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曲晓丽 俞芳 李泽文 张晓箴
近日,北京明确了 2025 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近日,天津明确了 2025 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近日,上海明确了 2025 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近日,重庆明确了 2025 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近日,广州明确了 2025 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目的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个五年圆满收官。
北京
建成2至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标志性商圈
日前,北京市商务局公布了 2025 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工作要点。
丰富高品质载体供给
推进王府井、西单、前门等的建设,推进 CBD、三里屯等的建设,推进环球影城、大运河等的建设,推进丽泽、首都商务新区等的建设,有序推进这 4 个国际消费体验区的建设。打造 2 至 3 个规模达千亿的世界级标志性商圈。完成中关村等 12 个全市重点商圈的改造提升工作。
打造具有地标性的消费项目。推进北京坊的二期项目建设,推进湾里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推进新国展的二三期项目建设。加快隆福寺的招商运营工作。加速推动王府井商圈在商业、旅游、文化、科技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推动街区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推动近山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推动亲水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推动演艺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推动赛事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推动夜间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累计推出 10 个以上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
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评价体系,使其持续完善,以织密便民消费网络,实现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并持续进行,提升其保障能力,在节假日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工作。
引领多元化品牌创新
发挥红桥市场等新消费品牌孵化地的示范作用,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力争到 2025 年年底,累计孵化 100 个以上新消费品牌,其中亿级规模品牌要达到 20 个以上,千万级规模品牌要达到 80 个以上。
要激发老字号的生机活力。到 2025 年年末,要打造大约 50 个老字号博物馆。要拥有国家级非遗技艺约 50 项,市级非遗技艺约 90 项。要累计认定大约 150 名“北京老字号”工匠。要使“北京老字号”品牌达到大约 300 家。
提升本土品牌的价值。支持 THE BOX 打造面向国际的国潮品牌展示平台,支持 798 - 751 打造面向国际的国潮品牌展示平台。引导“北京礼物”主题店走向精品化发展,引导“北京礼物”主题店走向特色化发展。加强“北京优农”品牌的建设。组织“北京特色农产品消费季”的产品推介活动。
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到 2025 年底要累计引进约 500 个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要推动城六区、副中心、平原新城地区持续打造特色餐饮聚集街区。到 2025 年底要累计培育 30 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推动首发经济繁荣发展。积极鼓励国内外那些知名的品牌,让它们的首店、旗舰店、体验店以及定制中心在京城设立。大力推动重点的重奢品牌的旗舰店开业。努力争取到 2025 年年末的时候,累计引进 3000 家首店。同时鼓励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会址以及中关村展览展示中心举办智能科技产品的首发活动。
推动大宗消费实现焕新。大力拓展并实施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进行以旧换新。金融机构被鼓励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对自用汽车购置贷款的支持力度加大。
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
创新数字消费的发展。到 2025 年年末,各个区要建成 3 个及以上具有特色的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同时,要累计认定大约 30 个“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以此带动直播电商产业的聚集和升级。
推动文娱消费供给侧进行改革。经营主体被鼓励拓展“文旅+科技”的场景应用,从而推出更具沉浸感、互动性且特色化的文化产品。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动画周、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北京文化消费促进行动等品牌活动得以办好。
