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公路笔直延伸。远处,纪念碑山谷中,碑状巨石交错耸立。若你听到我对这一切的形容,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若我想我们对于这个情境的感悟是相似的,那这幅画面就是我所描述的。
66号公路沿途阿甘跑步横跨美国结束奔跑的地方
图片拍摄:吴婷婷
谈到美国,感觉似乎很难用简短文字来描述这个目的地。在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思索切入点,接着眼前就浮现出了刚才所描述的那幅画面。那一瞬间,我猛然发觉,每一个目的地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然而若要把这些意义具体呈现出来,就会汇聚成一些片段或画面。
这些具象化的意义承载着许多对我们重要的回忆,并且引出了目的地与我们之间的故事。在这些片段或画面里,可能有一首歌交织其中,有一部电影穿插其间,还有一个瞬间被凝聚起来。翻开回忆的篇章,正是这些点滴,让我们的“美国印象”显得格外立体。
播放一首歌,我们走进其世界并品味美国;跟随一部电影,我们复刻经典片段从而感悟美国;定格一个瞬间,我们凝视画面中的永恒以体验美国。这些或许并非每个人眼中的美国,但却是我美国故事里最值得珍藏的部分。
一首歌
/ 孟菲斯·田纳西州 /
《If I Can 》
猫王故居-雅园()售票厅入口
图片拍摄:吴婷婷
这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的一首歌,或许大家更熟知他的另一个名字——猫王。每当此歌响起,眼前便会如幻灯片般拼凑出孟菲斯猫王故居——雅园()的轮廓。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会是这首歌呢?这首歌并非猫王歌曲中最经典的曲目,且与孟菲斯这个目的地也没有必然联系,那为何会是它呢?谈到这首歌,或许要追溯到 2017 年美国南部之旅探访雅园行程的最后那一个时刻。
猫王故居-雅园()
图片拍摄:吴婷婷
我一直对美国南部的旅程满怀期待。美国南部文化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部文化里,音乐占比极大。如今我们熟知的许多音乐类型都源于美国南部,比如新奥尔良的爵士音乐,纳什维尔的乡村音乐,孟菲斯不仅是蓝调音乐的摇篮,还是摇滚乐的发源地。
当时我在策划美国音乐寻根之旅,期望以音乐为主题,把众多南部的目的地串联起来,规划出一条更易引发共鸣的行程。我们将“音乐”这个主题定位为最易让人感同身受的媒介,并将其放置在行程中。它可以让聆听者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轻松地接收到某些讯号,进而能够理解乐曲及歌词中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当时的情境。
我选择《If I Can》这首歌,是因为在听到它的那一瞬间,接收到了歌中的某个讯号,并且理解了歌词所表达的理想和世界观。
那天我们游览完雅园的所有片区,接着来到了行程的最后部分——墓园区。我们佩戴着讲解器,听完墓园区的介绍后,耳机里突然响起了《If I Can 》,那一秒站在墓碑前的我,被歌词的内容瞬间震撼了。
当时人们对世界有期待,现在人们对世界也有期待,而这两种情况下人们的期待是一样的。在墓碑前听到这首歌时,它似乎总结了已经“睡去”的猫王的内心。
———来自歌曲《If I Can 》
猫王故居围墙外众多歌迷的留名以此悼念故去的猫王
图片拍摄:吴婷婷
那次旅程之后,我查看了一些资料。我了解到这首歌《If I Can 》的创作背景,也了解到它发行当时的情况。这首《If I Can 》发行于 1968 年 11 月,是猫王当年重返歌坛时的作品。1968 年 4 月,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被种族主义分子暗杀。
这首歌是福音音乐。历史上,美国南部的非裔黑奴接受基督教信仰后,常在田地里祈祷时唱起这种歌曲。他们希望通过歌曲内容诉说对减少劳动痛苦的渴求。在这首歌里,创作者把自己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渴求描写了出来。
每当聆听这首歌时,歌词内容仿佛在诉说着当时南部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内心的所思所念。如今这首歌里的大部分内容都已成为现实,那种听歌的心情就好像从美国南部漫长的历史中一路走来直至现在,在那一瞬间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到历史的厚重,同时也对现在的世界多了一份坚定的感受。尽管依然会有不够美好的部分存在,然而所有的一切始终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发生着蜕变。
猫王若能看到如今的世界,他是否会怀着别样的心情来唱起这首歌呢?
