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学习无计划,全凭一时的兴趣和情绪,学习状态忽冷忽热,做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对知识的掌握只限于皮毛,并且一旦学习活动遇到干扰,就会半途而废。
存在一心二用的情况。较为常见的行为表现为,部分同学在做作业的同时吃零食;还有同学在复习功课的时候听音乐;甚至有同学在作业做到一半时出去玩一圈,之后再回来继续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学习者常常处于分心的状态,如此一来,作业容易出现错误,思绪容易变得混乱,学习效果也会很差。
临考前才开始努力。这类学生平日里学习不积极,作业总是拖拉着不做,对自身要求也不严格,欠下的功课较多。临到考试前,妄图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来获得好成绩,然而往往结果与期望相反。这类学生时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并且因为考前过度疲劳而影响到考试时的精神状态,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
独立性缺乏,依赖老师和家长。这种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从小处于学校、家庭包办过多的环境中。这样持续发展下去,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造就不良的个性品质,致使对社会不适应。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学习效果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若你有上述不良习惯,那就试着去改变吧。不良习惯的改变需要持之以恒。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你真正改变了这些不良习惯,你的学习就会取得新的进步。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能为上课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通过预习,能先对教材有个初步的印象。在听课时,可以着重弄懂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疑问的地方,这样能提高听课质量。预习得好的话,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养成习惯善于思考。在预习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去听课,将课前思考过的问题当作听课的线索,围绕着老师的讲课进行积极思考,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弄清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去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遇到事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接着去寻求正确的答案。长久这样做,不但能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而且经常性地进行独立思考,还有利于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
养成专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先将作业全神贯注地做完,接着再复习一天所学的课程,这样学习才会有成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视。我国当代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何为教育?简单来讲,就是养成习惯。”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后,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后,还要很好地将其保持下来。保持下来后,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获得优异的成绩。
设计一套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案
制订计划。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不同,人的学习是有目的且有计划的行为。中国有一句古语说道:“凡是预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学习目标越是明确,学习效率就会越高。要想学习好,首先就需要制订一个能够切实执行的计划,以此来指导学习。这里的学习计划内容涵盖以下方面:整个学期学习的总体目标以及时间规划,每日的学习安排以及时间安排,分科学习的目标与时间安排,自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时间安排等。以下是一张每日学习安排表,供大家参考。(注:上午 7:30 至下午 5:00 在校上课)。时间内容为:上午 6:00,6:00 至 6:30 起床。
6:30~7:00 锻炼身体
7:00~7:20 读背英语单词或课文
7:20~7:30 吃饭
下午:5:00~6:00 做家庭作业
6:00~7:00 休息、吃饭
7:00~9:30 做好复习和预习
9:30~10:30= 与父母谈话或阅读、睡觉
照看表上的安排做做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课前进行预习,能够让你对新教材有初步的认识。在运用已学知识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就能使听课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新课学习之后,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这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系统地掌握新知识。当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知识会有一个被遗忘的过程,所以还应该注意不间断地进行复习巩固,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存储到大脑中。
独立思考,并且独立完成作业。思维具有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编码作用,也具有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功能,还能对新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系统化、具体化等操作。如果不会独立思考,那么就无法进行学习。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实际上是对当天授课内容的一种巩固和复习,以独立的方式去完成作业,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学习的关键之一,作业的质量也是学习的关键之一。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具备毅力,并且要踏踏实实地去做。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