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过:每个自媒体如同 blog 一般,都有自身的偏好。希望大家以获取信息的心态来阅读我们的探校报告。
今天,我要主观地先表明我对这间幼儿园的喜爱。最近采访了一些新开的幼儿园,特别喜欢这一家。在童稻,能看到匠人以做农业的态度做教育,这对小孩子来说是福气。
几个喜欢的缘由,皆源自极为细小的方面,却能够彰显出这间幼儿园的气度: 其一,园内的环境布置十分精致,每一处角落都蕴含着教育的智慧;其二,教师们的关爱无微不至,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其三,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其四,饮食搭配科学合理,保障了孩子们的营养需求。
日历如同一块磁力板,孩子会自己去移动“12 月几号”这样的日期,因为在移动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看日历。
12 月过的是圣诞节。洋节在这里并非仅仅是点亮圣诞树、交换礼物这般简单,而是将整个日历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即每一天翻开日历都有相关内容,一直持续到圣诞节。那么翻开日历后是什么呢?就是每一天都要去做一件能够对家人、朋友表达关爱之情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幼儿园所进行的中西融合过洋节的方式。
这是中班的布置:
你看出区别了吗?中班的孩子需要从比通常垫子高出一段的垫子上跨越跳过去。就是这仅仅高出一段的高度,却需要孩子去挑战自己并且克服心理障碍。
童稻为何叫童稻?因为在此处,孩子被视为如同稻米一般。孩子需要经历自然生长的过程,如同稻米需要阳光雨露慢慢成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者具备孜孜不倦的耐心,给予很细致的关注。
童稻有另一层含义,即同道之人。到此刻为止,进入童稻读书的每一位孩子家长,都由陈磊园长亲自进行面试。她会与家长交谈,确认家庭的教育理念与童稻完全一致,认为这样才能找到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以及适合孩子的幼儿园。
绕园细细看一圈,户外活动空间都是好细节
童稻位于淮海西路虹桥路的一个街角,这里很安静。采访的那一天,淮海西路上铺满了大片大片的落叶,而童稻的校园里则是一地金黄的银杏叶,那景象超级美。
陈老师是从中福会出来的,所以她总是很谦虚地说:我们的童稻规模不够大。实际上,童稻的户外空间能够绕着小楼整整一周,更为出色的是,每一处的布置都蕴含着精心的设计。
户外有一棵大树,它被列入了上海古树保护行列。围绕着这棵古树,有由木头和绳网等搭出来的活动空间。整个一圈都是木头。“你可以随便摸,这里没有一根刺,因为我们的陈老师就是这样用手全部摸了无数遍。”
旁边有一个童稻农庄。中午吃的菜品是什么呢?很可能是他们自己种植出来的菜。对于食物的认知以及对劳作的体验,原本就贯穿在幼儿教育之中。
在另一边的游乐场里,能看到孩子们可以把墙壁上的轮胎等拿下来,然后自己搭建着玩。墙壁上挂轮胎的东西,其厚度是不一样的。厚的相对简单,薄的需要恰好把轮胎的内径卡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挂不上去以及想办法挂上去的这个过程,就是孩子感知厚薄的一种教育。
厚的,
薄的,这些道具都是幼儿园自己做的。
操场有户外空间,其旁边有一面矮矮的墙,这面墙是水洗墙,孩子们可以用不同大小的毛笔和刷子在这面墙上写字画画。
另一边是给小朋友攀爬、掷球的活动墙。
操场上有互动墙,是艺术家画的。主题为家庭和爱。小朋友可以用彩色笔等在墙壁上画画。
很多教具都是自己做的
这个团队果然是多年资深幼教组成的骨干队伍
童稻的许多中文老师源自公立示范园以及品牌民办园,并且这些老师都是中青年的骨干老师。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外教驻班,以此来确保孩子能够进行双语学习。
很多中文骨干老师聚集在一起,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幼教的热忱以及所拥有的经验。他们的热忱体现在每个老师的精神状态上,整个幼儿园都充满生机,老师们都十分忙碌,到了午休时间,他们都在最顶楼一层忙碌地制作各种教具。
拍几个例子给大家看下:
老师做了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有一些冰淇淋,能插到一些孔里。若冰淇淋数量比孔的数量多,该怎么办呢?可以套着插。只有较大的才可以套住较小的,你能分辨两个圆锥体的大小吗?
看起来简单的一个游戏,好多道理在里面。
这个小丑穿着背带裤,小朋友能够打开背带裤的拉链,也能够扣上背带裤的拉链,以此来锻炼手部的精细运动能力。
用彩色夹子给孔雀插上羽毛;
孩子可以通过一本动物书学会扣扣子以打开和盖上它。前一页是后一页动物身体的一个部分。这样孩子能从局部开始观察,进而到整体。孩子的观察力就是这样慢慢被培养起来的。
这是一个类似方块桌游的游戏。小朋友能够学会方向,还能找到各种小动物,同时学习动物的英文单词。很多人认为,如今的幼儿园存在小学化现象,然而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孩子们玩着并不会导致小学化。每个孩子都对这个游戏爱不释手!
