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亭鲫鱼发展
荣昌、永川、铜梁、璧山、安岳、南充、绵阳等地都能看到“邮亭鲫鱼”的招牌。江苏等省外的一些城市里也能见到“邮亭鲫鱼”店。
大足县邮亭镇高家店是邮亭鲫鱼的发源地。在这个地方,“邮亭鲫鱼”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川渝两地掀起了一股“邮亭鲫鱼”旋风。不仅如此,在江苏等省外的一些城市里,也能看到“邮亭鲫鱼”店。邮亭镇是邮亭鲫鱼的发源地,这里形成了邮亭鲫鱼一条街。这里的经营户超过 20 户,从业人员有 200 余人。不少外地食客听闻其名后慕名而来,专门前来品尝正宗的邮亭鲫鱼。到大足旅游的人,在宝顶、北山石刻饱览美景之后,又来到邮亭鲫一条街满足口腹之欲。在邮亭鲫鱼一条街,最著名的招牌有“刘三姐鲫鱼”“杨门正宗鲫鱼”“邮亭陈鲫鱼”。其中“邮亭陈鲫鱼”的品牌,已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
邮亭鲫鱼的历史渊源
《大足县志》和《大足县地名志》等史料有记载,“铺”和“驿”在清代是传递文书、邮政的交接或中转点。这些驿站、铺在传递邮政文书的过程中,还成为了成渝两地商贾往来歇脚、饮茶以及食宿的重要聚集地。
清代咸丰年间,南来北往的行人会在邮亭铺停留。他们在这里喝茶、打牌、吃饭、住宿,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当地一些精明的渔民依托邮亭铺,开设了路边鲫鱼店,熬制鲫鱼汤、煮鲫鱼,以便行人食用。这里煮出的鲫鱼味道鲜美、细嫩,过往的官家和商贾都对其大加赞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名声越来越远,生意也日渐红火。
邮亭的很多餐饮店在文化人的指点下挂出了“邮亭鲫鱼”招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邮亭鲫鱼”逐步形成了在巴蜀地区享有声誉、在西南地区闻名的特色菜品。
历史悠久的邮亭鲫鱼,如今已成为大足的一张特色名片。
在这个历史久远且文化气息厚重的地方,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当谈及美食时,非邮亭鲫鱼莫属。邮亭鲫鱼的历史并不久远。1992 年,一位大概 60 岁的老人发明了它,他是大足县珠溪镇人。20 年过去了,这位老人已离世。他留给我们的邮亭鲫鱼却广为流传。这位老人最初在“向老鲫鱼”(邮亭镇外的高家店)工作,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家餐馆没落了。后来,刘三姐(“刘三姐鲫鱼”老板)请他去,邮亭鲫鱼在刘三姐那里渐渐崭露头角,之后前来学艺的人很多。希望热爱美食的朋友多来邮亭作客!
做法
:
辅料包含芹菜 500 克,还有花生 100 克,榨菜 50 克,色拉油 250 克,泡红椒 250 克,泡萝卜 100 克,以及高汤 2000 克。
调料有:食盐的用量是 4 克;味精的用量是 1 克;葱的用量是 20 克;姜的用量是 50 克;花椒的用量是 15 克;料酒的用量是 20 克;郫县豆瓣酱的用量是 250 克;辣椒粉的用量是 25 克。
制作方法:
鲫鱼被剖洗得干干净净,接着在鱼身上改十字花刀。然后加入姜、葱、盐和料酒,将其码味。泡红辣椒以及郫县豆瓣被斩切成细末。芹菜被洗净后切成节。
油烧到适当程度后,将其在锅里煎至两面呈现黄色;或者在油锅中进行油炸,使其变成金黄色。
炒锅加入油,将油烧至五成热。接着放入泡红辣椒、郫县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进行翻炒,使其散发出香味。此时油呈现出红色。随后加入鲜汤和料酒,再放入泡萝卜,熬煮出味道。
锅内放入煎好的鲫鱼和芹菜,将其烧至鱼熟,接着调入鸡精。然后连锅一起端到火锅桌上(此时火锅炉不点火)。
食用时,用筷子把整条鲫鱼夹到鱼盘内。接着,在鲫鱼上撒上碎米花生、碎米榨菜和葱花。然后,舀入一瓢卤汁。这样就可以了。
6,鲫鱼食完,火锅炉可另加蔬菜等烫食。
菜品特色
烹饪简单
营养价值
营养丰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