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事件开端
1月4日,上午大约10点,成都一家公司的董事长罗先生,在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微信群里,发放了一个价值六十多元的红包。员工杨海(化名)虽然内心有些激动,但他并没有加入抢红包的行列。罗先生这样做,是想看看员工们是否在认真工作,因为公司最近明确规定了上班时间不允许使用手机。
公司面临管理难题,于是开始发放红包。罗先生是创业先锋,经营着一家员工人数达数百的企业,他发现员工越来越难以管理。有些员工对工作分配总是抱怨连连,罗先生加入员工群是为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绪变化。
抢包结果与处罚
中午,大约12点,众多员工争相抢夺红包,其中就有三位同事在办公期间便展开了行动。到了傍晚,公司立刻发布了处罚通知,对抢红包的“前三甲”每人进行了500元的罚款处理。这则处罚通知在公司内部迅速传开,许多员工都对这一事件有所耳闻。
公司办公室依照罗先生的命令,必须核实员工在工作时段抢红包的行为,并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这一要求源于之前在QQ群发布的通知,明确自2016年1月1日起,员工在上班期间不得使用手机、微信进行聊天或发布朋友圈。
员工看法与心态
有些员工认为,如果月薪只有三千到四千元,一旦遭遇五百元的罚款,内心会感到极度痛苦。不过,他们同时觉得,“在私营企业中,老板的决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杨海庆幸自己没有加入抢夺行列,他觉得这种罚款对收入较低的员工来说,压力是巨大的,而且大家心里多少都有些不快。
年底工作量大,许多员工正努力加快项目进展,本就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有的员工在出差过程中得知了这一处罚,心情显得很无奈,他们不愿意因此与老板发生冲突,只能默默忍受。
老板初衷与考量
罗先生指出,这家公司所涉及的燃气行业,它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其日常管理中必须特别严谨。他感觉,员工在岗位上玩手机显示出不集中的态度,而派发红包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锁定那些违规操作者。上班期间玩手机往往不易被立刻察觉,然而,借助派发红包的手段,违规行为便能迅速暴露出来。
他通过实例阐述,自己曾急忙前往甘肃的调压站进行巡查,到达现场时看到一名员工低头玩起了手机,该员工最终因违反规定被劝离。他确实非常担心员工在工作时分心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工作纪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过往类似情况与法律观点
曾经有员工因在上班期间抢夺红包而被处以罚款。在劳务争议的领域中,大多数律师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员工与公司之间构成了劳务雇佣的关联。公司有责任发放工资及福利,并保障工作环境。因此,员工在上班时间理应把工作当作首要任务。
公司虽对参与抢红包的员工实施了惩罚,且由董事长亲自执行,然而从法律层面来看,企业依据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管理是合情合理的;只要相关法规本身合法,并且企业事先已向员工进行了告知,这种惩罚并非毫无依据。
企业严谨态度与顾虑
公司办公室的负责人易先生得知媒体采访的消息后,显得格外谨慎。他追问是哪位员工泄露了信息,同时强调公司对员工的管理非常严格,规定员工不得擅自接受采访,以免造成其他敏感信息的泄露。
燃气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公司必须这样做,否则一旦信息泄露,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会对公司管理和日常运作产生不利影响。他们深知自己承担着重大职责,绝不能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疏忽。
你觉得企业若是采用发放红包的方式去考察员工的工作表现,并且据此实施惩罚,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