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八方信息/正文
70后回忆录:从鲁迅故乡到农村建房,探讨老一辈的艰辛与选择

 2025年03月02日  阅读 4

摘要:小时候,读鲁迅的《故乡》,很是不理解。功成名就的鲁迅,也不差钱,为什么要把老宅变卖了。他决定带着母亲和宏儿。他要永别熟识的老屋,并且要远离熟识的故乡,然后搬家到他在谋食的异地去。我是70后,出生在湘南的一个山窝里。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小时候,读鲁迅的《故乡》,很是不理解。

功成名就的鲁迅,也不差钱,为什么要把老宅变卖了。

他决定带着母亲和宏儿。他要永别熟识的老屋,并且要远离熟识的故乡,然后搬家到他在谋食的异地去。

我是 70 后,出生在湘南的一个山窝里。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父亲时常站在门口,啪嗒一声点亮一支烟,然后感慨道:“农村即便再不好,可只要有几块地,就不会挨饿。”

我们 70 后,一晃间也渐渐步入老年。头发变白了,已然到了爷爷奶奶的辈分。

从长远考虑,我们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吗?

01

老一辈,为了建房,吃尽了苦头。

[]

每逢下雨的时候,屋里会变得非常潮湿。雨滴会顺着房梁滑落下来。墙壁被雨水冲洗后,就变得斑驳了。

[]

父亲花费一个冬天的时间,垒砌了一栋房子。这栋房子有两层高,面积达到一百多平米,是用泥砖建成的瓦房。

房子完工的那一天,很多亲戚来喝喜酒。都说,父亲有本事。

房子修好后,父亲借了一千多元钱。他用这些钱买了水泥,接着在门口抹出了一块晒谷坪。同时,屋里的地板也被他抹平了。

大家原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地过日子。然而,一阵强烈的春风刮过,将屋顶的瓦片给刮走了。

接下来,每年春天。若遇到大风雷雨天气,屋顶就会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并且瓦片是保不住了。

修理屋顶的费用,父亲没有算过,但应该不是小数字。

父亲想着,把小瓦换成大一些的水泥瓦,或许会好些。然而,当他询问水泥瓦的价格后,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村里有很多人都如同父亲一般,将一辈子的积蓄都耗费在了房子上。然而他们并无悔意,因为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有了房子就有了依靠,也就有了一个安适的居所。

村里人齐心协力,将村口的路进行了拓宽。这条路连接上了通往乡里的马路。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_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地址_东莞市农村农业局官网

其实,马路也是沙石路,只能过拖拉机。但是村里人很满足。

02

这一辈,很多人在农村建房,锁起来。

父母老了,折腾不动房子了。

到70后的一代,多半是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

在外头赚了些小钱的人,开始思考。他们有的打算修建红砖瓦房,有的则一狠心,再去借贷款,把瓦房改建成水泥顶的房子,这样就能避免每年都修理屋顶了。

也许是因为兄弟姐妹都外出打工了,他们把所有的钱都积攒起来,然后用这些钱把红砖房修建好了。

比较老一辈的房子,红砖房牢固,洋气,也很有面子。

这几年,打工人的存款更多了,开始琢磨着修建小洋楼。

如果有坚固的小洋楼,或许几百年都能够得以保存。并且几代人都可以享受其成果。

我的老表在东莞打工,后来混到了主管的职位。他拿出二十多万,让父母找人去修建了三层的小洋楼。

楼房外观十分好看,且规模特别大。然而,真正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作用的,仅仅只有一楼。其余楼上部分都是空着的,也没有进行装修。

大约在五年前,老表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回到村里查看时,发现村小已经不存在了。孩子们都前往乡里去读书,并且大多情况下需要爷爷奶奶陪同读书;还有更多的孩子则去县城读书。

在县里读书是很不错的。然而,老表一想到要买房就感到头晕了。因为前些年,他把钱都投在了农村的房子上,现在都不知道该去哪里凑钱呢。

老表想要把孩子送到东莞市里去读书。然而,当他一打听相关情况后,仅仅是这房子的钱,就使他露出了吐舌头的表情,脸色变得面如土色。

去年,老表的父亲过世了,母亲也走不动了,只能跟随儿女外出。

老家的房子,锁起来,几个月都没有人来开门。

算一笔账:一栋房子的价格是几十万。而实际居住的日子,一年都不到。这样的消费,可算是一种浪费。

老表有卖掉房子的想法。然而,村子里如今只有一些老人在留守。那么,又有谁会去买房呢?

老表因为建房的缘故,自己在城里的时候,都只能选择租房。一方面洋楼被锁了起来,另一方面几口人却拥挤在小小的出租屋内,这种对比是非常明显的。

有很多类似老表的情况。只是为了在老家能够显摆一番,就胡乱进行投资。这耽误了自己在城里的发展。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_东莞市农村农业局官网_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地址

有一些人,他们把农村的房子修建好了,接着又在城里购置了房产。然而,他们背负了房贷,呈现出了“房奴”的那种状态。

不管出于何种缘由,在农村修建大房子,其使用率往往特别低,甚至存在多年都处于上锁状态的情况。

03

后半生,回归理性,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人说:“农村有房子,等自己老了,可以回去种地,养老。”

也有人说:“这是子子孙孙的根。”

往后看,70后的人老了,会不会回老家,还是一个疑问。

我们的孩子大多在城里出生并成长,他们的家乡观念不是很强。因为工作的原因,孩子们大多会去往遥远的他乡。而我们这些逐渐老去的人,若要让孩子赡养自己,就必须与孩子居住得比较近。

孩子没有家乡感情,要他去寻根,也不太可能。

多少家庭,祖坟都没有去管了,清明节也不会回来了。

有一部分家庭,老家的房子坍塌了,然而他们却没有去处理。因为反正也不住在那里,并且经济条件有限,所以何必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做这件事呢?

有一些村庄,人口数量较多,并且进行了改造。其农业方面的收入较为可观,整个村庄显得热热闹闹的。在村里修建房屋这件事,就显得特别有必要。

从理性角度进行分析,70 后之后在哪里养老,并非完全由自己决定,还需要参考儿女的建议。倘若我们拥有退休金,那么在城市里养老,各个方面的条件会更好一些。

04

建房或者不建房,并没有绝对的答案。这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也要根据家庭的发展情况而定。不要盲目地跟随潮流,也不要与他人进行攀比。

普通家庭不要进行攀比。花几万元能够修建一层房子,这房子能容下身子,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地理条件良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家人数量较多,就修建大一些的房子;如果一家人都外出了,那么就把老屋修缮好,这样就足够了。

爱因斯坦说过: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忙碌奔波,相互追逐,进行竞争。这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然而,也有不少人,他们并不追求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追求理想与真理,从而获得了内心的自由与安宁。

天下之大,只要有一间房,有烟火气,不管在哪里,知足常乐。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7422.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