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八方信息/正文
2022年农药企业纷纷上市:7家公司叩响资本市场大门,行业变革加速

 2025年03月03日  阅读 6

摘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35斗,作者|黄泷健过去60天,有7家农药企业正在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2022年8月19日,农心科技在深圳交易所成功登陆;8月25日,广康生化的创业板IPO申请获得通过;30日到31日这两天,久易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35斗,作者 | 黄泷健

过去60天,有7家农药企业正在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2022 年 8 月 19 日,农心科技在深圳交易所成功登陆;8 月 25 日,广康生化的创业板 IPO 申请获得通过;30 日到 31 日这两天,久易股份和泰禾化工先后成功通过创业板的关卡;9 月 3 日到 4 日连续两天,正邦作物冲刺深交所主板 IPO,山东绿霸冲刺上交所主板 IPO;9 月 25 日,绿亨科技成功冲击北交所 IPO。

近年上市(拟)农化企业一览(图1) 数据来源:35斗整理

备注:从近年上市(拟)农化企业的营收情况来看(见图 2),数据单位为亿元,这些数据是由 35 斗整理的。

以往,农药行业一直波澜不惊。在近两年,不断有 IPO 炸弹被投下,尤其是近两个月,已有 7 家企业在冲刺 IPO。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 29 家农药企业登陆了 A 股市场,且主营业务均为农药。中国农药企业的 IPO 经历过三次真空期。在 2020 年之前,平均每年登陆 A 股市场的农药企业不到 1.5 家。近两年有很多农药企业扎堆进行 IPO,这些扎堆 IPO 的农药企业数量占农药企业上市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此大规模的农药企业进行 IPO 这件事不同寻常。从起源来看,中农联合、润丰股份、美邦股份和颖泰生物这 4 家农药企业分别在 2021 年登陆三大证券交易所,这便是这场 IPO 竞赛的开始。

农药企业(拟)上市数量(图3)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一种现象的诞生,其背后必然有属于它的深层逻辑。在这场农药企业 IPO 竞赛背后,能观察到农药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的趋势。同时,还能看到这次 IPO 竞赛对产业布局、产品模式和运营方法都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农药企业扎堆IPO,兼具七大特征

要清楚了解这场 IPO 竞赛,从各家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中能够看出一些情况。从各家企业的招股说明书里可以去了解这场竞赛。通过各家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能够对这场 IPO 竞赛有清楚的了解。

主要模式是原药与制剂“一体化”,助剂业务尚未成为上市公司的重点

2021 年至 2022 年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农药企业的业务范围(如图 4 所示)。数据来源于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

一款农药产品的研发过程,能够简单地概括为向原药里添加助剂,从而让其变成制剂。

在参与这场 IPO 竞赛的农药企业里,美邦药业、农心科技以及绿亨科技只经营利润额最高的制剂产品。这种做法存在缺点,即产品原材料被他人控制,原料成本会随着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产品的毛利率控制力也不足,产品线的命脉被他人紧紧握住。早已在 A 股市场上市的制剂一哥诺普信,其企业的毛利率已经连续多年下降,所以不得不减少制剂的占比,开辟新的业务来谋求生存。

其余农药企业既抓原药产业又抓制剂产业。一方面,能充分借助原药的质量与成本优势,以此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制剂业务的品牌和渠道优势,确保利润达到最大化。然而,其缺点在于原药的生产过程会给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进而导致环境治理成本大幅提升。并且,助剂产业目前还没有企业涉足。

产品类型:多数企业全产品线覆盖,除草剂是未来增长点

备注:有些企业涉及营养类产品,所以部分企业占比相加不等于 100%。

2021 至 2022 年度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农药企业,其产品类型数据以及业务量数据(如图 5 所示)。数据来源于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

美邦药业未完成农药全产品类型覆盖,且无除草剂业务。久易农业未完成农药全产品类型覆盖,并且无杀虫剂业务。泰禾化工也未完成农药全产品类型覆盖,同样无杀虫剂业务。

中农联合和正邦作物这 2 家企业将杀虫剂作为核心业务;美邦药业、农心科技、广康生化和绿亨科技这 4 家企业将杀菌剂作为核心业务;润丰股份、久易农业、泰禾化工和山东绿霸这 4 家企业将除草剂作为核心业务。而颖泰生物的核心业务是杀菌剂和除草剂。

