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二十岁到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健康成年人,经过几个月或者一年多的长跑锻炼,都能够具备跑 5 公里的能力。通常用时大概在 30 分钟上下,也就是说每公里的配速大约是 6 分钟。
许多跑者在长期进行跑步锻炼之后,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跑不快,跑得很累,感觉速度无法再提升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和训练方法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运动心理有关。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可以“立即见效”的两个方法
方法1:重新分配体能
许多跑者以这样的方式跑 5 公里:开始时体能充足所以跑得较快,接着随着体能逐渐衰减便越跑越慢,呈现出“前快后慢”的配速分布态势。有部分跑者,到了第 4 公里或者第 5 公里的时候,通常就难以继续跑动了,速度变得极为缓慢,甚至只能转变为快走。
现在我们将配速分布调整一下:
第 1 公里要放慢速度,速度要慢到你感觉跑起来很轻松。也可以把速度保持在那种“恰好能够跑起来”的状态就可以了。
第2至第3公里,适当提速,这是第一次提速。
“适当提速”具体是多少呢?并没有一个标准。其基本原则是要比第 1 公里的速度快一些,然而也不会让自身突然感受到很大的心肺压力。
第4公里,再提速一次。这是是第二次提速。
体能和心肺状况不佳的人,如果没有能力提速,那么就没有必要去提速,只要保持当下的速度就可以了。
如果要提速,需以“适当提速”为原则。速度要比第 2 公里和第 3 公里的速度快一些,但同时不能让自己感觉到运动强度提升得过快。
跑到第 4 公里时按照这个方案,大多数人会发现自己的体能还不错,并且身体感受比以前“前快后慢”的跑法要好很多。
第5公里,保持当前速度即可。
实际上,许多人在此时会察觉到自己的体能十分充沛。他们不但能够保持现有的速度,而且还可以加快速度。
如果想要加速,那就把加速的动作放到最后 500 米内进行。可以选择在最后 300 米内加速,也可以在最后 200 米内加速,还可以在最后 100 米内加速,这样就能来一个小小的冲刺。
经验表明,在第 4 公里时,往往能创造当次 5 公里跑的最快一公里配速纪录;在第 5 公里时,也往往能创造当次 5 公里跑的最快一公里配速纪录。
御行君曾经看过一位长跑达人的 10 公里跑 App 记录。他的第 1 公里配速是 7 至 8 分钟,第 2 公里配速也是 7 至 8 分钟。在普通人看来,这样的速度相当慢。然而,他的平均配速却仍旧非常快。这是因为他得益于合理的体能分配策略。
没有试过体能分配的长跑者,一旦尝试这个方案,便能立刻将自己的 5 公里跑用时减少大概 30 秒。
方法 2:跟着别人一起跑
一个人孤独地跑步,就如同一叶孤舟在大海中航行。因为没有近距离的参照物,所以会觉得自己移动的速度很慢。因此,一个人跑步时,水平的提升会比较困难,也会比较缓慢。所以,一个很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去公园里和其他跑者一起跑。
如果有认识的跑友,约着一起跑是很好的。如果没有认识的跑友,跟着陌生跑友跑也很不错。
御行君的家附近有一个大型公园,公园内有专门的跑步跑道,这里的跑友很多,且彼此都不认识。我常常喜欢跟在他们后面一起跑。有时候也会有人跟在我后面跑,这能让我努力保持稳定的跑步节奏。
为什么多人一起跑,速度就快了呢?
人的天然攀比心理会发挥作用。若有一个人比你稍快一些,你便会想要努力跟上他,甚至要跑得比他还快。佛家将此称作“攀援心”,世俗则称之为“竞争心”。不管是哪种称呼,其作用都是能让你发挥得更出色,跑得更快速。
一是几个人一起跑能形成运动氛围,二是公园里有不时从身边擦身而过的陌生跑者也能形成运动氛围,这种运动氛围会让每一个锻炼者被感染,进而促进运动能力的发挥。
有时候,跟着别人一起跑 5 公里,一次下来时间减少两三分钟,这并不奇怪。
“练一段时间才能起作用”的两个方法
方法3:调整跑步训练方案
上述两个办法仅仅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对跑步锻炼方案进行调整。实际上,很多普通跑者在跑步时都比较随性,他们从来都没有思考过自己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跑步训练方案。
如果跑步方案始终保持不变,当身体适应了这种状态后,就没有办法再提高了。所以,做出改变是非常关键的。例如:
每周安排一次长距离跑,也就是 LSD。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长距离时的速度控制,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耐力适应。
快跑 1 分钟,快速且有力,无需竭尽全力。慢跑同样 1 分钟,不追求速度,只需放松、缓慢地跑。这种快慢相互交替的方式,有利于提升速度。
实际上,跑步的训练方法有许多。如果我们只是随性而为,不做任何改变,不采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那么要突破 5 公里跑的难关就很困难,要突破 10 公里跑的难关也很困难,要突破其他跑步距离上的难关同样很困难。
方法4:交叉训练
有些跑者只是单纯地进行跑步锻炼,其他运动都不参加。但交叉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例如:
臀腿部进行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腿部的发力能力以及肌耐力水平。并且,臀腿部的肌肉量处于适度状态时,能够在跑步过程中增强对下肢关节的缓冲作用,对膝关节起到保护和稳定的效果。
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能够使跑步时的身体姿势更加稳定,这对提升跑步效率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在中后程疲劳感较为强烈的时候,强壮且有力的核心肌群是保持良好跑姿的关键条件。
还有像动感单车运动,可以加强两腿交替的协调性。
方法5:多跑,最根本的办法!
最后一个最为根本的办法,同时也是最为笨拙但又最为有效的办法,那便是:要多去奔跑,要多进行练习!
注意,多进行跑步和练习。这并不意味着胡乱地跑和练习,也不是盲目地、无限制地增加跑量。在能够确保不会出现过度训练的情况下,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多跑、多练”才是有价值的,才真正有助于 5 公里跑能力的提升。
唯其如此,突破 5 公里速度无法再提高的难关只是时间问题了。
现在你可以即刻尝试第一个办法,即“重新分配体能”。通过这样做,在进行 5 公里跑时,用时减少 30 秒是没有问题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