释放旅游消费的潜力。在全年,新推出了 100 条主题游线路。大力推动工业旅游的发展。推进“乡村民宿+”这一行动,提升八达岭、龙湾屯、十渡等这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品质。并且支持潭柘寺、周口店、石城等镇升级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办好 WTT 中国大满贯等国际顶级赛事,以此来激活体育消费热力。提升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等传统品牌赛事的影响力。发挥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等国际冰雪赛事的龙头效应,从而带动冰雪产业发展。培育体育消费城市地标,推动首钢园、五棵松、新工体、奥林匹克公园等区域的体育消费聚集。
丰富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消费供给。引导民办教育事业朝着规范且健康的方向发展,持续对社会力量举办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民办学校给予支持。将“留学北京”品牌打造得更加闪亮,支持高校举办像“北京国际暑期学校”这样的品牌项目。
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以此来扩大医疗康养消费规模。加强对互联网诊疗的监管服务,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医院的引入布局。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议合作,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服务能力。做好“北京普惠健康保”,扩大该产品的宣传推广覆盖面,规范做好理赔服务工作。
提升家政消费服务的质量。京冀省级家政劳务协作协议得到了落实,“河北福嫂”得以到京就业。“家政服务招聘季”活动被开展,家政企业组织带岗直播,市属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大了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招生力度以及就业保障力度。
拓展会展消费的辐射效应。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主体部分以及新国展二期要在年内投入使用。要大力推行大型展览展销活动“一件事”的集成办事场景。要持续提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展会的影响力和市场化水平。还要推动更多的高端会展资源聚集。
推动国内外市场循环互促
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内外贸产品在同一生产线、遵循同一标准、达到同一质量。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入电商平台,进入商场超市,进入商圈步行街。推进试点企业“保税+消费升级”业务向前发展。鼓励外贸企业购买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加强京津冀之间的协同联动。深入推进京津冀口岸的合作以及通关监管的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扩充京津冀三地“单一窗口”在京津冀协同方面的服务内容。高水平地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精心办好京津冀(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以及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的京津冀文化旅游联合推广活动。
推动跨境消费向更高质量升级。对离境退税商店的空间布局和商业业态进行优化。加大“即买即退”服务的试点力度。持续促使天竺综保区的保税研发、保税服务、保税租赁等业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并拓展“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快递到家”这种跨境电商体验消费的新模式。
强化流通体系的节点支撑作用。持续推进房山窦店以及昌平南口的新增物流基地进行规划建设。持续推进怀柔南站、未来科学城南区站和平谷站等一批轨道微中心的建设工作。全力打造 20 个微轨道中心。
提升入境消费的便利体验。将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实到位,提升外国人入境游团签的服务体验,打造出“扬帆”服务品牌。进一步加大入境游产品的开发力度,精心为过境免签游客设计旅游路线。
上海
以“六大专项行动”扩消费
这些行动将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推出更大力度促消费政策组合拳
实施商品消费换新行动,要加力扩围以支持家电家居进行以旧换新,还要落实国家关于汽车报废更新以及置换更新的补贴政策等;实施服务消费提质行动,需大力推动银发消费发展,丰富文旅服务消费的内容,拓展体育服务消费的领域,培育信息消费,扩大交通和健康服务消费,在创新优化服务消费供给的同时,把服务消费政策加以完善;实施消费场景打造行动,要用好商旅文体展联动政策,对那些具有高流量、高能级的演唱会、文博大展、体育赛事、展览展会、在线旅游经营平台、国际邮轮航线以及商旅文体展联动营销活动等,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实施新型消费促进行动,要推出首发上海 3.0 政策,支持具有引领性的国内外品牌在上海开设高能级首店,对结合上海市高能级展会举办且达到一定规模和能级的消费品首发活动给予奖励等;实施消费环境优化行动,要打造诚信的消费环境,优化服务便利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的环境,提升入境消费的环境,完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流程。