在以杀菌剂为业务核心的农药企业里,美邦药业、农心科技和绿亨科技属于纯制剂公司,它们的行业壁垒较低,这意味着它们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和市场压力。而在以除草剂为业务核心的农药企业中,久易农业和泰禾化工尚未实现全产品类型的覆盖,仅仅依靠除草剂,就能够促使企业打开 IPO 的大门。现在国内外转基因作物逐渐开放,农业生产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这些变化,除草剂的应用场景大量增加。未来,除草剂市场还将会有显著增长。

业务区域:业务大多集中于国内,未来海外市场潜力大

2021 年至 2022 年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农药企业的业务区域数据来源为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这些数据如图 6 所示。

润丰股份、颖泰生物和泰禾化工这 3 家企业的收入主要依靠出口。其余的农药企业业务重心集中在国内,不过它们的出口营收也占接近 40%的比例,除了美邦药业、农心科技和绿亨科技这 3 家制剂企业。这体现出我国农药制剂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够的现象,从各企业的招股书中还能得知出口业务主要集中在原药出口而非制剂出口。

国内业务分析:华东是必争之地,还有大量存量市场待挖掘

有些企业将国内外业务量综合成一个表来计算,所以部分企业占比相加不等于 100%。

2021 年至 2022 年提交 IPO 的农药企业的国内业务区域数据来源为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

润丰股份和颖泰生物没有将国内业务区域进行细分。很明显,多数农药企业的业务重点在华东地区,因为华东地区化工产业发达且需求量大。对于企业而言,把握住华东地区的市场,就意味着已靠近 IPO 的大门。

经营模式:多数企业采用直销模式,销售模式趋于扁平化

2021 年至 2022 年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农药企业的经营模式(见图 8)。数据来源于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

美邦药业、农心科技以及绿亨科技这三家仅有制剂产品的企业,其经营方式仍为较为传统的厂家 - 经销商 - 零售商 - 消费者模式,并且在其中所占比例都高达 95%以上。而正邦作物是唯一一家具备原药制造和制剂生产能力的企业,它选择了经销模式。多数农药企业选择从经销转为直销,降低经销模式所占的比例,减少中间的环节,以此来保证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并且产品质量得以保障。然而,相对而言,这需要额外增加人工方面的成本。

研发投入:多数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10%,研发投入低于5%

2021 年到 2022 年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农药企业的研发经费占比情况。数据来源为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 (图 9) 数据来源:各企业招股说明书

一家企业要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考验下长久存活,就必须持续地推陈出新。在这次 IPO 竞赛的农药企业里,正邦作物研发人数占全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只有 5%,而其他企业的这个比例保持在 10%到 15%左右。投入的研发经费占全年营收总额的比例多数集中在 3%到 5%,美邦药业的研发投入比例是 9%,处于独一档的位置。

IPO 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募资,而募资的主要用途在于扩产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并且,行业的供需关系有可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2021 年到 2022 年提交 IPO 的农药企业的筹款目的数据来源为各企业招股说明书。 2021 - 2022 提交 IPO 的农药企业的筹款目的,其数据来源是各企业的招股说明书。 提交 IPO 的 2021 - 2022 年的农药企业的筹款目的,数据来源为各企业招股说明书。 2021 至 2022 年提交 IPO 的农药企业的筹款目的,数据源自各企业招股说明书。 2021 年 - 2022 年提交 IPO 的那些农药企业的筹款目的,数据是从各企业招股说明书得来的。

这次参与 IPO 竞赛的农药企业筹款的目的主要有 3 类。一类是增加产能,有 8 家企业打算利用资金来增加产能;一类是加大研发投入,有 5 家企业打算利用资金来加大研发投入;还有一类是补充流动资金,有 8 家企业打算利用资本来补充流动资金。这次农药企业大规模冲击 IPO 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增加产能和补充流动资金。尤其在 2022 年 8 月之后,那些过会或者提交 IPO 申请的农药企业更是如此。

