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八方信息/正文
仙游白粿:舌尖上的美味与智慧结晶,炒白粿的制作过程揭秘

 2025年02月24日  阅读 12

摘要:为留清白在舌尖“粿”字是仙游人所发明的;“白粿”深受人们喜爱,它更是仙游山里人家汗水与智慧的结晶。白粿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其诞生就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般。在“十大仙游名菜”里,“炒白粿”位列其中,它的味道别具一格,它的秉性也与众不同,它的当选可谓是名...

为留清白在舌尖

“粿”字是仙游人所发明的;“白粿”深受人们喜爱,它更是仙游山里人家汗水与智慧的结晶。白粿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其诞生就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般。在“十大仙游名菜”里,“炒白粿”位列其中,它的味道别具一格,它的秉性也与众不同,它的当选可谓是名实相符!

详情 ↓

炒白粿

仙游美食节在什么地方_仙游美食小吃_仙游美食

石臼是经过千锤万捣才出来的。由于它高贵不群,所以需要用专门的“粿米”才能制作出地道的“白粿”。“粿米”产量较低,农家不会因为它好而多种,而是根据当年家里的用度量来种植。先浸米,再滤米,接着用炊桶炊熟,洒上一把盐,然后用竹篮挑着赶到舂臼棚里,此时石臼棚早已被人气和香气炊得热气腾腾。乡亲们齐心协力,脚一踩一放,头一上一下,掌臼的头人动作迅速地操纵着,给石臼里的粿翻面……岁月悠悠,时光变幻,“咿呜——哐”的舂粿节奏穿越时光,把岁月的歌谣演绎得深情款款。舂好后出臼,趁温热做“粿”,这是在案板上另一番忙碌的景象。拽一团粿,将其撮成条形,接着用掌把它锯成小粿球,然后用印模印成各种需要的形状,再点上红,最后装盘。大家早早出门,分工合作,团结互助,经过努力,终于舂得一臼白粿,踏着暮色而归。

炒白粿需用冬笋丝、蒜青、肉丝作最佳伴侣,以微火用茶油炒制,并放进微量的水。出锅后的“炒白粿”堪称国色天香,白得像玉,香得如菊,清清白白且柔韧清淡。若做成白粿汤,它不“吃油”,可见其清廉,汤色清亮,粿条如雪片般,Q 且滑溜,嚼着时会有一种莫名的不卑不亢感油然而生。

“白粿”的颜色呈现素白的状态,然而它绝对不是所谓的“小白脸”。它在乡下是祭神、祭祖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圣品。制作粿的过程中,时间较长,参与的人手繁杂,细节也很多。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确保卫生,如果因为不洁而被用作祭品,那就是对神灵和祖先的一种亵渎。平常很难有机会吃到“白粿”,只有在清明、过年等时节以及遇到喜丧事的时候,才有机会品尝,并且会将其作为头道菜肴。“白粿”是一种规格极高的礼物,通常不会轻易送给他人。由于它有着神圣的地位,所以不会在卖铺上出售。只有在日子变得富裕之后,它才会“流落街头”,沦为被买卖的“山珍”,从而染上了铜臭味。

仙游美食小吃_仙游美食节在什么地方_仙游美食

也就是将米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米食,肠胃消化之后,结果难道会不一样吗?舌尖虽小却很执着,对食物的色香味绝不敷衍,即便过程繁琐,也会为了求得口腹间一时的愉悦而竭尽全力。经过一番忙碌,“粿米”变成了口感独特且备受喜爱的“白粿”,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敬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后来,机碾取代了舂捣,冬米替代了粿米,“白粿”也进入了城市安家落户。吃“白粿”较为方便,其做法和佐料也各有特色。石臼被写入了乡土文物的教科书之中。每当享用“白粿”之际,乡下人家舂“粿”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想起有着“白粿”般性情的山民,想起他们勤俭持家、清白做人的品格,心中总会涌起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张金湘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6089.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