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出头的时候,我们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想象?
大概是有着雄心壮志的少年意气吧:世界极为广阔,我们正处在年轻的时光,天地之间十分宽广,未来充满了期待。
可是,你根本无法想象,有那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处于 20 多岁这个年纪,每天都仿佛身处地狱之中。
他叫何明峰,年龄为 24 岁。在大学期间,他背负了巨额的校园贷债务。为了能够尽早摆脱校园贷的困扰,他不得不四处寻找工作来赚钱。
何明峰第一次接触校园贷,是通过学校里张贴的各种小广告。
他尝试着下载了一个 APP,并且借了一笔钱。在这个过程中,他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受:原来得到钱可以是如此容易的一件事。
何明峰出身于农村,过去的生活一直都很节俭。然而,当他手头有了钱之后,他发觉自己能够毫无顾忌地享用之前视为奢侈品的肯德基和必胜客,也能够随意地购买手机,把各个厂商推出的旗舰机型全都收入自己囊中。
第一次借钱时,他认为每个月只需归还 200 多块,只要自己省吃俭用一些就可以做到。
但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紧接着有后面的第三次、第无数次。
花钱的快感、花花世界的绚丽,让他迷醉。
他享受着消费的一步步升级,然而,他借的校园贷却越来越多,利息的雪球也在不断增大,逐渐形成了一座仿佛大山般的压力,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只好向家里坦白,但家里条件也不好,没办法替他全部还上。
他只得拼命去寻找事情做。他维持着很低的生活开支。他把赚来的钱全都用来还债。
他这时才发觉,那些钱在借的时候较为容易。然而到了要还的时候,每一分每一毫都显得格外艰难,还钱这件事变成了一段漫长且痛苦的旅程。
即便按照最顺利的情况,我也得熬到 30 岁左右才能还清债务。只有还清债务后,我才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在 30 岁之前,我的人生并不属于我自己。
何明峰说的这句话,让人唏嘘不已。
大学毕业到 30 岁这段时间,原本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奋斗时光。然而,何明峰却不得不利用这段宝贵的青春,去为曾经欠下的校园贷承担责任、付出代价。
他一直被债务所驱使,深陷其中难以脱身。他因此失去了许多良好的学习成长机会,对此他懊悔万分。
可是再多的后悔、嗟叹,也无法补偿失去的岁月。
还有另一个叫罗正宇的年轻人,经历更加令人痛心。
他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3 岁时进入了武汉的一家央企。对于出身农家的他而言,这算是历经艰辛之后迎来了好的结果。然而,他仅仅在这家央企工作了半年,就选择了辞职。
罗正宇辞职之后,一直在积极地找工作。然而,由于没有了收入来源,他不得已选择了通过网贷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罗正宇尚未找到工作,然而每个月却需偿还一大笔钱,他不堪重负。最终,在 2018 年 1 月 29 日凌晨,他在一家小旅馆的顶楼选择了自缢身亡。
家人在检查他的遗物时察觉到,他在 13 个网贷 APP 当中一共欠下了 5 万多元的债务。同时,他支付宝里的余额仅仅只剩下 7 毛 1 分钱。
罗正宇去世后的第四天,网贷公司的催收人在微信上对他进行威胁,还说要群发信息去骚扰他的家人朋友。
罗正宇在手机便签里留下遗言,他写道自己借了一屁股债,并且不会再还了。他还觉得自己太幼稚了,大人对他说的话都是对的,只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
罗正宇的父亲看着儿子留下的只言片语,几度老泪纵横。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从小优秀懂事的儿子,会用这样的方式离去。
然而,儿子离去后,他们的噩梦并未终止。他的家人都接到了网贷公司的骚扰电话和短信,有的还直接对他们发出“当心点”的威胁。
罗正宇的父亲没办法,只好强忍巨大悲痛,在儿子的朋友圈里发布了一张“遗体接运冷藏协议书”,以此来证明儿子已经去世。然而,即便如此,后面还是会接到催账的电话。
这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
年纪尚轻,皆拥有很高的学历,正处于大好时光与黄金岁月之中,然而他们的人生却迈向了另一个相反的方向。
网贷提前透支自己,这就如同一个深不见底且可怕的陷阱。它会吞噬年轻人的未来,会吞噬年轻人的前途,会吞噬年轻人的希望,会吞噬年轻人的梦想,甚至会吞噬年轻人的生命。
然而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对这个危害还浑然不知。
