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八方信息/正文
E区跑步心率表现解析:如何通过低区稳定度提升有氧基础

 2025年04月20日  阅读 3

摘要:经常会提到E区跑的例子。有时候朋友们会表扬“心率表现不错”。在某些案例截图里,能体现出整场跑下来(通常10公里或以上)的平均心率较低,并且心率曲线的形状较为平缓。其实,这两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一、有氧基础扎实与否,主要看在低区的稳定度这个低区,既可...

经常会提到E区跑的例子。

有时候朋友们会表扬“心率表现不错”。在某些案例截图里,能体现出整场跑下来(通常 10 公里或以上)的平均心率较低,并且心率曲线的形状较为平缓。

其实,这两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

一、有氧基础扎实与否,主要看在低区的稳定度

这个低区,既可以是指速度,也可以是指心率区间。

在跑步的各项指标当中,速度区间和心率区间通常是通用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某个体系,平常我们大多用它来对心率区间进行描述,而在有的教练体系里,这五个字母所指代的是速度区间。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更习惯使用心率区间,并且心率区间也更为常用。

有氧基础测试所需的“低区”,指的是“速度 1 区”。在这个速度下持续跑 90 分钟,能得到心率漂移的程度。

所以,在平时表达时,对于低区的概念,老威有时会将心率低区和速度低区混用。

今天的话题是:有氧基础要扎实,就依赖于在低心率区或者低速度区进行大量的积累。

基本功的含义,就在于此。

两个在同一场百米测试中成绩相近的人,表面上没什么差别。因为无论是速度还是心率区间,都处于高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长时间跑中,他们也一定会呈现出相同的水平。因为百米测试所需的体能与长时间跑所需的体能是不同的。

张三和李四在百米跑中表现得差不多。然而,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张三能够跑三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而李四却做不到。

二、E区间的设定是确保正确强度区间的前提

游泳和骑行是很好的有氧训练手段。然而,除了体能方面,每项运动都有各自的技术动作。就“跑步”这件事所呈现的有氧能力来说,它必然是通过跑步练习得来的基本功,与跑步最为契合。这是因为考虑到“跑”这个技术动作,并不是说老威否定游泳和骑行的有氧训练效能。

我们把所谓的 E 区间具体解读为%HRR=59~74%这个区间,这是坊间比较流行的分区法。用这样的主流标准,能够避免被人抬杠,因为我的确遇到过一些喜欢抬死杠的围观者。

将区间明确为%HRR 的某个百分比区间的这种说法,能够把讨论的主题锁定起来。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为每个人的心率分区法存在差异,而仅仅使用单纯的“第 X 区”这样的描述,从而产生所指不相同的麻烦。

例如,采用这个分区法时,有的人将 E 设定为 1,M 设定为 2 等;而有的人在使用时,把 1 设定为 W(热身),如此一来就变成了 W = 1,E = 2,M = 3,T = 4,A + I = 5。

跑步时有氧氧化还是无氧氧化_跑步氧中毒是什么意思_跑步是有氧吗

老威执行的课表中包含热身区,因此我采用的是后一种设定。在我的数据中,E 区间就是 2 区。

在著名的第三方平台 RQ RUN 上,该平台展现出了从善如流的态度,在 E 之下添加了一个 0 区,也就是将%HRR 59%以下的部分设定为热身的第一区,我对此做法表示非常赞成。

三、E区间是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基本功

我看到的关于长跑的教材以及大神们所持的观点,几乎都认为最大比例的训练时间应在 E-M 区间强度,也就是有氧区间。若强行继续拆分,大致 E(包含有一小部分在 E 以下)应占总时间的 60%左右,E 加 M 合起来应占 85%左右。这只是大概的比例,无需细究。

除了在时间方面要让有氧强度的积累占据如此大的比例之外,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总量,这个要素也是很重要的。

我向来认为,“抛开总量谈比例”,都是没有意义的。

主流说法中,约 85%的总训练时间被安排为有氧强度,这是以“合理的训练量”为预设前提而未作额外说明。然而,若有的跑步爱好者本身跑量极少,即便做到了“在 E-M 区的积累比例很大”,但因总量过小(例如一周仅跑 10 公里),那实际上也是没有效果的。

