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天如果没有涮羊肉,那这个冬天就仿佛没有了灵魂。中国人对火锅的喜爱程度,在北京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北京人对涮羊肉的喜爱更是如此!对于老北京而言,每当冬季来临,铜锅炭火涮羊肉,总是有着无尽的话题。那种围坐在炉边的惬意之感,再加上喝上几盅酒的畅快淋漓,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
前门外的煤市街,曾是北京城内知名的美食一条街。这些年随着大栅栏的商业改造,许多老字号食肆陆续倒闭或离开。然而,这家看似不起眼的涮肉店却是较为坚挺的一个。它的门脸朴素,店面有 50 平米大小,仅能放下 6、7 张桌子。这不,刚到上午 10:30 就已经有人开始涮火锅了。
老板是张学明。他当年是顽主,后来进入东来顺当学徒,接着自己开了店。老张会根据人头数来推荐羊肉,羊肉上桌后,他会给排好顺序,先上肥肥锅儿那盘,再上清清口那盘。
张记老城根涮肉的张学明说:“涮肉与火锅的直接区别点在于,涮肉对食材有要求,也就是说对食材质的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叫涮肉,而不是什么都拿来涮就叫火锅。涮是在各种食材的质当中去品味,每一个食材都有它的特性。”
老一辈对吃很讲究,一只羊的不同部位,能够吃出 23 种味道。仅一只羊腿,就能被细分成 7 个有着不同味道的部位。老张在铜锅最滚开的地方涮肉,其一能看到肉的颜色,其二是因为羊肉上下交替,一热一冷,纤维能最大化地爆开,从而瞬间锁水并成熟,只需十几秒钟。
在老张这儿,食客们对老北京涮羊肉有了崭新的认知。依照老张的提议,我们按照涮肉的先后顺序,并且不蘸任何调料,品尝了不同部位的羊肉。这盘形似雪花的磨档,没有丝毫脂肪,口感鲜嫩微甜,肉质瘦而不柴。
岩盐又称玫瑰盐。这种盐由于产量稀少,当时仅被用作贡盐。岩盐的特点是先甜后咸。大片的羊上脑,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宛如蝴蝶在翩翩起舞。将其裹上经过老张调味的韭菜花后,羊肉的鲜香与韭菜花的清爽相互映衬,味道不咸不淡,咸鲜适口,着实令人惊艳。
老北京涮羊肉必搭的经典老三样分别是:白菜,它本味清淡,能吸收羊汤的鲜香且不破坏锅底味道;粉丝,其本味清淡,可吸收羊汤的鲜香又不会影响锅底味道;冻豆腐,本味清淡,能够吸收羊汤的鲜香同时不破坏锅底的味道。
白菜要选张家口外的,这种白菜润甜且不出筋;冻豆腐得是河北涿州的,其蜂窝紧实且富有弹性,煮很久能入味但不会散;粉丝必须是绿豆粉,能解腻饱腹,搭配糖蒜、芝麻烧饼等,这些都是很接地气的东西,然而正是这些接地气的东西做出了最具烟火气的味道。
吃老北京涮羊肉有不少讲究:其一,羊肉得是新鲜手切的,以纹理清晰且色泽红艳的为最佳;其二,麻酱方面,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调制方法和风味;其三,在器皿方面,不用说必然得是铜锅。
老北京涮羊肉注重使用炭火铜锅。紫铜的导热速度较快,并且具有杀菌的功效。因此,这种方式一直沿袭至今未曾改变。对于北京人而言,若没有铜锅涮出的肉,仿佛味道就差了些。即便天气再炎热,他们也要守着炭火来吃,才觉得过瘾。否则,就会觉得味道平淡无味。
涮羊肉,也被称作“羊肉火锅”。它始于元代,在清代兴起。相传在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领大军向南进行远征,士兵们又累又饿,肚子饿得咕咕叫。忽必烈突然想起了家乡的那道清炖羊肉,接着就吩咐部下生火煮羊。
