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青青,一带山田放水声。
早上 6 点刚过,安徽省霍邱县扈胡镇新六里村的种粮大户李华东开始下田忙碌着进行灌水工作。他说:“现在处于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像扬花、灌浆这些阶段,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水。”接着,李华东用手机打开了闸口阀门。他还表示:“入秋以来,光热条件很不错,雨水也很充沛,我种植的 1100 多亩水稻分蘖很多,长势良好。”
安徽是粮食的主要生产省份,同时也是粮食净调出的大省。“每茬都压实,每个环节都紧扣,每个招数都不落,当下全省 6400 多万亩的秋粮生长态势良好,夺取秋粮丰收具备基础、具备条件、具备信心。”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表示,根据农情调度情况来看,预计全年能够完成粮食播种面积的万亩数,产量有希望超过 820 亿斤。
安徽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安徽各地稳面积,努力提升粮食种植面积。安徽各地提单产,积极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安徽各地增效益,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效益。安徽各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安徽各地粮食生产动力澎湃,正朝着全面建成“千亿斤江淮粮仓”的目标奋力前行。
建良田、广示范、强服务
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站在丰乐河支流肖小河河堤上,农田一眼望不到边。
这个示范项目的占地面积为 5600 多亩。此前,这里的田块高低不平且大小各异,其中最小的田块仅有 0.2 亩。从“零碎”的状态转变为“平川”的模样,肥西县丰乐镇的农办副主任张健亲眼目睹了这一变化:田块变得规整如方形,道路形成网络,水渠相互连通,沟渠彼此相连,粮食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产示范区创建同时进行,实现了小田变大田。到 2022 年底,全省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超过 6000 万亩。依据规划,在 2030 年,安徽要达成 6750 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并且要加快建设一批能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示范田。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霍邱县扈胡镇和平村的一块种子试验田里,有“丰两优香 1 号”“乐优香丝 1 号”等 34 个优质水稻品种。粮农们自发前来观摩,他们自己挑选来年要选种的品种。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的二级调研员吴志伟表示:“进行专业化生产,就需要将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每一个品种都凝聚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他们把农业科技的成果呈现在大地上。”
和平村有 5000 亩省级粮食生产指挥田,其中再生稻的长势很不错。安徽省农技总站的高级农艺师孔令娟表示:“如果选播良种并且进行科学管理,那么今年平均亩产有望达到 900 公斤,并且每亩还能节本增效 200 元。”
据悉,“江淮粮仓”正加快通过科技来强化农业。今年,全省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在 1 万人以上,并且实现了对所有行政村的全面覆盖。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单产。
今年,安徽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 25 个由省市县三级共建的优质专用粮油指挥田。同时,还建设了 125 个精耕细作示范点。安徽积极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重点突出产能提升最为迫切以及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玉米和大豆。并且选择了基础条件良好、示范带动性较强的县,建设了 21 个粮油作物“吨粮田”和“吨半粮”优势区。
行走在“江淮粮仓”,能处处感受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热潮在涌动。规模化经营在推进,专业化生产在进行,社会化服务也在开展。粮农们挑起了“金扁担”,粮食产能的基础变得越来越坚实。
合作社、家庭农场在社会化服务中大显身手。
宿州市灰古镇碾盘村,种粮大户张练有 50 亩早熟玉米已成熟。穿梭在田间的收割机,正把一穗穗玉米棒收入囊中。田埂上,张练站在一旁,脸上满是喜悦。
张练年纪较轻且脑筋灵活。在开始种地的时候,他就向当地的精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买了社会化服务。张练说:“买种、田管、收割等这些事情,都是由合作社全程负责的。”通过托管,种子和肥料变得更便宜了,每亩成本能够省下 60 多元。
安徽各地依据不同的地方实际情况,对各类服务主体给予支持,使其能够集中连片地开展单环节的服务、多环节的服务以及全程托管等服务。通过这些举措,推动了节本增效以及农民增收。当下,安徽拥有 5.5 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面积达到 2.44 亿亩次,还带动了超过 450 万户的农户。
稳水稻、稳玉米、扩大豆
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调整种植结构,向种植结构要粮食生产能力。
一垄地,有 4 排玉米,还有 6 排大豆,这种带状复合种植的方式,我在经验方面有所不足。幸亏有技术人员一直持续跟进并给予指导,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生长态势呢?宿州市埇桥区杨庄弘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洪甫说道。
有搞头!你瞧,单单种植玉米,一亩地能收获 600 公斤呢。今年这一亩地能够收获 550 公斤玉米以及 120 公斤大豆。从总体算账来看,一亩地能够多挣 600 元。
