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八方信息/正文
本周西北华北黄淮等地天气对农业影响及未来十天展望

 2025年05月24日  阅读 1

摘要:本周内,西北、华北及黄淮部分地区正面临土壤水分不足与养分供给缺乏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南方广大区域却沐浴在充足阳光与适宜气温之中,这为夏收和春播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东北地区春播进展及天气影响本周,东北地区的气温与往年同期相近,有的地方甚至上...

本周内,西北、华北及黄淮部分地区正面临土壤水分不足与养分供给缺乏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南方广大区域却沐浴在充足阳光与适宜气温之中,这为夏收和春播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东北地区春播进展及天气影响

本周,东北地区的气温与往年同期相近,有的地方甚至上升了1至4摄氏度。降水量普遍分布在10至50毫米之间,土壤湿度也有所提升。在中西部区域,土壤状况表现优异,这对春玉米、大豆等耐旱作物的种植和幼苗生长极为有利。然而,在东部地区,由于降雨量偏多,部分农田出现了积水,这给播种工作带来了阻碍。到目前为止,春季播种的总体进度相较于往年的同一时期,依然显得比较迟缓。

西北、华北、黄淮墒情与作物生长

旱地农业_东北地区春播天气_西北华北黄淮农业缺墒

西北、华北及黄淮地区的大片土地,气候适宜,极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与棉花的栽培。然而,华北的西部、黄淮的西部以及西北的东部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不足,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的一些地方甚至遭受了轻微的干热风侵袭,这些状况对冬小麦的成熟和春播作物的发芽产生了不利影响。

南方地区夏收与春播情况

南方大多数地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以晴朗天气居多,这对于冬小麦和油菜的收获、早稻的分枝以及春季播种作物的生长都极为有益。然而,在周中后期,西南东部、江南以及华南中西部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尽管这一现象对农业蓄水有益,然而,强烈的对流性天气导致部分低洼农田出现积水,进而对油菜等成熟作物的收割和晾晒造成了不利影响。

未来10天天气趋势与农事建议

东北上空碧空如洗,云彩稀少,我们务必尽快完成春季播种的最后阶段;与此同时,西北、华北还有黄淮一带,降水量却显著不足。自19日起至21日,华北南部区域以及黄淮中西部地带的气温将迅猛攀升,最高气温将突破35℃,个别地区气温有可能攀升至38至40℃;河南西部及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土壤水分短缺问题可能加剧,对此我们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以免冬小麦遭受干热风灾害。21日至24日,我国南北多地普遍出现了小雨至中雨的天气状况,而在黄淮西部、江淮等部分地区,局部地区甚至可能出现暴雨。这样的降水对于缓解土壤水分不足的问题非常有益,然而,公众仍需提高警惕,以防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南方多雨需防渍涝

东北地区春播天气_西北华北黄淮农业缺墒_旱地农业

江南中南部及华南西部等区域,在接下来的十天里,预计将迎来100至250毫米的连续降雨。因此,必须提前清理沟渠,以防积水成涝。同时,要抓住时机,及时收割成熟的农作物,并确保妥善储存。此外,连绵的阴雨天气可能导致喜湿病害和虫害的发生,必须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

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1. 北方未完成春播区一旦农田过于湿润,便需立即开展排水操作,以去除多余的水分;与此同时,对于土壤缺水的地带,应实施灌溉措施,保证土壤湿度适中,从而保障播种活动的顺畅进行;而对于那些播种工作已经完成的田地,则需强化对幼苗生长状况的监控和必要的补种工作。

2. 南方多雨区在暴雨多发的季节来临前,要抓紧时间收割油菜和小麦,收割工作一结束,就需马上进行通风处理,以防作物因潮湿而霉变;此外,对于地势偏低的地区,还需提升排水系统的效率,确保能够有效预防可能引发的水患。

3. 高温与干热风防范黄淮地区以及西北部等区域,需采取灌溉措施、调节气温以及提高空气湿度的办法,目的在于减轻干热风对小麦成熟阶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33313.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