伙夫正要宰羊割肉时,探马忽然禀告说敌军大队人马追来了。厨师灵机一动,快速切了些薄肉,把它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等肉色一变,就迅速捞到碗里,接着撒上细盐、葱花和姜末,然后赶忙端给主帅。忽必烈接连吃了好几碗后,就率军去迎战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从那之后,“涮羊肉”就成了宫廷里的美味佳肴。不过,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涮羊肉”才慢慢走向民间。
一顿上好的老北京铜锅涮羊肉融合了肉的肥嫩,汤的鲜美,还有蘸料的温情。芝麻酱小料是老北京铜锅涮肉的灵魂。北京人非常热爱芝麻酱,在全国很难再找出第二个能与之匹敌的城市。他们吃涮羊肉要蘸芝麻酱,吃爆肚、拌面条、拌凉粉、拌凉皮也都要放芝麻酱。
周建民是涮肉店的厨师长,他每天需要调制 60 多斤芝麻酱蘸料,有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里芝麻酱小料的味道而前来的。
周建民称这一碗芝麻酱看似简单,实则调制极为复杂。需将 28 种调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据说还沿袭了宫中秘方。首先把 18 种调料置于清水中煮 4 个小时,以此将混合味道充分释放出来。在熬好的调料水中加入芝麻酱时,必须用手工进行搅打,因为若使用机器,就会卸掉香味。
调制这一碗宫廷芝麻酱需要加上将近 10 种调味料才算完成。周建民每天要进行的工作是调制 60 多斤芝麻酱蘸料,并且有很多人是因为这里的芝麻酱小料的味道而前来的。
60 岁的夏克忠是一位纯正的老北京。立冬过后,他几乎每周都会和家人一同行动。他们会开车行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并且特意来到位于极为遥远的北六环的阳坊镇,只为了吃涮羊肉。
北京的涮羊肉馆子数量众多。然而,许多资深的美食爱好者依然会因为“阳坊”这两个字,特意驱车行驶两三个小时,只为品尝涮肉。阳坊原本是位于北京西北燕山脚下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重要城镇。那么,这里涮肉的名气为何如此之大呢?
三百五十年前,阳坊镇就已是京城最大的牛羊集市。中秋节前,大批内蒙古的牛羊从西北方向进入京城,在阳坊的羊市大集进行交易。京城的宫廷、王府以及饭庄都会到阳坊市集挑选牛羊肉,阳坊也因此在京城享有声誉。
老北京铜锅涮羊肉的锅底不像重庆火锅那般复杂。通常是有“铜锅一盏”,还有“清水一碗”,以及“姜葱两三”。简简单单十二个字,便将老北京铜锅涮羊肉的所有锅底都包含在内了。这充分展现了北方人粗犷豪放的特点。
用最普通的配料,搭配最优质的肉质,做出最可口的食物。清汤有着淡雅的味道,羊肉蕴含着鲜美的滋味,它们互不争抢,展现出一种中国式的美食智慧。并且老北京们还注重养肥锅底,一般会先涮上两块羊尾油。
芝麻烧饼是北京人在吃铜锅涮肉时的标配。会吃的老饕最后一定会再点一个现烤的芝麻烧饼,这个芝麻烧饼外酥内软,口口生香,用来溜溜缝。这样,这顿涮肉才算告一段落。
用温水和面,接着加入百分百纯芝麻酱、椒盐、清油、糖等十多种调味料。将这些调味料均匀地涂抹在不发面的面饼上。之后把面饼卷制起来并揪成小剂子。把一个个小剂子进行捏制,最终就做成了面层特别薄且均匀的小烧饼。在阳坊胜利吃涮肉时能吃到甜烧饼。这种甜烧饼是用同样的面,将特制的红糖加到面团上,然后反复揉压,直至红糖完全融入面团之中,这需要一定的力道和手法。
这里自制的糖蒜别具一格,精选聊城大蒜,用延庆山中泉水以古法纯糖腌制,腌足 100 天,使其酸甜嫩脆。
老北京对涮羊肉极为热爱,这种热爱无与伦比。他们常常呼朋唤友,一起前往涮肉馆子相聚。尤其是在冬天,倘若隔三差五不来吃一顿涮羊肉,就会觉得缺少些什么。正因如此,涮羊肉馆子在北京分布得极为广泛,上有知名的老字号,下有无名小巷里的苍蝇馆,这些地方都是食客们争相前往的。许多外地人来到北京后,必定会点名要吃上一顿老北京火锅。