打造“一节四季”消费节庆
一是在 3 月至 5 月举办“首发上海”的春季系列活动。此活动围绕“1+3+3+N”的框架展开,其中“1”是一场启动仪式,“3”是三个消费品行业的重要展会,“3”是三项聚焦首发品牌的重点活动,“N”是若干场国内国际品牌的首发仪式。活动期间,会举办超过 30 场高品质且高流量的国内国际品牌首发仪式。同时,对于在“首发上海”活动期间推出的高能级首店以及首发活动,会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力度为上浮 20%,最高可达 120 万元。
以满足全方位消费需求。
三是在 7 月至 10 月上旬举办 2025 年的“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暑期属于全球旅游度假的旺季。去年,上海市顺利举办了首届“上海之夏”活动。在该活动期间,境外旅客人次达到了 138.7 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42.2%。目前,中国的国际航班正加快恢复进程。免签国家的范围在持续扩大。“入境第一站”的格局也在逐渐形成。今年,上海市将会围绕吸引全球旅客这一目标,对 2025 年的“上海之夏”进行升级举办。
上海市将新增一批有吸引力的标杆活动。一方面会继续办好上海国际电音节、上海国际光影节等标杆活动;另一方面会首次打造乐高世界玩乐节,首次推出国际游戏动漫月嘉年华,首次举办 2025 世界赛艇锦标赛;同时还会考虑首次把上海旅游节提前到 7 月启动。
上海市将创新推出一批特色主题产品,以满足不同客群需求。比如联动江浙皖,把高铁、景点、住宿和美食整合起来,推出“轨道上的长三角”多日游系列产品;精心挑选各类中华美食餐厅,推出“八大菜系体验之旅”主题套餐;结合蟠龙天地、豫园等特色场景,打造包含东方艺术、传统民俗、非遗技艺等内容的东方传统文化体验套餐;结合文旅康养体验,推出一站式的国际医疗旅行产品等。这些机票有优惠折扣。
上海市将在 11 月举办迎进博消费嘉年华,并且推出凭进博会证件游览上海标志景点的专属产品。12 月会启动跨年迎新购物季,抓住跨年、元旦、春节这些消费主题,推出网上年货节以及跨年促销等活动。
重庆
实施扩消费“六大工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也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重庆将实施“商品消费升级工程”,将实施“服务消费扩容工程”,将实施“新型消费培育工程”,将实施“消费载体提质工程”,将实施“消费活动赋能工程”,将实施“商贸主体提能工程”等扩消费六大工程,以此助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聚焦于升级“焕新”方面,开展商品消费升级工程。持续加大力度推行汽车报废、汽车置换更新以及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的政策,将范围扩大到实施旧房装修、适老化家居和酒店电视终端以旧换新,并且新增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的购新政策。加大对巴渝特色商品的培育力度,努力打造“渝伴礼”这样一个必购必带的品牌,促使旅游的“流量”能够更好地转变为消费的“增量”。同时,鼓励老字号坚守正道并进行创新,开展第八批重庆老字号的认定工作。
聚焦于与国际接轨,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工程。出台相关意见以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推广“渝味 360 碗”,举办火锅美食文化节和小面节。发挥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效应,推动入境旅游消费。指导市内免税店加快转型并实现发展,以更好地吸引外来消费。改善离境退税和外币兑换的环境,对“即买即退”、便捷支付等便利化措施进行探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顺畅、安全、放心的国际消费环境。
聚焦于需求的引领,开展新型消费的培育工作。一直致力于打造像江岸、老街、防空洞、天台这样兼具“国际范、巴渝风”的消费新场景。加快对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知名商圈的建设,塑造中环万象城、新华万象中心等消费新的地标。促使实体商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连锁化进行转型升级,引领发展智慧商场和智慧超市。实施“直播+”消费赋能行动,将“爱尚重庆·播动四季”打造成年度直播带货品牌,举办重庆“6·18”电商节,还举办万物直播季等品牌线上活动。
聚焦于有效供给方面,推进消费载体提质工程。制定并出台了城市商业载体转型升级发展的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立体山城”“光影山城”“魅力桥都”等所具有的特色优势,逐步构建起具有巴渝特色的城市商圈发展体系。主动积极地去争取成为全国商贸流通体系的试点城市,同时开展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方面的试点工作。针对不同的店铺采取“一店一策”的方式,对大型商超、百货店和购物中心进行改造支持。推进 15 分钟高品质生活圈的改革工作,成功建成 30 个市级的 15 分钟商业服务圈。同时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的优化升级工作,并且开展城区菜市场的标准化升级改造工作。
聚焦于激发活力,实施消费活动赋能工程。打造出“爱尚重庆·渝悦消费”这样的城市 IP。开展四季主题的促销活动,举办国际消费节、“不夜重庆”生活节以及成渝双城消费节等具有标志性的促销活动。以创新的方式开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进入商圈、进入街区、进入景区的活动。制定重点展会计划,做到“一展一策”,大力支持举办中国摩博会、华夏家博会、国际车展等消费类展会,这类展会数量要在 40 个以上。同时积极发展首发经济,举办各类首发活动,活动数量要在 100 场以上,并且新招引品质首店,首店数量要在 300 家以上。
