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有腻虫、蜜虫等别称,它是目前种类最为繁多的一类昆虫。因为其繁殖速度较快,抗药性较强,对作物的危害范围较广,所以防治起来十分困难,每年都有大量的地块遭受到严重的损失。为了对蚜虫进行防治,农民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实际上,防治蚜虫并非特别困难,关键在于防治方法不正确。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既简单又高效的防治方法,那就是土壤处理法。
危害特点
蚜虫为同翅目蚜总科昆虫,繁殖速度很快,年发生几十代。蚜虫的危害包含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这两个方面。直接危害方面,通常是成虫和若虫成群聚集在嫩叶、嫩茎、花器、幼果等诸多部位,以此来吸收植物的汁液,这会致使叶片卷曲且无法正常展平,生长点停止生长,幼果也会停止发育,最终引发减产的结果。间接危害方面,主要是蚜虫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时,有能力传播多种病毒,这会使得植株的生长受到严重阻碍,果实出现畸形,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从而造成更为巨大的损失。
土壤处理的优点
药剂在土壤中因无紫外线照射,分解缓慢,可长时间停留在土壤中以达到持续杀虫目的。其持效期通常在 80 天以上,部分药剂的持效期能高达 120 天左右。
药剂可在土壤中持续被根系吸收,并且能传输至植株的各个部位,从而对作物进行持续保护。只要有有害虫危害,药剂就能快速将害虫杀灭,展现出杀虫更彻底的效果。
防治病毒病的传播:蚜虫在刺吸植物汁液时,会同时传播病毒病。通过土壤处理来防治蚜虫,这样就不会给蚜虫传播病毒病提供机会。植物能始终处于保护阶段,一旦受到危害,就能立刻将害虫杀死。
药剂主要通过根系进行吸收,然后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以此达到杀灭蚜虫的目的。同时,药剂对地下害虫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能够较好地保护根系,使其不受害虫的危害。
毒性低且污染小:因为采用了土壤处理方式,所以喷药次数和用药量得到了大大减少,进而药剂对环境、地下水以及农产品的污染也减少了。
土壤处理药剂品种
用于土壤处理的药剂需具备以下特点:其一,内吸传导性良好,能够把药剂从根部传导至植株上部的各个部位;其二,稳定性较好,药剂在土壤中能长时间留存,且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可持续被作物根系吸收;其三,持效期较长,药剂能长时间保护作物,使其不受蚜虫的危害;其四,高效且低毒,对土壤、地下水、农产品以及人畜等环境生物的毒性较低。
目前常用的药剂有吡虫啉颗粒剂,它是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还有噻虫嗪颗粒剂,同样是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以及噻虫胺颗粒剂等,它们也都是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这些新烟碱类杀虫剂都具备很好的内吸传导特性,在土壤中的稳定性较好,持效期较长。
适用作物
土壤处理不直接接触种子,所以不会对作物造成药害。它可用于小麦等多种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马铃薯、大蒜、大葱、洋葱、黄瓜、西瓜、番茄、茄子、辣椒、草莓、苹果、梨树、桃树、樱桃、核桃、葡萄等。
使用方法
(1)撒施:撒施用药量较多。直播的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萝卜、胡萝卜等。在播种前,要结合整地,将复合肥或有机肥与这些作物拌匀后一起撒施。一般每亩可使用 4%吡虫啉颗粒剂 4~5 公斤,或者 3%噻虫嗪颗粒剂 2~3 公斤。接着进行整地播种。这样做可以有效预防蚜虫的危害,同时还能兼治蛴螬、金针虫、蓟马、飞虱等害虫,持效期能达到 80 天以上。
沟施时用药量相对较少。它主要被用于大蒜、大葱、洋葱、山药等需要条播的作物。一般来说,每亩会使用 3%噻虫嗪颗粒剂 2 至 4 公斤,以及 1%噻虫胺颗粒剂 2 公斤。将这些药剂与有机肥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均匀地撒在播种沟内。这样能使药剂更加集中,杀虫效果也会更好。并且同样可以达到持续杀灭害虫的目的。
穴施的用药量是最少的。它主要被用于育苗移栽的作物,像棉花、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瓜等。通常每亩会使用 4%吡虫啉颗粒剂 1 至 2 公斤,或者 3%噻虫嗪颗粒剂 1 至 2 公斤。将这些药剂与 10 至 15 公斤有机肥均匀混合后,结合作物定植,在幼苗移栽时进行穴施。这样药剂会更集中,杀虫效果最佳,一般其持效期能够达到 80 天以上。
您若想知晓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或者存在任何疑问,都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来进行咨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