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精心挑选了四个城市,也许你在过去未曾听过它们,未曾去过那些地方,未曾吃过那里的东西。它们分别处在世界的三大陆地板块,即南美、欧洲、中亚和南非。
新冠疫情产生影响,这篇文章或许无法给你的出行计划提供太多参考价值。不过,就让它留在你的思绪里吧,能带你在世界美食版图中展开思维的漫游,开启你对小众国家和异国料理的想象,激发你对下一次出行的灵感。有些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放心地交给未来。
利马,秘鲁
Lima, Peru
为避免您不知秘鲁美食是近十年的世界饮食趋势,有一美食指标需提前告知您。在英国知名美食杂志《》评选的 2019 年 The's 50 Best 榜单的前十名中,有两家餐厅位于秘鲁首都利马。然而拉美其他城市的璀璨光芒将利马的美食文化衬托得暗淡了。在多数情况下,利马只是游客前往马丘比丘、亚马孙丛林和复活节岛等其他名胜的中转城市。利马,作为拉美美食之都,却成为了小众的选择。
2020 年的“50 佳”榜单中有 10 家餐厅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你能从图片中发现哪些经典的秘鲁菜系呢?
拉丁美洲拥有从安第斯山脉到亚马逊地区多样的生态和气候。沿海地区有各类新鲜鱼贝。印加古都库斯科有山地美食。亚马孙丛林有独特风味菜系。这些使得秘鲁丰富多样而独特的食物链在全国各地得以蓬勃发展。西班牙殖民以及中日移民劳工等历史对本地美食文化产生了影响,秘鲁料理的烹饪方式因此成为世界菜系融合的典范,催生了一系列不同融合菜系的风味,其中有谐音“吃饭”的秘鲁中式风味和秘鲁日式风味。
上图显示,清新爽口的夏季开胃菜让无数人都为之倾倒。香港著名媒体人梁文道先生曾在 2017 年的《饮食男女》期刊上发表文章,对“柠汁醃鱼生”的由来进行探讨,这是一个关乎秘鲁国与西班牙饮食文化尊严的疑问。©李孙彤
下图:Fun Fact 表明,秘鲁拥有超过 3800 个品种的土豆。这些土豆有着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口感和质地。正因如此,秘鲁被称作“马铃薯之乡”。
秘鲁人日常食海鲜的饮食习惯因它的出现而发生改变,尤其在生食海鲜方面;在这之前,海鲜只是作为餐桌食材的一种替代品。较为知名的秘鲁日式餐厅有[具体名称 1]和[具体名称 2]。
这里是烧烤爱好者的天堂。秘鲁人如同国人一样深爱烧烤文化,他们把对肉质与口感的追求体现在豚鼠和羊驼身上。秘鲁一年一度的豚鼠节将安地斯高原人的传统饮食习惯进行了发扬光大。值得一提的是,在秘鲁原印加帝国国都库斯科的大教堂内,存放着秘鲁版本的《最后的晚餐》。画中,耶稣与众弟子晚餐盘中所摆放的美食是豚鼠。并且,杯中的葡萄酒也被换成了秘鲁特产玉米奇恰酒 de Jora。
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五是秘鲁一年一度的豚鼠节。在这一天,呆萌的豚鼠们被装扮上传统的秘鲁服饰。有的豚鼠扮演国王与皇后,有的豚鼠扮演矿工和农民。不管是何种身份的豚鼠,都会得到人们的亲吻与疼爱。直到人们拿出烧烤架子,这种疼爱才会暂时停止。
总之,秘鲁世界菜以及拉美本土菜系,都可在“拉美美食之都”利马一次吃全。这样能让游客停下旅行中奔波打卡的步伐,仅通过味蕾便可感知绚烂夺目的秘鲁文化。下次,记得把利马列为出行目的地的优先选项。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
in
塞尔维亚是欧洲咖啡馆最多的国家,“喝咖啡”是塞尔维亚人最喜爱的活动。他们甚至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来形容在咖啡馆里的谈话。这种惬意自如、不紧不慢、享受生活的态度也体现在对美食的追求上。
