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相关数据。全国有 103 个统筹地区达成了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的目标。4.37 万家医院以及 6.76 万家药店能够“秒收钱”。在短短 2 个月的时间里,就拨付了 387 亿元。这一改革被称为“医保版闪电到账”。然而,争议也随之产生。钱流动得更快了,那么医院和患者真的能够实现双赢吗?
一、从“等60天”到“次日达”:一场颠覆医疗生态的支付革命
过去,医院的垫资压力情况如何呢?以安徽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医院每月需要垫付大概 5000 万元的医保资金,并且医保资金的回款周期达到了 60 天。然而,即时结算推行之后,患者在出院的次日,医保资金就能够到账。在安徽进行试点仅仅 2 个月的时间里,已经结算了 20.23 万人次,拨付了 4.72 亿元,这使得医院的现金流压力迅速减少。
数据背后的深意:
争议点在于有网友提出疑问:“医保钱到账速度快,是否会促使医院进行过度医疗呢?”然而数据表明,改革同时加强了费用审核力度,例如河南安阳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别按 1 日、3 日、7 日进行结算,从而促使医院控制费用。
二、技术+政策双驱动:中国如何做到“全球最快结算”?
中国医保信息平台在全球医疗保障系统中规模最大。日均能够处理超过 2000 万笔结算业务。平均响应时间仅仅为 0.8 秒。支撑即时结算的关键技术包含以下这些:
区块链能够打通数据壁垒:在山东烟台等地,实现了医保与商保的“一站式结算”,这样患者在理赔时就无需再跑腿了;AI 可以进行实时审核:国家平台能够自动筛查出异常诊疗行为,在 2024 年拦截的不合理费用超过了 120 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