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被现代人视为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的马拉松、越野跑、超长距离跑等各类比赛数量众多。然而,即便再好的事情,一旦过量也可能走向反面。近日,德国、瑞典和英国的科学家陆续公布了研究成果:运动过度可能会带来致命危险,像马拉松这类的耐力长跑运动更易引发心律不齐、心脏疾病、中风等状况,甚至会导致猝死等现象。
年轻时跑得过多
老了更容易得心血管的病
每年都有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噩耗传来,外界一直在探究这背后的原因,也希望能找到预防的办法。并且年轻时跑得过多更易在老年后引发心血管问题。普通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在 60 到 100 次之间。长跑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比普通人低很多,最低能达到 30 次,并且在夜晚还会更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些人甚至到了 60 岁还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
德国科研人员和瑞典科研人员,对 4.5 万人进行了十几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运动过量对身体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大量运动的人,死于心脏病或中风的几率是普通人的 2 倍。跑步过量会让心脏产生过多血小板。这些血小板会堵塞冠状动脉,导致血管堵塞,引发血液回流,造成一部分心肌坏死,从而增加了发生心脏病的可能性。专家们明确表示,心脏出现问题的前提是“过度”。正常的运动和锻炼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不应被怀疑,而应该坚持。
致病原理
冠状动脉的作用是供给心脏血液。它起于主动脉根部,然后分成左右两支,接着在心脏表面行走。
血小板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成分。高强度运动能够使血小板的黏附密集性显著提升。血小板黏附密集性提升后,会导致心血管被阻塞。
运动时的最大心率要控制数值一般为170-年龄
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医院心血管科的医学专家经过研究后指出,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有两位铁人三项赛世界锦标赛冠军由于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从而被迫选择了退役。普通的跑步爱好者确实应该谨慎对待,千万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心血管病专家项美香主任医师表示:所有的过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在进行训练和锻炼时都需要把握一个度。适当运动对于预防心脏疾病极为重要,每天进行四五公里的运动,或者每天跑二三十分钟,隔天一次,每周保持 15 至 20 公里的运动量是比较适宜的。每公里用时需慢于 4 分钟,此时无氧呼吸会增大,这种强度不宜被建议。外出锻炼之前要留意保暖。冬季锻炼最好在中午 12 点到下午 2 点这个时间段内,要避免在早晚进行锻炼。项医师还为冠心病且想运动的患者给出了建议:在运动时,要将最大心率控制在一定数值之下,一般是 170 减去年龄;如果觉得运动之后很疲倦,就可以适当减少运动量。
运动根据不同的人而有所差异。运动量过小的话,不容易达到运动应有的效果。而运动量过大,则容易致使机体受到损伤。每周超过 42 公里的运动,对机体的损害是比较大的。项医师特意强调,要是出现了过量运动的情况,就需要及时给身体留出 2 到 3 天的恢复期。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