更成熟的应用。
达安中心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一直都在持续推进在具有前瞻性的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布局安排。它能够为众多的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提供高效的测试服务。通过创新来孕育新的动力和能量,为促使汽车安全技术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而积蓄力量。
联系我们
张鹏程
电话:
邮箱:
推 · 荐 · 阅 · 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