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饕餮是一种神兽。它凶恶且贪食。
《山海经•北海经》记载:向北三百五十里,有一座钩吾之山。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有很多铜。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羊却长着人脸,眼睛长在腋下,牙齿像老虎,爪子像人,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名叫狍鸮,这种野兽会吃人。意思就是,从敦头山再往北三百五十里,就到了钩吾山。(接上前文“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山上有各种美玉,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铜。山上有一野兽。它的身子像羊。它长着人的面孔。它的眼睛长在腋下。它的牙齿像老虎牙。它的爪子像人的手。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它名叫狍鸮(páo xiāo),能吃人。(据注解,此处“狍鸮”即饕餮。)
传说一,皇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传说二,这种野兽十分贪吃且不想干活,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当没有可吃的东西时,它竟把自己的身体吃掉了,最后只留下一个兽头的模样。这种说法较为流传,其有头无身的样子后来出现在古代青铜器上,成为一种装饰纹,也被称作“饕餮纹”。商周时期的礼器(铜鼎)刻上饕餮作为纹饰,凭借其威猛来守护鼎中的食物。
古书和神话传说中饕餮的形象极为凶恶可怕,然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存在“饕餮盛宴”“饕餮大餐”“饕餮之徒”“文化饕餮”等词语。那么,饕餮究竟是美食呢,还是怪物呢?
《左传》记载:缙云氏有一不肖之子,其于饮食方面极为贪婪,在货贿方面十分冒进。他侵夺欲念强烈且崇尚奢侈,永远无法满足、令人厌烦。还大肆聚敛积聚财物,全然不知节制的极限。既不分给孤寡之人,也不体恤穷困匮乏之辈。天下的百姓将其与三凶相提并论,称其为“饕餮”。另有书提及“浑敦”“穷奇”“梼杌”被合称为“三凶”,并且这“三凶”与“饕餮”合起来被称作“四凶”。
由此可见,饕餮原本凶残贪吃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它增加了驱邪避祸的作用,也有了守护神的功能。如今人们用饕餮来形容美食,这是在告诫人们,在享受大餐、尽情吃喝的时候,不能暴饮暴食,要让食客以此为戒,其寓意十分深远。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