一部电影
/ 66号公路·纪念碑山谷 /
尊重内心的声音《阿甘正传》
66号公路起点芝加哥伊利诺伊
图片拍摄:吴婷婷
美国的 66 号公路,被称作美国的母亲公路。这条公路不但记录了美国人一路开拓的历程,而且在美国人的心中,它更是梦想的象征。有一部电影,其意义如同 66 号公路一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平凡却伟大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美国精神的精髓,它就是大家熟知的《阿甘正传》。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个体。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不能和大多数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没有屈服于命运给予的缺失。他们努力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他们向着内心的目标奔跑。最终,他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图1为纪念碑山谷
图2为 66号公路博物馆入口处的标志
图片拍摄:吴婷婷
这部电影或许是我观看次数最多的美国电影,我对美国最初的印象也是由这部电影而来。电影中的很多情节,每当我重新观看时,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在那一段时间里,重新观看这部电影成为了一种能够帮助我思考问题的方式,仿佛电影里隐藏着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
电影中有一个经典情节,它贯穿了整个故事,并且成就了阿甘。这个情节和 66 号公路有着微妙的联系。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猜到,这个情节是关于跑步的。
阿甘奔跑的背影很坚定,他的侧脸也很坚定。很多时候他不知道自己为何奔跑,但在一次次奔跑过程中,他收获了力量,获得了成长,还学会了思考。阿甘最后的一段奔跑在 66 号公路终止,画面背景是著名的纪念碑山谷,这就是文章开头我提到的那幅画面。
阿甘的妈妈曾告诉他:“你要把以往的事抛开,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向前行进。”简单的话语,却能时时处处提醒我们在遭遇问题时应秉持的态度,而这或许就是我所理解的美国精神的核心要点。
2017 年 2 月,我抵达了一个地方。阿甘曾横跨美国奔跑了 3 年 2 个月 14 天又 16 个小时后抵达此地。当时他在这个终点,只是简单地说:“我很累了,现在我想回家了。”但我认为,跑到这里的他或许已经感觉到自己抛开了以往的事,终于能够继续前进了。
我站在电影中他最后一次奔跑的那条公路上。我试着用电影里的话来提醒自己。要尊重内心的声音。要像阿甘那样奔跑。要卸掉负重。然后继续前行。
一个瞬间
/ 代托纳海滩·佛罗里达州 /
寂静的海边日出
代托纳海滩( )“世界最著名海滩”的标志
图片拍摄:吴婷婷
我对日出好像有着一种情结。特别是海边的日出,天色瞬息万变,每一个瞬间都蕴含着无数的感动。
2019 年年初,由于出差参加一次会议,我抵达了佛罗里达州的代托纳海滩。
这里距离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大概要 1 小时车程。冬季深夜时抵达了海边的酒店。在抵达之前,看到酒店前面的主道上有“世界最著名海滩”的标志。心里不禁感叹,这也算是一种有趣的美式自信吧。
在这样的时刻到达,感受不到那种阳光沙滩的美妙。然而,我顶着对海边日出的情结,又因为时差的缘故,没怎么入睡,所以在凌晨 4 点就钻出了房间。
代托纳海滩( )黎明前深不见底的黑暗
图片拍摄:吴婷婷
冬天的海不像想象中那般平易近人。凌冽的海风让人难以承受。借着沙滩上步道边的灯光,在那深不见底的黑暗里,我第一次明白了人们常说的黎明前的黑暗是何种黑暗。并且,我等待曙光的心情也是第一次如此强烈。
日出前天空颜色的转变图片拍摄:吴婷婷
时间缓缓流逝,天渐渐透出微微的白光。陆续有一些人抵达海边,坐在沙滩上,看样子也是在等候日出。渐渐地,海天交界之处白色的微光开始转变为金色,天空开始从黑色变为绀青色,此时天空的颜色在每分每秒都发生着变幻。
随着时间的前行,金色的范围逐渐扩大了。绀青色逐渐变成了靛青色,其明度在一点点地提升。天空变得越来越透亮,直至海平面处跃出了一抹带着温暖气息的橙黄。
刚刚那凌冽的海风渐渐变得柔和了。一道温暖的阳光投射下来,那阳光暖得让人睁不开眼。就在那个瞬间,沙滩上停落着的几十只海鸥,一同扑腾着翅膀,汇聚成了一道弧线,然后飞向了海平面。
我一直以为只会在摄影作品中呈现的画面,如今展现在了眼前。那一刻,时间在佛罗里达州的代托纳海滩定格了。这是我无数次海边日出体验中最为惊艳的一次。那循序渐进的转变,那层层递进的心情,都成为了搭配这个画面的最佳调和剂。
我猜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的“个人美国最美瞬间排行榜”上,佛罗里达州的代托纳海滩一定会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日出瞬间图片拍摄:吴婷婷
2011 年开始涉足美洲旅游业,到现在已经有 9 年时间了。直至今日,重新整理回忆中的“美国印象”时,才察觉到那些片段依然鲜活且令人难以忘怀。
一篇简短的文章无法将所有五味杂陈的感受都写成文字,然而从时光中提炼出的,必定是值得反复回味的部分。我与美国的故事仍在持续,而回忆中那些点滴所呈现的“美国印象”,也会伴着时光逐渐长大……
本期文案&摄影 /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