《2017 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表明,在中国约 1.7 亿的 90 后群体中,有超过 4500 万的人在使用网贷产品。在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时,76%的年轻人会选择分期付款。
90 后中每 4 个就有一个正在使用网贷产品,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
很多大学生以及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从外表来看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然而在背后却正遭受着网贷带来的压力。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戒掉爱和戒掉性都不算什么稀罕的事。而稀罕的是戒掉网络贷款。
一个年轻人在回顾自己的沦落过程时说:
起初,我只想买一只刚上市的。一个月只需还 300 元,我完全能够负担得起。然而,欲望和贪念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噩梦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不敢去考研,也不敢辞职。我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用房租和吃饭之外的每一分钱,来偿还那些被透支的每一个明天。
听上去就让人窒息。
网贷如同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起初可能只是进行试探,然而尝到甜头之后,便会一步步深陷其中,在不知不觉间,自己就沦为了网贷的俘虏。
这是一场和魔鬼的交易,赌上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灵魂。
陷入网贷漩涡后无法抽身的人,在巨大的绝望中选择自杀,他们都曾发出悲恸的呼喊。
“我希望能用我的死,都来整治一下网贷。”
天津的王女士在跳楼自杀前,录制了告别视频,其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王女士的贷款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几千一下子变成了几十万。她由于无力承担这笔巨额债务,最终选择了走上绝路。
江苏淮安的王芹遭遇了这样的悲剧,她从网贷公司借到约 30 万,然而所产生的债务却高达 200 多万。
王芹在高强度的催债压力之下,心灰意冷到了极点。她带着只有 3 岁的儿子,先后将 8 瓶剧毒农药喝了下去。
她在自杀前留下的遗书中写道,网贷的情况很坑人,如今她没有了任何经济方面的来源。
这些并不是个例,每年因为网贷而自杀的年轻人,数不胜数。
网贷平台为什么最“青睐”年轻人呢?
年轻人喜欢超前消费。网贷广告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够精准地击中他们的需求。
额度较大,宣称能够贷款 20 万;放款速度很快,只需 3 秒就能到账;利息较为低廉,甚至无需支付利息。
这些精准词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极具魅惑性,使得想超前消费的年轻人毫无招架之力。
其次,年轻人没什么钱。不过,他们的坏账率不高。他们能够通过打工来还钱。要是实在不行,还有父母家人会为他们兜底。
出于这些原因,网贷平台将眼光瞄准了年轻人。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很多网贷公司的外表看似美好。这些网贷公司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陷阱,且这些陷阱隐藏得极深。
央视曾做过一期专题节目叫《揭秘“套路贷”背后的罪恶利益链》。节目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名女士去借款 2000 元,然而她实际到手的金额仅有 1300 到 1400 元,其余的部分是以服务费、信息费等名义被扣除掉了。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砍头息”,高达30%。
然而,更可怕的情况是,在网贷公司进行暗箱操作时,会产生一些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利息。
一位受害人讲述道,她仅仅借了 1500 元。经过 2 个月的利滚利,最终竟然欠下了 50 万这样巨额的债务。
为什么会滚到这么惊人的数字呢?
“套路贷”的砍头息高,并且费率也非常高。逾期后,滞纳金更是吓人。这会让你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导致越还越多,怎么也还不完。
这哪是在放贷,根本就是在吸血,敲骨吸髓!