2016 年到 2022 年(预计)的原药生产吨数(见图 11),数据来源于中商情报网。

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态势迅猛。2007 年,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农药生产第一的大国。据相关数据表明,2016 年,我国原药产量达到最高值,为 377.8 万吨,从那之后的 4 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2019 年以及 2021 年,出现了回暖的情况。2021 年,原药产能已经比原药出口的总吨数要小,所以企业增加产能这一行为也就显得很合理。

2016 年之后,因为全球农药企业进行了整合以及产能布局的调整,所以全球作物用农药的销售额开始恢复增长。到 2021 年,其销售额达到了 734.2 亿美元。并且预计在 2022 年,全球农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760.6 亿美元。

2016 年至 2022 年的农药市场规模数据来自中商情报网,如(图 12)所示,单位为亿美元。

通过对11家企业的分析,不妨得出一些结论。其七,IPO 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产能和补充流动资金。

四大原因,推动企业IPO

在当今不断强调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情况下,在肥药双减政策持续推动的过程中,这些农药企业却采取了相反的行动,借助 IPO 来募集资金以提升产能,那么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35 斗通过对农药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家政策进行研究,以及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从而总结出推动这些农药企业进行 IPO 的 4 大原因。

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儿基会、粮食署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的《2022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农药的刚性需求在不断凸显。2021 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达到了 8.28 亿,占比为 10.5%。目前,全世界因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粮食达到了潜在产量的 30%。倘若停止用药或者严重用药不当,一年之后粮食产量将会减少 25%至 40%(与正常用药时的产量相比)。两年之后,粮食产量将减少 40%至 60%,甚至会出现绝产的情况。未来肯定会面临极为巨大的粮食缺口。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全球气候变暖了,自然灾害加重了,病虫草害频繁发生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平均价格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为了缓解全球粮食危机,各国会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以保证粮食的稳定供给,因此农药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预计在 2022 年,全球作物农药的销售额将会达到 646.26 亿美元。

国家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农业”问题上,并且已经连续多年将“三农问题”列为 1 号文件进行公布。国家的这一政策推动了农药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表明,农药产业的发展目标为:到 2020 年,农药原药企业的数量会减少 30%。其中,销售额在 50 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 5 个,销售额在 2 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 30 个。国内排名居于前 20 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能够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 70%以上。到 2020 年,要培育出 2 到 3 个销售额超过 100 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推动我国农药行业朝着集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最新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继续保持并加大了“十三五”的政策力度。它明确地表明,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生产的集约化。国家在推动农药生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促使其转型升级,让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并且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到 2025 年,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的产值会提高 10 个百分点。

2020 年 3 月起,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公告》。在该公告中,对农药产品的退税率进行了不断调整。如今,农药出口企业的产品大多能够享受到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且退税额度因产品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退税比例在 5%至 13%之间。

国际农药行业产能转移。世界经济全球化后,农药市场逐步与全球市场融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因人工成本和环境保护政策受限,将原药产能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农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这一情况。目前凭借全方位的成本优势以及日渐成熟的技术优势,在全球农药生产环节里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以及出口国。

这些数据在图 13 中有所体现。

2011 年到 2021 年期间,从出口金额和出口吨数的情况来看,我国农药出口在最近两年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20 年,因为全球疫情影响了企业开工,所以农药出口需求很旺盛,出口量和出口金额都大幅增长。2021 年,我国农药出口的总数比 2020 年有所下降,然而平均出口价格增加了,这促使 2021 年的出口金额仍然进一步增长。国家统计局及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的农药出口金额为 80.10 亿美元。同时,2021 年我国的农药出口量为 220.20 万吨。

2016 年至 2021 年的农药出口平均单价情况如(图 14)所示。数据是由智研咨询提供的。

农药专利大量到了到期的时间,这里蕴含着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 IHS 发布的报告以及相关统计可知,在 2019 年到 2025 年这段期间,一共有 32 个农药化合物的专利到期了,这里面包含 12 种除草剂、14 种杀菌剂以及 8 种杀虫剂,新增的市场价值将会超过 110 亿美元。

