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八方信息/正文
石时之约特辑:刘石×杨富裕×郑颖美深度探讨农业人才发展趋势与就业前景

 2025年03月16日  阅读 10

摘要:石时之约特辑出品|刘石×杨富裕/郑颖美|本期导语|毕业季之际,人才短缺、就业难以及选专业实用论等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在农业领域,随着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精英化、产业化以及复合型的人才变得更为紧迫。怎样正确引导农业人才的认知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呢...

石时之约 特辑出品 | 刘石×杨富裕/郑颖美

|本期导语|

毕业季之际,人才短缺、就业难以及选专业实用论等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在农业领域,随着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精英化、产业化以及复合型的人才变得更为紧迫。怎样正确引导农业人才的认知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呢?怎样积极有效地推动农业就业市场呢?哪些领域的就业需求更大呢?

本期石时之约,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以及贵州大学特聘教授杨富裕,另一位是猎聘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郑颖美。他们将针对本期话题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以下内容包含有三位嘉宾的精选对话,同时还有《中国农业热门赛道紧缺人才报告》。

PART 1

农业发展趋势预判

杨院长

我们一直在研究未来 10 至 20 年的农业发展走向,其中涵盖了 2035 年和 2040 年的农业情况。我们察觉到未来农业呈现出四个特点,其一为基因化,其二为绿色化,其三为数字化,其四为营养化。基因化方面:未来将以生物技术作为引领,其中包括我们的育种工作,从 1.0 阶段发展到了现在的 4.0 阶段。绿色化方面:我们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绿色发展以及绿色农业的理念,这在未来将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数字化方面,有大数据以及智慧化、智能化等特点,无论农业发展到何种阶段,这都必定是一种趋势。在营养化方面,我们经历了从吃饱、吃好到吃得健康的过程,如今要达到吃出健康,也就是实现精准营养。

美国科学院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未来战略:一是整体认知和系统思维;二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三是新一代传感器;四是精准选育和精准育种;五是微生物科学,以及未来农业的无人化、少人化、远程化和智慧化,其中包含精准化,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从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方面来看,当下土地产出率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60%。同时,我们的劳动生产力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7%。例如,在美国,一位农民能够养活 155 个人;在以色列,一位农民能够养活 100 个人;而在我国,一位农民仅能养活 4 个人,效率较为低下。我们的水肥利用率方面,我们占全世界耕地的平均水平为 1/3。我们的水资源是全世界的 1/4。同时,我们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我们的水资源利用率为 53%,而国外的发达国家其水资源利用率都在 55%以上。由此可见,一方面我们的水土资源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未来借助高科技,像数字农业的技术来提升我们的现代农业发展,这其中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PART 2

农业智能化数字化领域人才需求激增

郑院长

杨院长刚刚谈到的四化趋势,在我们的大数据研究中有所映射。尤其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人才较为紧缺。2022 年与 2021 年相比,仅在整个智慧农业大数据领域的人才需求,其职位增幅超过 40%,而人才增幅速度仅为其一半。企业在这方面的布局以及这个赛道之中,实际上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然而,供给方面尚未与增幅速度完全相契合。

PART 3

如何应对未来农业的业态变化

杨院长

为应对未来业态的变化,其中涵盖科技的发展,从教育部到我们学校,都在进行紧密的部署。教育部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新农科的内涵与外延,教育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中国农大很早之前就设有一个基地班,包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专业,这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并且现在教育部正在部署建立未来技术学院。中国农大去年成立了未来技术学院,该学院以种业为主要方向。像刚才你提到的基因编辑、转基因,甚至干细胞育种、单倍体育种等新的技术,都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需求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是产业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学校也已注意到这些。例如,当下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率先在前沿设立了智能养殖系,此系在全国目前属于首个且唯一的。我们认识到存在一些情况。产业在发展,企业有需求,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鸿沟。因为这其中的链条很长,例如以养殖为例,从育种开始,接着是饲料,然后是养殖工艺,再到饲喂,最后产出功能性良好的畜产品,整个过程链条很长,环节众多。

饲料市场的问题更为突出。如今,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是饲料粮。动物会吃掉 48%的饲料粮。例如,要对饲料营养成分进行精准评价,精准地给动物饲喂。如果动物吃多了,就相当于浪费了粮食。其次,养殖成本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因此,智慧农业的技术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且这种潜力很大。这个需求是很大的。然而,人才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比如,今天你说一个人既懂得育种,又懂得市场配置,还懂得精准思维,并且懂得畜产品的加工,这样的人才是很难找到的。

PART 4

哪些领域就业需求更大

刘老师

受疫情影响,目前经济形势不太好,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在就业形势方面,压力是比较大的。我不知道杨院长从您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大小情况如何,以及在各个专业方面,它们的差异情况是怎样的?