带状复合种植先选种。
埇桥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中,有 70 个玉米品种在进行实验,同时还有 70 个大豆品种以及 40 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组合也在进行实验。埇桥区农科所副所长李永表示:“种子一定要选好,玉米要挑选那些能够密植且抗倒伏的,大豆要挑选那些能够密植并且抗病性强的。”
接下来,是田管。
去年开始,我们开展了许多新的种植方法。这些方法效果良好,像能够及时处理前茬,实现种肥同播,以及做好水肥管理等。埇桥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程立军表示。
目前,埇桥区的镇级和区级农业技术部门都已下沉到一线工作。街镇负责包村,村组负责包户。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以及技术措施到田。全区带状复合种植的面积已经超过了 8.9 万亩。据悉,在今年的“三秋”生产中,安徽在皖北等主产区落实了 110 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玉米进行带状复合种植,在一块田地里能收获两种作物,提升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安徽省财政统筹 11 亿元来支持粮食生产,其中安排 2.5 亿元对种植面积 300 亩以上的种粮主体进行专项支持。在国家对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 150 元的基础上,省级财政每亩再额外补贴 50 元,同时每亩还补贴 10 元的保费,并且鼓励市县每亩也各叠加补贴 50 元。
多打粮,打好粮,结构调整要向绿。
如何种好优质稻米?“江淮粮仓”突出绿色导向。
走进霍邱县三流乡双塔村种粮大户李德龙的家,墙边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虾笼。当问到秋粮生产情况时,老李面带笑容地说:“我流转了 300 多亩稻田,今年的天气风调雨顺,稻子长得很好,虾也养得不错。”
老李说,他种的优质稻预计亩产能达到 1300 斤。这种稻是绿色种养的,稻田不投放化肥和农药,所以病虫害比较少。刚刚已经收了 18 万斤中稻,大部分的产量在晚稻那里,现在晚稻正在灌浆呢。
三流乡的水稻面积为 10.3 万亩。其中,稻虾田的面积是 9.8 万亩。再生稻的面积约为 1.2 万亩。乡里主动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广“无环沟繁养一体稻虾综合种养”这种模式,从而成为了当地的“龙虾第一乡”。
8 月底时,安徽全省新增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为 84 万亩,其总面积达到了 717 万亩。安徽紧紧凭借当地的资源禀赋,根据不同的地方情况来推进结构调整,为“江淮粮仓”增添了新的动力。
稳预期、种好粮、卖好价
让农民种粮有钱赚
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必须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是一道必答题。
政策给力,稳定农民种粮预期。
购置农机能享受 30%的补贴,种粮也有补贴。种这种粮食,让人感觉很踏实!走进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家的稻田,能闻到沁人心脾的稻花香。这些年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直接到达田间地头,使得程夕兵的劲头越来越大。今年,他流转了 750 多亩地,其中 620 亩种上了水稻,并且订单早就已经落实了。
土地进行确权颁证,这推动了经营权的流转,从而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吃下一颗定心丸。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如此说道。
眼下,小岗村的 1.4 万亩秋粮生长态势良好且令人欣喜。它又将迎来粮食丰收的时刻。据凤阳县的农技人员进行测产得知,预计整个村子的秋粮总产量能够达到 760 万公斤。其中,1 万亩水稻的单产量有希望创造历史新高,总产量能够达到 600 万公斤以上,并且优质专用品种达到了 100%。
好粮食卖出好价格,粮农种粮心气高。
再生稻生长期较短且成本较低,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一稻收获两次,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工,从而降低了种植成本。站在田埂上,郎溪县钟桥街道金桥村的村民岑六子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今年头茬稻的产量每亩有 1200 多斤,二茬稻预估能达到 400 多斤。刨除插秧、除草、收割等成本后,每亩平均可以增收 300 元。”
岑六子的话里话外,能让人听出他对再生稻充满信心。钟桥街道在保证双季稻面积的前提下,凭借辖区内的种粮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社,今年根据不同的地方情况推广了 1450 亩再生稻,预计能够增加 40 万元的收入。
富了脑袋才能富口袋,粮农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眼下,太湖县有 40 万亩水稻。这些水稻陆续进入了抽穗灌浆期。排水、清沟,还有统防统治等工作,太湖县徐桥镇桥东村的种植大户刘小保一直忙个不停。
在我流转的 850 亩地当中,有 500 亩被选定为安徽省精耕细作示范田,并且每亩地至少能够提产 100 斤。刘小保很得意的一件事是联系好了订单生产。今年凭借订单生产,水稻每斤能高出 6 分钱,从各个方面算下来,至少能多挣 10 多万元。
我今年参加了农机收割减损培训,并且是提前参加的。我现在要当新农人啦!凤台县丁集镇考庄村的粮农考传书对此深有感触。
有甜头才会有干劲。近年来,安徽省全面推行“按图索粮”这一举措,同时也推行订单化生产,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使得供需能够有效对接。今年秋粮的结构里,优质专用稻的占比超过了八成,这为粮食实现增产以及农民实现增收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淮大地,“三秋”时节正忙碌。安徽各地的干部群众努力扛起粮食安全的责任,全力去夺取秋粮的丰收,要为大国粮仓贡献更多且更优质的“安徽粮”。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