所谓没有用,最直接的表现体现在,就如同有的跑友所抱怨的那样:我已经跑步大半年了,可跑起来依然是“一动就心率飙升”。

没有什么深奥可言。你在低区间的比例是合理的,但因为训练量实在太少,所以几乎没有功效。

四、关于跑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进而发生误解

老威是个不大关注跑量的人,与此同时,也不大关注速度。

关于这两点,我向来称自己“没追求”、“没出息”。

但是“不追求”是指不过分痴迷。“必要的”却还是要的。

例如,我不追求跑量,意味着我不会去进行“百日百马”这类极端的行为。我不追求速度,意味着我不会让自己的腿受伤,去跟随那些“把以 4 字头配速当作休闲的大神”的步伐。

然而,我存在一些自认为合理且应当达成的目标。在我看来,这些目标是试图从中获取效益的基础。比如:

每周的跑量以 50 公里为标准,月度的跑量则在 200 到 250 公里之间。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谈论不同强度区间的时间分配才是有意义的。

速度方面,我对其最没有兴趣去追求。不过,至少在当下的这种状态下,像普遍认为还能被称作“跑者”的门槛,即 25 分 5 公里、55 分 10 公里这样的成绩,还是需要跨越过去的。

跑步是有氧吗_跑步时有氧氧化还是无氧氧化_跑步氧中毒是什么意思

“不痴迷”且“不盲目追随”,并不代表要摒弃必要的运动量。倘若连必要的运动量都无法达到,那么就无法谈及从运动中获取效益这件事了。

我在自己的一场 42 公里跑过程中,把预设的平均心率当作靶子。设定全程平均心率不超过 140,还在手表表盘上单独设置一个盘面来显示全程平均心率。当平均心率显示有提高趋势时,就降低速度,有时甚至慢到走以进行控制。最后,速度不快,降到了平均 6 分 40 多的程度,但总体意图实现了。这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比单纯达到某个新速度,更快乐。

要达到这样的心率稳定性,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跑量积累。我不会去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月跑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尊重必要的跑量。

五、积累到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我们说跑步时显示的心率较低,这样看起来会很好看。然而,倘若脱离跑步速度而去谈论心率,那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在一次训练中跑得比较快,那么你的心率理当比跑得慢的时候高一些。并且,这种心率比跑得慢时高一些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最重要的变化是得到了提高:在低区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同等速度下心率降低了,二是同等心率下速度提高了。这直观地表现出了有氧基础(心率稳定性)在提高。

刚从新冠感染中恢复开始复跑时,老威的心率较高。凭借以往的基础,以及一个多月认真且遵循科学进行的训练,最近在低强度跑时,他的心率越来越稳定了。

昨天晨跑属于中度跑,以 E-M 区间为目标。最终的结果是,与上个月相比,呈现出“在低区中速度更快,心率更低”的情况,这是一个多月来逐渐形成的,并非瞬间转变的。

六、并非强度越低越好

低区的积累,容易让人认为是越慢越好,强度越低越好。之前我们常说,当强度足够小,小到一定程度时,就只剩下活络身体的功效了,而不再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昨天在一个专业平台上,看到了一篇教练人员所写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个学员的案例:该学员进行了很多低区的训练,然而这些训练的强度比 E 区间(他文中所说的速度区)还要小,所以效果并不显著。

说到这里,要提醒日常遵循课表训练的朋友。课表会按照强度设置,自己的心率区间设置需与课表相匹配。通常专业性强的课表不包含热身。比如,在这样没有热身时段的课表里,所谓的 1 区就是 E 区。如果课表中有“热身”阶段,课表通常会把“热身”设置成 1 - 2 区。那么你的心率区间设置,要把个人储备心率 59 - 74%的 E 区间设置为 2 区,59%以下设置为 1 区,这样才能正确执行课表。否则就容易出问题。

课表设置 1 - 2 区用于热身,意思是在 74%以下的区间进行热身。接着 3 区(有氧区 M)为 90 分钟,这不算长,因为马拉松比赛也在这个区,且马拉松需要持续 3 - 4 个小时。同时,3 区意味着在 74 - 84%的区间跑一个半小时。倘若你理解错误,将 E - M 当作热身区,把 T 当作有氧区来训练,那么你在 T 区持续跑 90 分钟看看会怎样?

要想让训练取得效果,就需要在合理的区间内有足够的积累。而要让训练能够落在合理的区间里,首先就得把这个区间设置得合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23738.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博览广文网,让阅读更简单,让知识更有温度。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博览广文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80126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