可以看出,对于外地人而言,秋冬时节到北京吃一顿东来顺涮羊肉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作为一家在 1903 年就开业的老字号,东来顺历经一百多年依然长盛不衰,那它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陈立新是东来顺的第四代“非遗技艺传承人”。据说他当年能够在不到 4 分钟的时间里剔好一只羊。这切鲜羊肉的手艺,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必须要断丝切,每片的厚度在 0.9 到 1.2 毫米之间,薄到可以透光,一涮就熟。没有经过几年功底训练的师傅是无法做到的。
切好的肉被码进盘子里,只有倒过来不会掉才算是合格的。对于选择什么样的羊,吃羊的什么部位,以及如何处理和切制等方面,都处处有讲究。如果羊肉片太薄,一下锅,肉汁就会全部流失,也就没有了嚼劲。当一筷子肉下锅时,只有做到薄且均匀,才能保证在“左三右四”的几秒钟内一起成熟。
东来顺非遗技艺传承人陈立新表示:“人们常说吃肉不吃蒜,营养会流失一半。然而,羊肉与大蒜存在冲突,《本草纲目》中提到羊肉被称为肉比黄旗,属于温补之物,而大蒜也能产热,所以这两者就相互碰撞到一起了。”
怎么办呢?前人很聪明,他们想到了提前腌制的办法。把大蒜做成糖蒜,这样既保留了原来大蒜的营养成分,又排出了原来的副作用。这就是前人的聪明之处。现在火锅与蔗糖酸搭配,就如同您所说的那样,堪称绝配。
在北京著名的美食聚集地牛街,有一家清真老字号,以经营牛羊肉而闻名。每次路过此地,都能看到这样的热闹景象:一边是人们排着长队在购买牛羊肉和酱制品;另一边则是人们在排队等候号数,准备来吃涮羊肉。
无论三九还是三伏,这里一年 365 天几乎都保持着排队的奇迹人气。看这些带着行李箱的食客,他们想着在离开北京之前再吃一顿涮羊肉;看那些手里举着小旗的导位,就能感受到在这家 2000 多平米的店里吃火锅时座无虚席、热闹非凡的气氛。
聚宝源起初只是一家清真肉铺,后来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开办了自己的涮肉店。这队一直排了 30 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人们在这里排队排得如此长久呢?
马刚为了寻找适合涮着吃的牛羊肉,曾进行过一次长达两个月的选肉工作,他几乎把内蒙古跑了个遍,最终选择了锡林格勒盟。锡盟中最肥美的羊肉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羊”的乌珠穆沁羊。这种羊不能被圈养,即便在内蒙古冬季零下 40 摄氏度的严寒环境下,也只能进行放牧,扒开雪来吃草。
很多食客都渴望知晓,最佳的涮羊肉在哪个月份可以吃到?马刚告知,他们通常在 6 月 15 日开始进行屠宰操作,到 7 月中旬,第一车肉便被运回北京。因此,每年的七八月份,来到这里用餐的人,所吃的恰好是从内蒙古屠宰的新一批羔羊,这绝对是品尝涮肉的最佳时节。
烧饼在这里是一绝。它个儿不大,却香酥可口。几乎每桌客人都会点它,它是保留项目。
麻酱的味道很足,再加上上面的芝麻,里面还有椒盐的回味。它不油也不腻,仅仅是闻到那味道就会让人陶醉。
老北京铜锅涮羊肉有句话较为贴切,即“好肉与清汤,美味又大方”。清汤不但不会对羊肉本身的鲜味造成破坏,而且能够检验羊肉的质量。上等的羊肉即便涮上一两个小时,也不会产生浮沫。
播出通知:
12 月 3 日 19 点 28 分,央视财经频道的《消费主张》节目播出了《冬季吃火锅 锅中有讲究:老北京铜锅涮肉》。次日 16 点 29 分,该节目进行了重播。敬请大家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