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离世了,这让我明白,死亡原来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经历了生死离别之后,我才懂得,人生就如同一场单人的旅行。
这场旅程中我们并非孤身一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能陪伴我们一段路程的同伴。
从出生那一刻起,有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家人。孩童时期,有陪我们玩耍的伙伴。在校园里,有与我们一起学习成长的同学。在工作中,有与我们一起努力奋斗的同事。在婚姻里,有我们恩爱与共的伴侣。
我们这一生身边的人时常会有来来去去的情况。然而,没有人能够始终陪伴着我们直至永远。这是因为他们也在驾驶着属于自己的列车,驶向各自的终点。
所以即使是最亲最爱我们的人终究只能陪我们一段旅程。
时间会不断地筛选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不会有任何人能够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不能因为他人的车先到达了终点,就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实际上,我们也根本无法让自己停滞不前。
经历了与爱人的生死离别后,越发体会到人生如同一场持续失去的历程。在这历程中,我们会发现,所有人最终都将踏上一场单人的旅行,并且这是一场向着死亡进发却又怀揣着生机的单人旅程。
毕淑敏在《永别的艺术》这篇文中讲道:年富力强的人去考虑死亡,这看上去像是一件很可笑的事。然而,死亡必定会在某个难以知晓的时刻,与我们发生碰撞,不管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都得听从它的指挥。
其实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
海德格尔称,向死而生并非意味着必须真的经历一次死亡。他强调要清晰且坦诚地知晓死亡的存在,并且要选择更优地去生存。他觉得人具备意识能力,相较于不知自己会死的动物,人知晓自己会死这一情况具备天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这种能力能让人意识到时间和机会的有限,应当充分加以利用。
每个人都有死亡的那一天。死亡如同一座永恒的灯塔,不管你去往何处,最终都将朝着它的方向前行。
人生是一个单向的旅程。人一出生,就开始向着死亡的终点迈进。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所以我们接纳命运的安排,接纳人生最后的结局。好好地活着,这便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豁达。
体验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后,会对一些看不开的事情更加释然。许多暂时看起来无法跨越的痛苦和烦恼,在死亡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网友说她去年 4 月确诊并进行了手术,目前正处于积极康复阶段。在顺境时,她从未考虑过生死问题。而患病之后,她就必须思考以后的人生之路了。她在生病期间领悟到了“向死而生”这个词。
看《阿甘正传》时,听到阿甘妈妈说出这样一句话:死亡并非是终结。它仅仅是生命的一个部分。当时,我深受触动,心怀感恩宇宙,它提醒着我要向死而生。
她表示当对死亡不再畏惧时,所有的苦难便会显得无足轻重。活着,就应当以简单且认真的态度度过每一天,去感受一日三餐所蕴含的平凡幸福。
人生终究是一场单人旅行,且是向死而生的。在孤独之前,人们会感到迷茫;而在孤独之后,人们会获得成长。我们要好好地活着,因为我们活成什么样,就会死成什么样。谈论死亡,是为了知晓应该如何去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