聚焦于培优扶强这一方面,实施商贸主体提能工程。积极开展培育壮大“渝商名企”的行动,构建起商贸企业上市的“育苗”机制。出台了推动新电商创新发展的相关措施,大力推进“美好重庆商家护航计划”,新增的网络店铺数量不少于 1 万家。实施农村电商创品创效行动,增强对农村电商领跑县、带头人和数字流通龙头企业、直播电商基地的创评力度。协调推进企业达到限额并纳入统计。对商贸企业的培育支持政策进行优化。努力培育限额以上单位达到 2000 家。
天津
着力构建“大消费”格局
消费与经济相连接,同时也与民生相连接。今年,天津市会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步伐,加强市区之间的联动作用,促使商品消费、服务消费以及生产性消费在质量和规模上得到提升与扩充,从而更优地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加强对“大消费”的统筹工作,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着眼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做好“大消费”的整合设计事宜,强化市区之间的联动作用,将消费市场监测平台建设好并运用好,对供给进行优化,对环境进行改善,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商品消费、服务消费以及生产性消费在质量和规模上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推动商品消费升级,稳住消费大盘。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并加大力度。去年在汽车、家电、家居、电动自行车领域进行了换新,如今将以旧换新的范围扩大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在汽车方面,扩大报废更新的支持范围,同时提高节能车置换更新的补贴标准。在家电方面,在原有的八大品类基础上,把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纳入补贴范围,并且将空调的补贴件数从 1 件增加到最多 3 件,目的是让群众能更多地受益。支持出口商品去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培育和孵化国货潮品,同时积极培育和孵化新消费品牌,以此促进商品消费的量得以扩大,并且促进商品消费的效得以提升。
释放服务消费的潜力,挖掘消费的增量。把重点放在文旅、体育、健康、“一老一小”以及生活服务等领域,创造出服务消费的新需求。建设时代奥城、西北角等具有特色的美食集聚区,从而打造出“美食之都”。构建起国际友好型的消费环境,让邮轮旅游等入境消费得以扩大。
创新多种融合场景,以此激发消费的活力。对天津市的商业消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促使金街、意风区、文化中心等地标商圈的品质得以提升,引入更多具备年轻态、沉浸式以及互动性的商文旅体健融合业态,大力推动街面经济的发展,把一刻钟生活圈、菜市场等便民项目建设好。让商贸流通体系保持畅通,将二手车交易市场做强,构建改装、租赁、赛事、露营等汽车后市场的消费场景。培育绿色、数字、智能、“IP+”等新型消费热点。
强化政策活动的赋能作用,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制定并实施关于首发经济的政策,制定并实施关于夜间经济的政策,制定并实施消费券政策,以此增强综合效应,增强叠加效应,增强协同效应。围绕精品购物,办好精品消费月活动;围绕精致美食,办好相关促消费活动;围绕经典旅游,办好相关促消费活动;围绕精彩展演,办好相关促消费活动。聚焦老字号等热点领域,办好相关促消费活动;聚焦冰雪经济等热点领域,办好相关促消费活动;聚焦银发经济等热点领域,办好相关促消费活动。持续改善群众消费体验,提升消费能级和品质,办好京津冀消费季、海河国际消费季、夜生活节等品牌促消费活动。
广州
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2025 年,广州市会积极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行动。
广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敏近日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2025 年广州市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要做好新一轮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同时结合广州的产业优势来拓展品类,并且用好政策优势,支持更多平台企业落地参与。聚力打造城市消费 IP“羊城消费新八景”,办好国际购物节,办好国际美食节,办好直播电商节等主题活动,促进商旅融合发展,促进文体融合发展,促进健融合发展。
推进首发经济工作。将首发经济促进政策予以落实,发布了首发空间指南 2.0 版,借助新品首发平台来孵化更多的消费品牌,把更多国际头部品牌的新品发布以及旗舰店等吸引到广州并落户于此。
大力推动商圈载体的建设工作。提升“5+2+4”这种国际知名的商圈体系的能量层级。加快一批质量优良的商业载体的建设进程。深入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工作,以及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等相关试点。积极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对入境人员的支付环境进行优化。
提升服务消费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要把住宿餐饮、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做强。要强化美食集聚区的建设,并且要持续让“食在广州”这一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