很多年轻人总是对事情抱有简单美好的想法。当你去贷款并签下字的那一瞬间,你觉得一切都很轻松。然而,你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借钱时,氛围很美好,对方会笑脸相迎。然而,一旦到了催账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就会立刻发生改变,换了一副嘴脸。
一催,逾期后每天给你发几百上千条短信;
二催,短信照发,而且充斥着各种辱骂恐吓、人身攻击;
三催,给你的亲属、朋友、同事、领导发骚扰短信;
四催,将 P 裸照、灵堂照发送给你的亲戚朋友,还会直接前往你居住的地方拉起横幅、送上花圈、泼洒油漆。
多少人就是被这样的密集攻势逼到心理崩溃、走上绝路。
这是一条路且无法回头。只要迈出了网贷的第一步,那么前方等待着你的,便是万丈深渊。
那么,年轻人应该如何戒掉网贷呢?
第一步,就是要克制欲望。
贾樟柯曾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他说:20 岁有其特定的经济模式,25 岁也有其相应的经济模式,不可试图去跨越这些模式。16 岁的女孩无需因没有 LV 或迪奥的包而感到焦虑,现今很多年轻人存在跨越自身年龄段的欲望。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金钱羞耻”。
简而言之,就是将自己的价值等同于使用物品的价值。没钱时会感到羞耻,而有钱时则会有高贵感。
很多年轻人会使用网贷来购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满足虚荣心,之后还会到处炫耀。
其实,所谓的金钱羞耻,意思就是强烈的物欲和炫耀欲在起作用。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这种欲望进行克制。
作者“果吉尔斯”说过:现在的电视剧大多在表演北上广深的生活状态。然而,更多的中国人实际上处于乡村爱情的状态。
我们很多年轻人,恰恰很容易被洗脑,认不清什么是幻想和现实。
他们清楚自己处于乡村爱情的那种状态。然而,他们却偏偏执意去追求北上广深那样的精致生活。就这样,他们一步步地陷入了万劫不复的陷阱之中。
其实,不是说不能使用好的东西,也不是说不能接触任何借贷产品。而是说,这一切都应该以你具备相应能力为基础。
你有能力去偿还和承担,切不可为了满足欲望而提前透支。
尼采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当你放纵欲望的时候,你也会被欲望给反噬。
第二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蒋勋曾经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和朋友闲聊,问大家都喜欢什么名牌。
有人说:“我喜欢阿玛尼。”
有人说:“我习惯古奇。”
有人说:“我喜欢香奈儿。”
一位朋友问蒋勋:“你喜欢什么品牌?”
蒋勋回答道:我喜爱纯棉和纯麻。我觉得它们很温暖,因为材料本身有着触觉上的记忆。它们在排汗吸汗的过程中非常舒服。名牌不适合我,因为我喜欢自由自在。
后来他解释道:品位不会被流行所干扰。当你刻意去追求大牌时,当你刻意去附和标准时,你就已经失去了品位。品位是要做自己,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知道生命该以何种方式去活着。
内心空虚且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即便身上挂满名牌,也无法将他的俗气遮掩住。
你是谁,并非凭借商品的标签来进行界定,而是通过你的价值观以及你的行为来予以界定。
李泓业在《欠自己的一场精致生活》里说:
精致并非是身着满身奢侈品,却过着糜烂堕落的生活,而是即便穿着简洁干净的普通衣物,整个人也能散发出一种健康美好的气质。气质是无法伪装出来的,它所反映的是你的生活习惯以及你的性格。
靠提前挪用未来的资源换来的“精致”,是不真实的、短暂的。它就像一个有着绚丽色彩的肥皂泡,只要轻轻用手指一戳,就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眼下一时的快乐过后,将是漫长的苦痛的煎熬。
珍爱生命、远离网贷,真的不只是一句口号。
这句总结的背后,有众多年轻人已经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奉献出去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那些正有想法、打算开始网贷第一步的人一些警醒,让他们明白做这个决定所蕴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