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女士的受骗经历
11月某天,董女士突然收到了父亲发来的微信语音,对方表示没带钱,请求她帮忙转账200元。董女士平时觉得自己防范意识挺高,于是她小心翼翼地问道:“爸,真的是您吗?”在确认了确实是父亲之后,她便把钱转了过去。但是,后来她详细地询问了父亲,却发现父亲并没有向她索要过这笔钱,而在微信转账记录里也没有找到这笔交易的记录。董女士此时才如梦初醒,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她懊悔万分,未曾想到即便自己谨慎小心,最终还是陷入了陷阱。
“山寨版”微信现形
董女士在网上查询了一番,怀疑是父亲微信账号被盗,对方可能利用“仿冒版”微信发送语音。记者经过调查发现,11月6日下午,某网购平台上出现了一款标价66元的“微信多开”软件,声称具备自动抢红包、自动收账等特性。不过,有用户反映使用后账号被禁用,微信官方也明确指出这属于外挂软件。
非法软件流行现状
尽管官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打击,网友们也纷纷发出警告,揭露这些软件的不合法性,但仍有大量用户对“多开微信”“增强版微信”等付费解锁功能软件情有独钟。根据媒体之前的调查,这类软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它们声称拥有转发语音、自动抢红包等实用功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购买,然而,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些功能背后隐藏的严重风险。
骗子作案手法揭秘
石家庄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警察表示,骗子先是利用软件植入木马,窃取了微信账号。然后,他们在网上购物平台购买了“克隆微信”软件,用以复制相同的微信号进行诈骗。这些复制的微信号不仅能转发语音,还能利用之前的聊天记录发送常用语,以此让好友降低警惕,最终骗取钱财。
软件安全风险剖析
腾讯员工指出,声称能转发语音的软件实为微信插件,这一行为侵犯了软件的版权。而且,这些软件中存在后门和恶意程序。一旦用户使用,他们的个人信息将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甚至资金安全也可能遭受损失。
防骗建议与提醒
为了阻止这类欺诈活动,我们应当养成上网的好习惯,千万不能轻易透露微信的登录信息和密码。当朋友提出借钱的要求时,必须通过电话来确认,即便是视频通话也可能隐藏着诈骗的风险,不够稳妥。只有大家提高警惕,才能切实减少上当受骗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微信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请不要忘记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