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跑步的印象是,它看起来很简单。然而,当真正开始跑起来后,却会发现身体不听使唤,喘得如同破风箱一般,跑个几百米就想要放弃。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其实,跑步并非随意迈开腿就可以。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够让你跑得更加轻松且高效。这里存在 10 个关键技巧,能够帮助你从没有任何基础开始,迈出跑步的第一步。
一、别急着跑,先学会走
很多人一开始就全力奔跑,最终出现气喘吁吁的状况,膝盖也受到了伤,到了第二天,连下楼都变得困难。正确的做法是:首先从快走开始进行,使身体能够适应运动的节奏,在心肺功能稍微有所提升之后,再逐步转变为慢跑。
二、步频比步幅更重要
新手常犯的错误之一是步子迈得过大。正确的做法为:将步幅缩小,把步频提高。如果步频能控制在 170 到 180 步每分钟,那么跑步会更省力,膝盖也会更安全。
三、跑前热身,跑后拉伸
跑步之前,动态热身可以起到激活肌肉的作用,还能减少运动损伤,像高抬腿这类动作、后踢腿这类动作、开合跳这类动作等都属于动态热身。跑步之后,静态拉伸能够帮助放松肌肉,例如弓步压腿这种方式、小腿拉伸这种方式、股四头肌拉伸这种方式等都属于静态拉伸。
四、别忽视跑步的“黄金30分钟”
刚开始跑步时,很多人跑个十来分钟就停止了。这样的做法对提升耐力的帮助不是很大。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坚持跑满 30 分钟,即便采用慢跑加快走交替进行的方式,其效果也比只跑 10 分钟要好。
五、跑步姿势决定你的跑步寿命
不正确的跑姿,有可能会致使膝盖疼痛、脚踝受伤,并且长期持续下去还会对脊柱造成损害。最为稳妥的跑姿为:身体呈现出稍微前倾的状态,手臂能够自然地进行摆动,脚掌是以中前足的部位着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降低冲击力,让跑步更加省力。
六、学会呼吸,别让自己跑到缺氧
很多新手在跑步时会气喘吁吁,并且感觉自己快要“憋死”了。关键的一点在于呼吸节奏,大家可以试试“二吸二呼”或者“三吸三呼”,通过让呼吸和步伐形成规律,这样自然就能够跑得更加轻松了。
七、鞋子不对,跑步白费
跑步鞋并非价格越高就越好,而是要挑选适合自身的。缓震这一因素、支撑这一因素以及贴合度这一因素,它们都是对跑步体验会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对于新手而言,建议选择缓震型的跑鞋,这样可以保护膝盖,并且能够减少冲击力。
八、补水要讲究,不是渴了才喝
很多人在跑步时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而实际上在那个时候,身体已经处在轻微脱水的状态了。正确的做法是:在跑步之前的 15 分钟要喝水,在跑步的过程中每隔 20 分钟补充一次水分,以此来避免因为脱水而产生的疲劳感。
九、训练要讲究“间歇法”
新手不要只是一味地拼命奔跑。可以采用“跑-走-跑”的间歇训练方式。例如先跑 3 分钟,接着走 1 分钟。这样做既能提升耐力,又能避免过度疲劳。
十、找到跑步的乐趣,而不是痛苦
很多人将跑步视为一项“任务”,跑起来的感觉如同在“受刑”。实际上,跑步是一种享受,并非折磨。可以换一种心态,把它当作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途径。跑着跑着,就会发觉,跑步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坚持跑步,其一,是在锻炼身体;其二,更是一种自律和成长的象征。倘若掌握了这些科学技巧,那么跑步就不再是痛苦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此刻,就开始迈出第一步吧,去亲身感受跑步所带来的改变。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