西欧经济繁荣,北欧以自然风光闻名,南欧风情万种,而巴尔干半岛孕育出的东欧文化给人淳朴、低调且神秘无比的印象。你或许因为塞尔维亚的盛世辉煌历史而知晓它,或许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与国人免签政策。但此刻能让你对塞尔维亚留下好印象的,是这个宝藏国度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上图展示了塞尔维亚餐桌的三大基本食材,其一为吃肉时用于解腻的生洋葱;其二是带有宗教意味的面包;其三是奶酪酱。
下图:塞尔维亚美食基本不使用除盐与胡椒粉之外的任何调料。所以,这里的食物对食材的新鲜程度有很高要求,且讲究季节时令。口味尝起来较为温和、鲜美。
历史上,几个世纪的动荡与混杂给塞尔维亚饮食文化留下了不同民族的印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结合了中欧与西欧的烹饪风格。我们能从中找到红肉、面点、乳制品、葡萄酒等丰富的东欧元素。也能找到希腊、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匈牙利等不同民族对塞尔维亚料理风味的影响。
切巴契契()肉食料理通常吃起来比看起来好。
肉食性游客认为,塞尔维亚是必须要去打卡的肉食天堂。这里的人们一日三餐大多离不开萨拉米肠、肉末和烤肉。其中有一道非常知名的经典肉菜是切巴契契。这个词来自波斯语,它象征着塞尔维亚的国民美食,已经有 90 多年的历史了。在街头巷尾以及高档餐厅,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牛肉末与猪肉末被混合在一起,用香料和切碎的洋葱进行搭配,然后烤制成手指形状。同时,餐桌上的希腊茄盒和塞尔维亚饺子也都有着独特的风味。
左图:希腊茄盒,它又名木莎卡,也被译做茄子肉酱千层批、希腊茄盒,主要是用炒茄子以及番茄或者栉瓜来制作的。
塞尔维亚当地有特色饺子,这种饺子大概是这里最特别的风味。它由腌制的卷心菜包裹着肉末和米饭制成,有时也会用藤叶来作包裹。
让我们先把健康问题和素食主义者放在一边,以喝咖啡的心态去享用塞尔维亚的美味肉食,让口腔中溢出的肉汁和鼻腔里回荡的烤炉香气先发挥作用。
第比利斯,格鲁吉亚
上图:格鲁吉亚风景。
格鲁吉亚处于欧亚大陆之间,其北部与俄罗斯相邻,南部是亚美尼亚,西边靠近黑海,在战火中心的它属于人畜无害的存在。
这里是斯大林的故乡,在 10 年期间更换过 4 位总统;它的国土面积不足 7 万平方公里,仅仅相当于 1/3 个广东省的大小;这里有终年积雪且连绵不断的大高加索山脉,还有峡谷之下的中世纪碉楼以及平原上的古老修道院;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餐厅,当地的美食被欧洲游客视为世界上最好的菜系——不管你之前是否听闻过,这里就是格鲁吉亚。
壮观的大高加索山脉之下保留着中世纪的碉楼,这些碉楼古朴而有韵味,画面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下图:格鲁吉亚触手可及的蔚蓝黑海,©
格鲁吉亚国土不大,它被夹在欧亚之间,却发展出了一种与周围的俄罗斯菜、土耳其菜、伊朗菜等都完全不同的美食体系。大高加索山脉的纯净水富含矿物质,滋润着这片水土,这使得格鲁吉亚的食物具有本土特色;野生香草、胡荽、葱、辣椒、薄荷、罗勒、大蒜等众多香辛料在格鲁吉亚的每个家庭和每一家餐厅都能见到,让当地料理整体口味偏重。
上图中,核桃酱配烤鸡排是格鲁吉亚经典料理,炖牛腩是格鲁吉亚经典料理,铁板烧是格鲁吉亚经典料理,芝士烤馕也是格鲁吉亚经典料理。© of
下图:格鲁吉亚传统奶酪饼形状很有趣。它看起来就像是打了蛋的船型披萨。里面加入了酸奶酪,因此口味是酸咸的。
另外,格鲁吉亚自称是世界葡萄酒的起源地,这里有 2000 多种葡萄种都源自此地。当地居民的血液里流淌着葡萄酒的因子。无论是午饭还是晚餐,他们都会搭配美酒来助兴。甚至在早上,他们也会坐在路边悠闲地抿上一小口酒。传说来到第比利斯时,当地海关会在签证上用力敲下一个章,还会额外赠送一瓶红酒以示欢迎,这可见这个民族对其红酒文化的自豪。他们因对葡萄文化的热爱而驱动,坚持将葡萄用在各种菜色里。
