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涯住在十里村 来源|十里村(ID:)
[]
[]
贝店曾经在杭州乃至全国是 TOP 社交电商平台之一,如今却被曝拖欠商家货款达七千多万元,并且有众多贝店员工撤离了总部。
有近千位商家组建了维权群,他们奔赴贝店的杭州总部进行集体维权。贝店的背后,一方面有贝贝集团这样的母公司,另一方面还有 IDG、高瓴、红杉等资本的身影。
[[]]
有许多平台打着社交电商的名义,骗取会员费进行非法集资,这些平台处于前面;有新的社交电商平台昙花一现,正在艰难转型,这些平台处于后面;还有更多的平台悄无声息地落幕了。
2019 年 5 月,云集顺利登陆纳斯达克。这是云集在行业中的唯一高光时刻。然而,根据财报显示,云集的交易额早已跌破百亿,并且年年都在亏损,且亏损情况没有减少。
市值已经减少到仅有 2 亿多美金。
为什么曾经被大力鼓吹且红极一时的社交代理电商会落到这样的境地呢?
01
399礼包是颗深水炸弹
做过社交电商的村民都知晓,399 并非是给予用户的会员福利。它的目的是激发代理去层层拉新,以此来达到割韭菜的动力。
在平台上靠卖货赚到 500 块钱并非易事。通常等级较低的代理,其分销的佣金处于 5%至 10%之间。若要赚取 500 元,就需要卖出 5000 块钱的货。
如果能够顺利卖出一个 399 会员礼包,那么依据等级能够赚到 50 元到 250 元不等的佣金。
对于之前本身就有代理的团队长而言,在社群里进行号召的话,是能够赚到一些钱的。
况且平台在最初起盘的时候,的确给了用户一些新人转化的福利。
但是,399礼包制度本来就是违法的。
另外,诸多团队长的目的在于赚快钱。因此,为了获取每一笔人头费用,他们可以毫无底线地进行宣传。
现在诸多平台取消了 399、499 的礼包制度。最终拉来的客户并非真心想要消费,而是那些抱着天真躺赚想法的普通人。
02
社交代理电商
的躺赚是个伪命题
所有社交代理电商都把躺赚当作标准的拉新口号。它们宣称,只要付费成为平台店主,进行拉新消费,就能够享受到躺赚的待遇。
但这完全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因为躺赚的前提是持续,而社交代理电商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收入的减少是一种必然发生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是抱着能够轻松赚钱的目的而来的。然而,他却没有具备拉新的能力,也没有具备销售的能力,更没有具备管理团队的能力。
头部靠收割而坐享其利,其他人会发生转变,从推广者变成自购者,并且最终会离开。
一定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何淘客能够持续存在至今长达十几年?并且还有许多玩家能够赚到几千万乃至上亿的金额。
这个原因很简单,淘客的业务基本盘很大。一般情况下,身边很难找出不用淘宝、京东、拼多多的人。
其次,淘客业务的适应性较为突出。在百度、知乎以及网易的新闻频道和图片频道等地方,都能够看到淘宝、京东联盟的产品。然而,你从未在这些地方看到过贝店的产品。
商品的丰富程度比其他平台更好,平台活动的频次比其他平台更高,奖励的力度比其他平台更大,适用性也比其他平台更强。
贝店在去年就已全面开展淘客业务,还推出了贝省 APP,如今贝店的首页已实现导购化。
03
普通代理
没有销售的义务
社交电商平台上的代理与日常生活中卖房、卖车、卖家具的销售并无差别,他们都是靠卖货来赚取钱财。
但是社交电商平台的代理在雇佣关系方面处于放养的状态,没有明确的归属,也没有绩效方面的考量。
平台一没有与他们签订合同,平台一没有给他们缴纳社保,平台一没有给他们发放工资。
所以所有的代理本质上不存在任何约束性。他们今天能够不发朋友圈,明天能够不拉人,后天能够不参加培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代理们的销售能力是极不均衡的。
它不像传统企业那样,每个区域都有经理和总经理进行每日的监督、培训以及考核销售工作。而且每月还会召开全国性的会议。它能够凭借强制性的手段,确保自己团队的业务员能力达到一个平均标准。
但是代理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业务,并且不受约束。有些代理有客户且有上进心,所以他们会卖得多一些;而有些代理则无所谓,只是随便发发。
关键在于大多数人只是随便发发。这些随便发发的人决定了上级团队长的收入。
时间一长,上级团队长就离开了并更换到其他平台。接着,他又通过欺骗的手段收取 399 元,再次进行割韭菜的行为。
现在 80%以上的淘客代理 app 的 GMV 下滑情况很严重,并且团长的收入急剧减少。
04
持续复购才是核心
尽管代理对于平台来说极其重要,尤其是在项目起盘之初。
但是真正决定平台是否可持续的还是复购,即商品。
社交电商平台的商品数量较少。主打精选这一说法是不真实的。每个品仅选择一两个,从整体来看,这样的模式使得一个平台难以成立。
用户的可选择范围比较小,不是 A 就是 B。如果对这两者都不满意,那么用户就只能前往其他平台进行购买。这样一来,最终平台还是没能留住用户。
用户心理的精选并非是减少商品,而是平台将好商品挑选出来,让用户自己进行再次选择。
没有丰富的好商品来满足用户的消费欲,哪里还有复购可言呢?
