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党建制度遭遇"执行温差"
[]
[]
我们的党建制度越来越厚,然而其穿透力却越来越弱,这是某装备制造集团党委书记在深夜的困惑,也道出了新时代国企党建的集体焦虑。当制度体系像“千层饼”一样膨胀,当治理融合仅仅停留在“文件嫁接”的层面,要怎样才能让党建真正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呢?今天分享的这套方法论,正是我们从基层实践中淬炼出来的破局密钥。
01
顶层定位体系:解决"把方向"不精准问题
我们发现党委领导作用虚化存在根源,这个根源在于“三缺”,即缺系统设计,缺操作路径,缺转化工具。基于此,构建了三级定位体系。
制定《党委领导作用实施纲要》。将“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这一内容分解为 9 大核心要素以及 27 项关键动作。明确党委会必须前置研究的 5 类重大事项清单,且该清单包含 28 项内容。
制度层方面,构建了“1+4”的制度矩阵,其中包含 1 个指导意见以及 4 个配套办法。党建被纳入章程之中,并细化为公司章程的 12 条硬性条款。同时,对“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 7 种标准模式进行了规范。
操作层:开发出“三重一大”决策流程图,并且设置了 3 道合规审查关卡,同时构建了“标准嵌入—风险联审—闭环管控”的运行机制,以此来强化重大决策的全周期风险防控能力,进而推动治理效能向战略目标进行精准传导。
02
治理融合体系:破解"两张皮"顽疾
针对党建与治理"物理叠加"问题,构建双向渗透机制:
建立治理文件的“双审双签”机制,以此来确保党委会议事规则与公司章程能够无缝衔接,并且消除了 23 处制度冲突。
人才互通方面推行“三三制”培养模式,即党务干部进行三年轮岗,业务骨干进行三年党建历练。某 85 后技术骨干经过党建岗位的锻炼,之后带领团队攻克了“卡脖子”技术。
在重大项目管理里植入党建节点。某海外项目采用了“党建+风控”的双线管控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提前化解了 17 项合规风险。
03
责任传导体系:消除"边际递减"效应
针对责任传导"层层衰减",建立三级增压机制:
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三维责任清单》,把责任进行量化。党委书记有 7 项责任,班子成员有 5 项责任,支部有 3 项责任,这些责任都量化到了具体的人。
开发履责电子沙盘,设置了 327 个责任节点。去年,通过“红黄蓝”三色预警提前化解了 46 个风险。
党建考核权重被提升至 25%,采用了穿透式考核方式。某子公司由于党建考核未达标,所以被取消了年度评优资格。
04
标准执行体系:根治"操作变形"乱象
破解基层执行"自由裁量",构建标准化工具箱:
支部建设有“施工图”,即编制了《党支部标准化手册》,把“三会一课”细分成 42 个标准动作,还配套了视频教学以及“避坑指南”。
党员管理有一个“刻度尺”,即建立了“先锋指数”考评体系。这个体系设置了 5 大维度以及 18 项指标,并且这些指标与晋升和评优是刚性挂钩的。
品牌创建有“孵化器”的作用。它建立了“创意提案 - 试点验证 - 推广复制”这样的闭环机制。某“党员技术诊所”模式已经在 12 家单位得以落地。
点击下方方块图片立即查看文章合集
联系我们
长按扫一扫
如您咨询定制品牌文化、研学、
高阶内训课程、阵地建设、品牌宣传
请长按扫一扫-添加微信
添加时请备注姓名及单位名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