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近期银行大额存单产品出现了下架或暂停的情况。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许多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特别是 5 年长期产品,在银行 APP 货架上难以寻觅。银行大额存单一方面“量价齐降”,另一方面依然受投资者喜爱,购买时需“抢额度”,要拼手速。这一变化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对于那些寻求稳健投资渠道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对此尤为关注。或者说,这些投资者正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5年期限大额存单“下架”?
现如今市面上大额存单的相关产品情况到底怎样呢?南都·湾财社记者对 9 家上市银行大额存单产品的情况进行了梳理,这些银行包括 3 家国有行和 6 家股份行。
梳理后发现,目前很多银行的 APP 大额存单页面上,年限最高的只有 3 年期限的大额存单了,已经找不到五年期限的相关产品。在国有银行当中,建行、农行、工行还有 3 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其利率是 2.35%。在股份银行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 3 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在 2.50%到 2.60%之间。
9家上市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情况(南都·湾财社制图)
记者通过某银行的 APP 来搜索大额存单产品。经搜索发现,只有 3 个月期限、6 个月期限和 1 年期限的相关产品。这些产品的起购金额都是 20 万元。其年利率分别为 1.7%、1.9%和 2.0%。在以客户身份与 APP 客服沟通时,该银行客服称:3 年期限的大额存单利率最高是 2.6%。具体是否还有额度需询问客户经理。同时,5 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未曾推出过。当记者表示未在 APP 上看到有三年期限的选项时,客服称没有该选项就意味着没有额度了。
招商银行此前曾广泛引起市场关注。如今,在其 APP 上依旧没有 3 年及 5 年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在售的仍以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 年及 2 年的短期产品为主。
交通银行值得关注。在交通银行的 APP 上搜索“大额存单”,结果显示当前没有可购买的大额存单产品,仅有转让存单。
怀念大额存单背后
消费者当前青睐稳健型产品
为何客户偏爱大额存单?广州的杨女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她购买了某银行三年期限、利率为 3.4%的大额存单产品。2023 年她购买了 10 万元,到期后能获得利息。她称这是当时客户经理介绍她购买的,既安全收益又比较高,基本没有什么风险。听到大额存单下架的消息后,杨女士深感懊悔。如今这款产品已不复存在,她后悔当初没有多买一些,甚至觉得早知道的话,哪怕借钱也应该把它买下来。
据悉,银行会发售个人大额存单,它是面向个人客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属于一般性存款。这种存款类金融产品是按期发售的,每期都会限定发行额度,并且到期限截止。如果储户没有抢到额度,那么他们也能够购买被转让的大额存单。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提供大额存单转让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储户若想提前支取大额存单且不想按活期计息,便能将可转让大额存单挂出。其他客户能够在手机银行的转让存单专区进行购买。转让方会损失一部分收益,不过却能避免让全部存款按活期利率计息。受让方则可以“捡漏”,从而获得年化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因此,大额存单与定期存款相比,灵活性更高一些。并且,如果购买的是可转让大额存单,那么对于选择提前支取的储户来说,损失会更小一些。
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存钱的意愿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以往年少时只懂得疯狂购物的爽快,而如今才体会到储蓄所带来的美好。存钱已然成为年轻一代所引领的新潮流。在 4 月 12 日的晚间,中国人民银行(被称作“央行”)公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的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数据表明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 11.24 万亿元。2024 年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了 8.56 万亿元。全国有 14 亿人,以此计算,2024 年一季度人均增加的存款约为 6114 元。到三月末的时候,人均存款达到了 10.84 万元。
这届年轻人既谨慎求稳,又积极尝试。他们除了爱攒钱之外,还看中理财投资的价值,当下买黄金成为他们热捧的选择。据《2023 珠宝饰品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在买金人群中,以 18 至 34 岁的人群为主,且多为二线城市女性,购买黄金的人群七成是年轻人。
存钱之外,买黄金成为年轻人一种变相的储蓄方式,这体现出年轻人具有求稳的理财观念。今年 2 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 年)》,人们简称其为《报告》。从投资者风险偏好方面来看,《报告》表明在 2023 年末的时候,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里,数量最多的依然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其占比为 33.95%。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投资者数量占比在年初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加了 2.02 个百分点;风险偏好为四级(成长型)的投资者数量占比在年初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加了 0.14 个百分点;风险偏好为五级(进取型)的投资者数量占比在年初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加了 0.46 个百分点。
买黄金以及抢大额存单,这类稳健型的投资成为了“香饽饽”,有不少投资者对其十分青睐。不过,南都·湾财社的记者察觉到,和去年相比,大额存单的利率在整体水平上出现了逐渐下滑的情况。
某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大额存单利率会随着市场存贷款利率的下行趋势而逐渐下降。3 年前,股份制银行存在利率超过 4%的 3 年期大额存单。而现在,该利率已经降到 2.6%。并且目前仍处于下行趋势。
大额存单价量齐降且利率不断下滑,面对这种情况,业内专家认为,当前银行下架中长期大额存单,主要原因是银行净息差仍在持续承压。在资产端投放比较乏力时,银行降低成本较高的中长期定期存款或存单,对管理净息差是有利的。
招联的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他同时也是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的兼职研究员。他表示,到去年年末的时候,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经降低到了 1.69%,这是首次跌破 1.7%的关口。在今年,当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保持稳定并且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银行的净息差有很大可能还会继续下降。部分银行对大额存单等产品的发行计划进行调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存款利率,从而降低负债成本。
大额存单“平替”怎么选?
在购买额度受到限制,并且利率持续下滑的情形下,大额存单还依然“香”吗?是否存在可以选择的“平替”产品呢?
对此,某银行理财经理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目前,有部分银行已经不再新发三年期和五年期的高息大额存单。并且,大额存单的额度供应呈现出明显的减少态势,部分银行需要提前进行额度预约,甚至还会出现额度瞬间被抢空的情况。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趋势中,银行的大额存单出现了量价齐降的情况。尽管它依然受到投资者的喜爱,然而大额存单往往是“手慢无”的,经常会被瞬间秒杀,购买时需要去“抢额度”,还要比拼手速。
他建议,对于有无相关可替代的“平替”产品这一问题。对于抢不到大额存单额度、风险偏好较低且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客户,他们可以考虑定期存款和结构性存款,以便在利率下行周期提前锁定收益。普通定期存款以及结构性存款都被纳入存款保险制度保障范围,由于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所以它们也受到大众的欢迎。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他们对流动性有较高要求。对于这类客户,可以考虑银行端的一些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风险较低,比如属于 R1 风险等级。它们是现金管理类的产品。具体情况可以详细咨询专属理财经理,通过咨询专属理财经理能够获取最新的产品讯息。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产品时,董希淼认为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要尽量实施多元化、综合化的资产配置策略。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应调整心态,降低投资收益预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马青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