而没有复购,上级就赚不到钱,如此恶性循环。
05
直播带货
打败了代理电商
社交电商是以信任为基础的。然而,这种信任的影响力较为薄弱,其可辐射的范围也比较小。
短视频达人做电商带货是一种信任关系的转化,明星做电商带货也是一种信任关系的转化。一个 IP 的影响力要比一个微信代理的影响力大很多。
普通代理的微信好友数量不超过 2000 人。在这些好友中,能够产生互动交易的大概只有五六百人。而能够发展代理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
短视频达人的粉丝能够达到成百上千万。同时,他们还可以借助付费投放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曝光度。
在消费转化这个环节,他的销售效率比较高。他借助直播能够向大量的人进行展示,能够向他们推荐产品,还能够逼单。
它的价格对于社交电商而言是一种“屠杀”,这一点最为重要。因为没有了多级分佣,所以价格能够足够低。
一组数据被分享:社交电商平台中,有 80%的代理最终是在进行自购行为,仅有不到 20%的代理能够赚到一些钱,并且享受这样服务的用户无需成为付费会员。
试问一下,普通的用户更愿意选哪种方式?
直播的商品更新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除了价格更便宜之外,只要是你能在社交电商平台买到的商品,它几乎都能帮你解决。
那去社交电商平台买什么呢?
06
还能不能做
社交电商代理
最近微信圈在推广拼多多旗下的一款分销小程序。很多人看到一些大佬赚到了钱,都很眼红。他们问我能不能做。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做。
但是有两个前提:
1、代理角度
你要么本来就拥有资源,例如你是其他平台的团队长,或者是社群群主,又或者你自己认识一些拥有流量的朋友,将他们发展为代理就可以了,这样就能立刻赚到钱。
其二,要么你有勇气不要脸皮,不感到厌烦、不畏惧挫折,去邀约微信里面的所有好友,去线下进行地推,去线上进行截流。
想做社交电商与平台关系不紧密,核心在于是否拥有流量。没有流量的小白,注定会成为他人的小韭菜。
做社交电商代理项目,注定是一个能在短期内快速盈利的方向。其一,用户认为平台很新鲜;其二,平台愿意拿出补贴来进行拉新活动。
时间一长,怎么召回都没有效果了。用户依然会去淘宝、京东、拼多多,依然会去看都快直播,这些都没有改变。
2、创业者角度
刚才我们从代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那么倘若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呢?代理模式真的就无法开展吗?
不!完全可以!但注定了规模做不大!
其一需要你进行手把手的管理,需要你进行选品,需要你做活动,以此让用户始终认可你!这个规模预计在 10 亿到 20 亿之间。
其二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品,要是独一无二的品。不然的话,团队里任何一个被养得肥肥的团队长要是离开了,他也能够自己去做一个这样的品。
我身边存在这样一个案例,目前每年能够达成三到五亿的业绩。然而,最近其旗下的某团队长以及招商运营人员离开了,导致商品交易总额(GMV)一下子减少了一亿。
我希望那些想要做社交代理模式的朋友,不要把钱浪费在做平台上,而是要把钱花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上,包括个人 IP、社群 IP 和产品 IP。
维护好忠诚的代理是可以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赚到持续的小钱,并且不会出现欠款等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