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 日,中国宝武召开了万名宝罗上岗实施的动员大会。宝罗云平台以及“宝罗之家”正式开始启用。1998 年投入使用的“宝钢股份 2050 热轧喷印机器人”,在接受了“宝罗”的标准化改造并且接入云平台之后,以“宝罗 001 号员工”的身份正式开始上岗工作。到 2026 年末,中国宝武计划引进超过 1 万台套的“宝罗”机器人。
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
工业机器人被称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它的研发是重要的方面,制造也是关键环节,应用同样不可或缺。这些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以及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连续八年都保持着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地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机器人密度统计数据表明,从每万名员工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来看:2019 年,我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仅为 187 台/万人;到 2021 年,已经增长到了 246 台/万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在全球处于第 9 位。与先进制造业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2021 年,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是韩国,每万人拥有 932 台。日本、德国、美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相关数据也处于领先地位。
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推动“无人化”发展
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它依然使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对于很多制造企业而言,工业机器人“换人”这一举措,从原本的可选项转变为了必选项。在传统制造业中,尤其是在钢铁工业这种平均应用密度较低的领域,工业机器人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它是钢铁工业在生产辅助工序以及检测检验等环节实现工厂无人化、少人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宝武将有超 1 万台套“宝罗”机器人陆续上岗,在制造业单元实现应上尽上。工业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在新场景的应用取得突破。未来,所有宝罗都将接入宝罗云平台,并且要达到“四个统一”的要求,也就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接入、统一服务”。万名“宝罗”上岗,这是宝武为实现“操作岗位一律机器人”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同时,这也将加快中国钢铁工业智慧制造前进的步伐。
万名“宝罗”上岗标志着钢铁行业智能装备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改变,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内民众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有了大幅的增长,年轻人凭借着更高的学历和技术水平,能够参与到高附加值的工作当中。工厂里有些机械化程度不高、又脏又累且存在危险的岗位难以找到新员工,所以钢铁行业低技术门槛岗位的劳动力短缺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借助工业机器人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以及危险系数高的岗位上替代人类,不但可以解决劳动力缺失的难题,而且能够提升劳动效率,降低因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还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幸福指数。
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会推动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当下在钢铁工业智能化发展期间,现场投运的机器人存在问题,即缺乏统筹规划,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及整体的后台支撑服务,这使得各装备的运作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宝武在积极研发“宝罗”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技术。过去是在单一基地进行一两个机器人的个性化运用,现在则推广到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全面应用。宝武集团的工业机器人未来会全方位连接宝罗云平台,并且借助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为“宝罗”赋予能量。
未来机器人应用模式展望
钢铁行业或许会将“智能装备成套租赁+全生命周期服务”作为新的商业模式。智能装备朝着规模化、成套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会推动成套租赁、成套销售采用“套餐化”的经营模式。未来有可能出现“模块化成套自动轧制解决方案”,这种模块化方案涵盖了轧钢产线智能化生产所需的全部智能装备以及相关系统,能够实现产线级的“黑灯生产”。钢铁企业只需支付生产装备的租赁费用。当模块化组件需要检修时,无需停机等待修理,而是将设备进行“更替”。替换下来的设备会返回装备供应商,在专业环境中进行运维后,再送到其他钢铁生产企业用于提供租赁服务。该商业模式既能为钢铁生产企业大幅节约固定资产的投入成本,又能提高装备的运维效率。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智能化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智能化相关技术变化迅速。装备租赁这种方式能够缩短企业装备的迭代周期,让企业紧跟最新的生产技术。同时,这也能间接促使装备制造企业加强装备研发,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未来,装备制造企业有可能会在联合开发方面加强合作,有可能会在协同生产方面加强合作,有可能会在共同投标方面加强合作等。这些合作使得装备制造企业能够作为“一套”解决方案的共同体,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服务。
智能制造需要标准引领。标准化能够对新兴技术和前沿应用起到推广作用,能够促进技术升级,还能起到标杆引领的作用。这些作用将对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推广使用产生重要影响。2010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此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标准在经济活动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且引领性的作用。目前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的 100 项标准里,工业机器人和无人运输装备控制系统技术要求的标准数量比较多。其中有自动焊牌、实验室检测、自动加渣等工业机器人应用标准已经发布或者正在研发。企业既可以把这些标准当作技术转化的重要成果,又能够为推动钢铁行业智能装备的良性竞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龙强)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