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和喜爱的扬州美食,究竟好吃在何处呢?有清鲜的大煮干丝,有浓香的蟹黄汤包,还有玲珑的翡翠烧卖……身为一名资深吃货,小苏对扬州美食可谓是十分熟悉!今日,一同跟着我去打卡那些在电视节目中出镜率极高的扬州美味吧!
小主们,准备好了吗?小苏为你上菜啦~
扬州炒饭
《第一时间》
简单的一碗蛋炒饭,它是百姓饭桌上常见的美味。同时,它也是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其主要食材包含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进行调整。扬州炒饭在选料方面非常严谨,制作过程也很讲究,并且注重配色。
炒完之后,颗粒呈现出分明的状态,软硬程度恰到好处,色彩十分饱满,味道香糯可口。小苏一看就饿了。
2018 年,扬州推出了《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对扬州炒饭的制作技艺以及茶点的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进行了保护。同时,还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将这些非遗技艺向国内外进行传播和推广。通过这些举措,使得这项非遗技艺获得了更良好的传承。
文思豆腐
《国宝档案:御膳房》
清人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中记载:“文思字熙甫,擅长作诗,还善于制作豆腐羹和甜浆粥。到如今,效仿他这种做法的人,就把这种豆腐称作文思豆腐。” 切好文思豆腐极为考验厨师的功力,这展现的是扬州菜的刀工艺术,下刀时需心静,头脑要清晰,不能有一丝杂念,不然就会功亏一篑。
香焖红桥老鹅
《中国味道》
扬州迎宾馆的白案大厨张琴参与录制了央视《中国味道》第四季“寻找传家菜”。她带来的一道菜成功打动了现场的餐饮领军人物。其中,一道香焖红桥老鹅在央视拍出了 20 万元的天价。据悉,这道菜是张琴学习了外婆的手艺后制作的,其主食材为老鹅和五花肉。
扬州人有吃鹅的传统。扬州人在过年时会做红烧五花肉和红烧鹅这两道单烧菜,由于吃不完舍不得扔,便将两菜合在一起热一下,没想到味道竟然很好。一道如此简单的地方菜,蕴含着深深的暖意,这或许就是家的味道吧。
清炖狮子头
《回家吃饭》
节目中的这道狮子头看起来极为诱人。它是将五花肉手工切成石榴米大小,然后在其中放入豆腐进行调味。接着,用老鸡、排骨和肉皮一起进行清炖。
有一种说法,清炖狮子头最好要加入扬州高邮湖的虾子。可以用鸡蛋来取代淀粉,然后进行搅拌、摔打,使其上劲。狮子头成形之后,外挂薄薄的水淀粉糊。接着将其下锅炖两小时,用慢火细细炖,这样能把肥肉中的肥油炖出来,令人垂涎欲滴。
聚香斋豆腐脑、赵氏叠汤圆
《消费主张》
扬州的豆腐脑洁白得如同美玉,鲜嫩得好似脂膏,入口便会融化。那独特配方调制出的卤汁,与扬州的什锦酱菜、虾米、蒜泥、香菜相互搭配,接着再浇上秘制的酱油等调料,如此一来,这碗豆腐脑便拥有了扬州特有的鲜香味道。
扬州人对汤圆很喜爱。在扬州城行走时,能看到诸多大大小小的汤圆店。扬州的汤圆很有名,其粉丝涵盖了从帝王到百姓的各个阶层。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乾隆南巡时品尝元宵,用金口玉言称赞其圆好,汤圆洁白如玉且形状俊俏,荤素甜咸各有好味道。扬州的汤圆确实很好,制作汤圆的手艺很正宗,食客品尝后都齐声称赞,在如今的维扬美食中,汤圆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以想象出汤圆在扬州美食界的重要地位。扬州城有大大小小的汤圆店。其中,东关街上的赵氏汤圆很有名。人们好奇为什么这种汤圆叫叠汤圆呢?