这个是有不同表情的脸,孩子需要找到不同大小的方块并把它们放进去。当孩子没有找到的时候,贴上看看,就能够看到自己的表情,因为老师使用了像镜子一样能反光的纸。
这里看看老师做教具的细节:贴上去之后,存在一个小绳结,这个小绳结便于下一个玩的孩子将其拉下来。
这是故事角。道具全部是由老师用毛毡布制作而成的。仔细去看的话,能够发现很多道具上都有一个小小的点。
按一下这个点,点读笔就会开始讲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全部是童稻的老师自己录进去的。
难怪我看到有小孩在角落里,他们在那里津津有味地摆弄了半天,还跟着点读笔里的故事,不停地将道具按照故事情节放来放去。
这面墙是由鸡蛋托制成的,里面放置着一个个毛球,这些毛球按照颜色被放在旁边的小陈列柜中。你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排出任何形状。
是中国的幼儿园,
有很多国际幼教里走在最前沿的理念
童稻幼儿园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孩子们会学习书法,会学习中国艺术。并且,这里还开展双语学习。
但是我喜欢童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作为中国的幼儿园,吸收了许多国际教育的闪光点。以下是我自己看到的几点:
第一,把学习生活的自主性交到孩子手里;
这是在走廊里拍到的预约板。这块板是为那些想给全班小朋友介绍“我很特别”这个话题的小朋友准备的。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就可以自行前来 sign up 预约。
在教室里,每个孩子都承担着“任务”。一部分孩子负责整理玩具,一部分孩子负责领队,还有一部分孩子负责在队伍最后,以确保所有小朋友都站在队伍里。另外,还有些孩子在离开教室时,会把即将要去的地方放在教室门口的口袋里。之所以要放这个,是因为万一有迟到的小朋友看到了,就能知道该去哪里找到自己的班级。
第二,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小班的教室里,你来上学啦。你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呢?你可以自己选一个情绪脸来贴哦。你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不高兴的,要学会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如果孩子有一点不舒服,家长可以告知老师。同时,孩子也应当自己学会表达。孩子们要学会说“我需要更多的照顾”,从而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第三,对阅读的重视。
这是童稻的阅览室。
孩子们从小就被鼓励把书借回家和父母一同观看。在学校中,既有依据一本绘本进行延伸的精读课程,也有自主进行阅读的活动。
第四,学会赞赏,正面鼓励别人和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让全班老师和同学赞赏自己。采访时看到被赞赏的孩子是哈林,孩子们的赞赏很具体,比如:我觉得他自我介绍的声音能让大家听得清楚;他每天吃饭吃得很快。
这种赞赏和表扬“这孩子真聪明”根本是两回事。
要求爸爸妈妈参与其中,写下对孩子的赞美。同时,对父母也有要求,这要求与对孩子的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要学会具体地赞美孩子,并且正向鼓励孩子不断做得更好。
孩子们读完《蜡笔小黑》的绘本后,艺术课开始用黑色的纸进行创作。陈老师介绍,这样的安排是有情商教育目的的。大家都不喜欢黑色,然而只要以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黑色能够幻变出烟花、高楼等事物,那么它就可以是很美的。
第五,学习是没有边界的,孩子们不只是在校园里学习。
童稻开设了博物馆课程。孩子们依据学习内容,时常前往上海的博物馆等场所开展校外教学活动。
孩子们前往丁聪漫画陈列馆,在那里可以看到丁聪笔下的作品,这些作品折射出了上海历史的沧海以及文化的变迁;孩子们还前往上海油画雕塑院,能够在那里感受艺术的熏陶。
这些浸润式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说一个采访快结束时看到的照片。
照片中,孩子们将刚刚从菜园里采摘的蔬菜交给童稻的厨师。接着,厨师蹲下身来,与孩子交流这些菜该如何食用。
很喜欢这张照片,它的内容很有特点,厨师和孩子处于同一个高度,眼神中充满爱意。想起采访时陈老师提及的一个理念,在幼儿园的环境中,保安、厨师和老师没有区别,每个人都是教育者。
深以为然。
因为这张照片,我转头去看了他们贴出来的菜谱。
菜很不错,我更看到了细节:
同样一个鸭肉,小班是鸭肉粒,不带骨的;
中班是鸭腿块,带骨的。
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童稻幼儿园刚开园时,托班、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就都已齐全。这是专门为明年升小学的孩子准备的模拟小学课堂,楼上的课桌椅是按照小学教室的样式进行摆放的,其目的是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童稻位于淮海西路虹桥路路口,有兴趣的话各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或者关注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