我国农药行业起步较晚,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农药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到 2019 年 7 月底时,我国自主研发且获得登记的农药新品种有 54 个,其中获得正式登记的有 37 个,而在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农药品种里,仅有 10 余个。

原药产品研发成功能保障企业有 15 至 20 年的营收黄金期。创新能力欠缺的企业,对专利过期的原药产品进行开发和利用,也能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相关仿制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和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凭借原药专利企业留下的好口碑以及产品的低售价打开市场。目前我国生产和出口的农药主要还是仿制原药。

巨头企业遥遥领先,国内企业奋起直追

一般农药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创新药企业”,另一类是“仿制药企业”。“创新药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药研制能力,能够通过研制新农药产品,在专利保护期内获得超额收益。“仿制药企业”具有较强的农药生产能力,借助先进的工艺优势和生产管理体系,获得规模与成本优势。

“创新药企业”以及“仿制药企业”的利润示意图为图 15,其数据是由 35 斗整理而来。

市场竞争和行业筛选过后,如今全球农药行业呈现出巨头垄断的态势。在这当中,中国、德国和美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同时拜耳、先正达、巴斯夫和科迪华这四大巨头并存。并且,这四大巨头就代表着农药企业里的“创新药企业”。

大家都知道,原药研发有着周期长以及高成本的特性。经统计表明,研制一个新的活性成分要历经 14 万个化合物的筛选。从开始研制到实现商业化,平均需要 9.8 年的时间,并且耗费约 2.5 亿美元。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新型专利农药,其利润率是非常高的。正因如此,新原药的研发就如同一场“豪赌”。

四大巨头企业具备综合化的优势,它们拥有全球农药市场将近 60%的市场份额,并且形成了一种“专利原药产品 - 丰厚巨额利润 - 高额研发投入 - 新专利原药”的良性模式。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在 2020 年到 2022 年期间,原药生产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是 1585 件,其中,四大巨头的申请数量为 1124 件,该数量占申请总数的 70.91%。

消费端对农产品质量有要求,这促使了农药行业提升农药质量。创新药企业虽占据研发优势,但全球农药新成分的发现难度大幅提升,导致农药研发效率放缓。针对专利到期的农药进行工艺改进,必然会使仿制农药在农药工业发展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优秀的仿制药企业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工艺流程以及生产管理体系,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2023 年多个主流产品的专利到期了。这意味着未来仿制药企的份额将会继续提升。

部分农药活性成分的数据来源是世界农化网,这些农药活性成分将于 2021 年至 2030 年期间到期(图 16)

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巨人

从中国农药企业的现状中似乎能看到历史的影子,能看到一个个伟大企业曾经的模样。从我国科技的积累以及行业发展的层面来看,根本不允许我们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环境去实现从无到有的原创。所以,从模仿到创新,成为了我国企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国内很多企业的发展路径可分为三步:其一,为那些处于尖端领先地位的公司进行代工;其二,在代工的过程里持续学习,并且把学习所得的成果转化为创新;其三,塑造属于本企业自身的品牌。

华硕是 DELL 的代工厂,这是最经典的例子。华硕的代工行为能让 DELL 的利润大幅提高。渐渐地,华硕从代工简单的电路板开始,一直到完成最后的成品设计。最终,华硕制造出了比 DELL 还要好的电脑,而且售价比 DELL 低 20%。不仅华硕如此,我们熟悉的安踏、华为,甚至一些军工企业,走的也是“模仿 - 创新 - 超越”的发展模式。

对于农药企业而言,为巨头公司进行原药生产以及改进原药生产工艺,这也是一种低成本的创新尝试。那些扎堆进行 IPO 的农药企业,因为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肯定会提升企业发展的速度,并且能够尽快实现从单纯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农药企业扎堆IPO,是农药行业跨越和兴盛的开始。

农药企业的春天要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7754.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