原来这汤圆口味独特的原因,全在于一个“叠”字。传统的汤圆是用糯米团包芝麻,而叠汤圆则是把馅儿放在笆斗里,接着一次次加入糯米粉,细细的粉层层叠加,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最后裹成一只很不容易得到的汤圆,正因如此,才叫叠汤圆。
先把米淘好,然后放入水中浸泡一个把小时,让米涨开。接着把糯米晾干,晾干后的糯米会变得很酥。用一根梧桐舂米杵和一个石臼将这些酥米舂成米粉。之后用筛箩反复地筛,一直筛到米粉足够细。这样做出来的汤圆,肯定好吃。
这种一层压着一层的方式,保证了糯米团的紧密状态。吃的时候,既能感受到咀嚼的劲道,又能体验到软糯且顺滑的口感。儿时在老家品尝那些朴素而美味食物的记忆,也随之被重新唤起了。
江都宜陵的螺蛳、牛排菇
《农广天地》
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那时江都宜陵的螺蛳肥而不腻,韧而不老,属于螺蛳中的上品。近年来,宜陵镇推出了 10 多种螺蛳菜肴,还发布了 4 种“宜陵螺蛳”的制作标准。“宜陵螺蛳”在国家工商总局已经成功注册。
扬州有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牛排菇培育基地。这里的牛排菇被称为“长在土里的牛排”。它可以按照刺身的吃法直接生吃,这是非常神奇的。
这种蘑菇产自意大利和北美。它名为牛排菇、鲜血茸。其特点在于盖大且柄粗,肉量较多,质地细嫩,口感滑嫩松软,十分柔嫩且多汁。它还有着“素牛排”的美誉,粗蛋白含量能高达 25%-33%。
宝应全藕宴
《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荷藕之乡宝应的“全藕宴”包含:蜜饯捶制的藕、有桂花味道的藕粉圆、炸制的藕夹、用荷叶包裹的叫化鸡、以荷叶粉蒸制的肉、形似金莲瓣的菜品、琥珀色的莲羹、加有荷叶的八宝粥、甲鱼搭配莲子的羹、藕丝做成的糕、糯米与烂藕组合的菜品、莲菜制作的八宝饭、有着百年和合寓意的水晶糕、荷塘里嬉戏的鸭以及荷花与金针木耳搭配的汤等等,仅这些菜名就足以让人胃口大增!
因荷而得藕,这对应着“因合而得偶”,藕被人们寄予了美好的期望。在食物散发的香气之中,一出出饱含人情味的故事被缓缓讲述出来。
忘不了老鹅
《一城一味》
《人文地理》 一城一味 第六集 扬州
“地只栽竹,家皆养鹅”,此诗出自《扬州春词》。由此可见扬州人对鹅的偏爱。老鹅的关键在于用老卤子来烀老鹅,且各家都有自家的配方。
老鹅通常需要烀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这样才能将其烀熟。从准备原料到摆上餐桌,确实要花费不少功夫。
拆烩鲢鱼头
《行走的餐桌》
扬州“三头宴”中的一道菜,展现了厨师们在粗材细做方面的用心与智慧。选用的材料只是平常之物,调制的味道也只是清淡可人。然而,扬州师傅却能在平凡之中创造出神奇。这道鱼头的卤汁浓稠洁白,肥嫩鲜美,在餐桌上堪称一绝。
邵伯龙虾
《味 道》
邵伯龙虾的特点是壳青、肚白、个大且肉紧,因而闻名。邵伯已然成为江浙沪食客们心目中的圣地。每年六到八月,食客们常常仰头喝啤酒,双手剥虾壳,这是他们最常见的状态。
高邮咸鸭蛋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游遍江苏》
扬州高邮的咸鸭蛋很有名。高邮咸鸭蛋有着一套传统制作技艺,原料要经过处理;还要照蛋敲蛋;接着进行配料;然后提浆滚灰;之后缸桶腌制;最后成熟包装。高邮咸鸭蛋的特色在于用黄泥腌制。腌制时,把生鸭蛋浸入由黄土、盐、白酒和水调配成的泥料中。鸭蛋沾上泥料后,再滚上草木灰。之后取出,放在空桶里。经过 20 多天,美味的高邮咸鸭蛋便能新鲜出炉。
清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指出:高邮的腌蛋很好,其颜色细腻且油多。用筷子挖一筷子流着油的咸蛋黄,鲜、细、嫩、红、沙、油等味道,与简简单单的一碗粥相搭配,热的时候能温暖肠胃,凉的时候能消暑祛热。看似简单的搭配,却让人舒爽顺口,其中的滋味在齿颊间萦绕,隽永而绵长,这或许就是文人食客如此赞赏高邮咸鸭蛋的原因吧。
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扬州美食的香气已经溢出屏幕?
美食是城市的一种软性记忆。这种记忆来自味蕾,是从细节去体会一个地方的最佳方式。扬州古城已有 2500 年历史,凭借众多本地美食走向世界舞台,用传承不断的江南味道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动人故事。
小苏手动@你,你正垂涎三尺呢。现在就出发吧,前往“世界美食之都”扬州,然后挨个去打卡。
我苏网综合了拾味扬州、好食记以及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游遍江苏》的内容,视频来源是《人文地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