左图:当地知名的葡萄汁布丁,十分健康。
右图为甜口人爱吃的丘尔其赫拉。它是将葡萄酒汁灌入小麦面皮,再用坚果调整酥脆口感的当地特色甜点。
格鲁吉亚人生活在这样的世外桃花源中。他们过得低欲望且活在当下。也许他们并不期待格鲁吉亚料理在全球闻名。但只要你来到这块宝地,他们就一定会拿出最好的美食来招待你。
提到葡萄酒文化就需要顺带提及这边特色的“牛杂大蒜汤”。这款汤是格鲁吉亚人发明的,它是一种醒酒汤,专门用来解决狂欢之后的醒酒问题。
�� 开普敦,南非
Cape Town
南非首都开普敦,也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二的大城市。
20 多年前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之际,南非拥有 11 种官方语言。当地的马来人有着独特的饮食面貌,印度人也有其自身的饮食特点,祖鲁族人有他们的饮食风格,科萨族人有其独特的饮食方式,科伊桑人有他们的饮食特色,有色人种有其各自的饮食模样,英国人也有他们的饮食风貌。这些不同族群的多姿多采的饮食面貌,让当局在为南非国菜进行设定时感到十分头疼。在饮食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南非的饮食行业得以逐渐汲取不同文化的精髓。同时,有心人竭力保存各种地道菜式。因此,今日南非的饮食行业形成了一片百花齐放的景观。
左图:开普敦热爱冲浪、划艇等户外活动。约翰内斯堡人喜欢把这座城市称作“昏昏欲睡之城”。
在开普敦的 Hout Bay 湾以及 Kalk 等小渔港,可以看到极为壮观的海豚迁徙景象。并且,当地的渔夫能够直接把钓上来的鱼做成鱼生,放在你的餐盘里。
南非对畜牧类动物的划定较为宽泛,所以在开普敦的餐桌上能见到鹿肉、马肉和鸵鸟肉。这里的饮食习惯受荷兰殖民影响,无论是口味还是烹饪方式都很偏向欧洲。在开普敦的热带气候中,游客可以在浪漫的法式小镇漫步,也可以在一望无际的海滨漫步,四周有大片的牧场,在葡萄树和可可树下有大把可以挥洒的时光,非常惬意!
开普敦当地有一家知名餐厅 Baia 。在这里,邮轮的美景与美食美酒相互交融,让人沉醉其中。
南非当地有好几家餐厅,就像前文提到的秘鲁美食那样,每年都能在全球 50 家最佳餐厅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地的厨师和百姓都坚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成为如同日本和意大利那般的美食天堂。事实上,这里的餐馆很有趣且价格便宜。既能用超高性价比的价格吃到三文鱼沙西米和龙虾等生猛海鲜,又能在大片牧场里享用当地牧民自制的山羊奶酪配农场蛋作为早午餐,这是十分惬意的选择。除此之外,还有结合当地特色的西餐,例如受到科伊桑人狩猎采集文化与日本饮食习惯影响的鸵鸟刺身。
上图:当地特色的鸵鸟刺身。
下图为南非著名的盖茨比三明治,它属于“潜艇三明治”的类别,并且适合多人享用。
黄金的地理位置使得开普敦独具优势,低廉的物价吸引着人们,多元的饮食文化更是让这里充满魅力,这些都让开普敦成为旅行者可以敞开肚皮大肆开吃的城市。总之,一定要记住,在来开普敦之前千万不要吃得太饱!
文章中出现的四座小众美食之城,它们的饮食文化截然不同,然而却有同样的特点。其一,当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其二,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因素;其三,当局对饮食文化进行了保护;其四,人们有着享受生活的态度。尽管我们无法远行,但至少我们明白眼下的生活需要继续,那就从享受当下的每一餐开始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