杨院长

现在就业压力似乎很大,今年首次出现研究生比例超过本科生的情况。结合刚才提到的就业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这与国家的三大创新中心有关。比如深圳有华大基因、华为、大疆等众多生物技术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正因如此,它才能够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北京科研院所众多。我认为刚才提到的数据涉及农业业态以及相关需求。我国去年农业科技贡献率为 63%,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在 80%以上,差距较为明显。未来,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如智慧农业和生物技术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从专业角度来看,必然存在优先次序。比如说食品这种与人们紧密相关的事物,其中包含你所在的畜牧业。食品和畜牧业都包含一些方面,像畜牧业包括饲料和兽医。尤其在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还有像宠物行业的这些就业领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像宠物医院存在招不到人的现象,一些宠物护理方面也有很多空白,甚至包括宠物殡葬,更需要相关的人员。

农业中的食品产业、饲料产业、农药等产业,相较于热门大行业,企业众多,产业规模庞大,所以就业相对容易。若单纯从事生物技术,就业则较为困难,尽管考进来的分数较高,但就业情况却较为尴尬。像一些高级人才如博士,就业情况或许会好一些,而一般本科毕业生就业确实比较困难。企业招聘时,往往一个人就能满足需求,甚至一个人能顶三个人用。我们感觉到,像那种既懂生物技术,又懂信息技术,还懂一些先进农业技术,甚至懂得经营和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如今,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所设置的课程中,也是让他们具备宽口径,多学一些东西,打好基础,使口径更宽,以此来培养复合型人才。

刘老师

我在与一些企业沟通时,尤其是在数字农业领域。这些企业想招收算法工程师,结果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抢光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因为现在这个领域突然变得极为火热,而人员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之前并不火热,所以相关人员数量非常少。

杨院长

我昨天对华为公司进行了观察。他们曾对智慧农业的一个市场做出过预测,预测在 2025 年,整个智慧农业的市场大概会达到 683 亿美元。3 月份大概相当于 4000 亿人民币,所以他们正在进行相关研究。我们去年与华为一同提出了中国的未来技术学院,该学院专门培养智慧农业人才。从整个市场以及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才处于紧缺状态。所以,这些新的举措都是在为未来进行布局,也是为了应对未来的需求。

PART 5

农业超强的发展空间

刘老师

农业在早期一直未包含农机、化肥、农药等这些方面的发展,而是持续地向农业中增添要素。一方面是在拓展整个农业的边界,不断耕种更多的土地,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增碳的过程,是对产量的追求,之后才开始考虑一些效率的问题。如今我们所说的现代农业,尤其是像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它们并没有增加投入的要素,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要素,不断对过程进行优化,这也是一个减碳的过程。

这个发展思路实际上是全新的,代表着未来的方向。通过数字技术匹配,能优化整合各方面要素并减少投入,进而促进产业效率提升。生物技术通过基因的一些改变和编辑,在相同生产条件下,能使产量和品质有更大提升。所以未来的农业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其空间非常大。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如今仍有 20%的人口从事农业。未来,一方面产量会提升,另一方面生产效率也会提升。与此同时,整个农业的从业者正朝着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类型转变。传统农民逐渐要退休,也无力种地了。因此,农业未来需要经营人才,农业绝不是一个落后的行业。所以,未来这个领域的空间非常大。

PART 6

农业人才的认知和思想意识亟待转变

郑院长

为什么说猎聘这次有与石时之约的交流呢?因为石时之约本身就很专业,尤其是在现代农业以及农业科技和科学技术方面。我认为这样的媒体是更被需要的。刚才刘老师讲到我们更需要精英人才和专业人才,然而很多媒体尚未具备这样的意识。早些年,有些媒体曾惊讶地表达:“国家培养了这么高学历的博士生,怎么能去养猪呢?”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和意识。为什么博士生不能养猪呢?我们去德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学习,那里的博士会穿着生产场景的工服与猪在一起。

而我们好像培养的博士就应该永远穿个白大褂,这种意识要改。主流媒体若还在发布此类文章和内容,在某些层面会影响众多老百姓,也会导致对整合行业的认知出现偏差和误导。如今的从业者也需要对这个行业有正确认知。实际上,我们农业的发展机会很大,但目前可能未被更好、更客观地看待。我认为这必然是一种趋势,因为国家一直在推崇并推动农业经理人,这实际上就是在走向精英化、高素质化,只是这个速度或许还不够快。

整个社会层面以及一些媒体都还未形成正确的评价和认知。所以非常需要像石时之约这样真正懂产业的,像杨院长、刘老师这样的真正专家多出来发声。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努力,因为我们代表着更多农业企业的真实需求,也能促进更多行业人才以及未来职业上的选择,让它们能更好地匹配。其实我们发现存在需求,存在职业机会,也存在人。但这些方面存在错层,两者之间未能进行握手。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握手呢?实际上这需要一个磨合的周期。

*建议结合报告观看

篇外>>>

您对于农业产业的未来以及人才需要,还有哪些观点想要和我们分享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区一起交流!

点击大地伙伴, 加入产业人才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10437.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