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起,我们迎来了幼儿园的开学潮。经过了超长的“寒假”,在这个较为特殊的开学季,孩子们彼此之间以及和老师之间有很长时间未曾见面,所以难免会产生“生疏感”。
那么老师怎样能迅速了解孩子呢?对于孩子来说,怎样让他们彼此之间熟络起来呢?来看看今天这些既好玩又容易操作的集体游戏活动吧。
游戏主题一:介绍自己、熟悉同伴
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快速知晓自己的同伴,能够让幼儿记住同伴的姓名,还可以促使幼儿介绍自己。
01
我的名字
游戏目的:介绍自己,熟悉同伴
游戏步骤:
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请孩子一个个介绍自己的名字。
孩子一边说自己的名字,一边要配上动作。这个动作要能够表现出他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他喜欢做的事情。
我说“我叫小 A”,接着右手做出假装拿着一支笔在画画的动作,同时左手做出假装托着盘子的动作,以此来表示我喜欢画画。
[]
等每个孩子介绍完后,让孩子自己举手,说说记住了谁的名字,并且从他的动作中猜出他喜欢做什么事。要是既说对了名字又猜出了兴趣爱好,就可以获得这个好朋友的拥抱。
适合年龄阶段:中大班
02
跟着节奏一起做
游戏目的:熟悉同伴姓名,培养灵敏性
游戏步骤:
让孩子坐成一个圈,每个人都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老师教会每个孩子念游戏的节奏“蹬、蹬、拍、响指”。与节奏相对应的动作分别是:“蹬,蹬”,即蹬一下左腿,再蹬一下右腿;“拍”,也就是双手拍一下;“响指”,是双手同时放到双眼前方,做出打响指的姿势。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认为可以将这个动作改成“举手”,同时将指令和动作都相应地改掉。老师带着孩子多做几次,直到孩子们非常熟悉节奏和对应的动作。
然后游戏开始。老师先开始做动作,要么是“蹬、蹬、拍、响指”,要么是其他动作;同时,老师要相对应地说出节奏,原本的节奏要变成“蹬,蹬,拍,东东”,这里的“东东”是用班中一个孩子的名字代替“响指”,不过动作依然是打响指的动作。
接下来,被提到的孩子要接下去做“蹬、蹬、拍”的动作,而在说的时候,要用另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去代替“响指”。
比如:
老师:蹬,蹬,拍,东东
东东:蹬,蹬,拍,杰杰
杰杰:蹬,蹬,拍,小琪
03
传球游戏
游戏目的:介绍自己,熟悉同伴,语言表达
游戏准备:球一个
游戏步骤:
让孩子们在地上坐成一个圈
老师拿出球并介绍玩法。今天我们会用滚球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的名字。拿到球的小朋友需要说“我叫***,我喜欢*****”,以此来介绍自己。
老师首先开始介绍自己,他说:“我叫陈老师,我喜欢画画。”接着,老师将球滚向一个小朋友。那个接到球的孩子模仿着说:“我叫东东,我喜欢小汽车。”之后就这样依次进行下去。
老师能够制定规则,例如:球不可以扔,只可以滚;只有当球滚到你的面前时,才可以去接,而球没有滚到你的面前就不能去抢。
这个游戏不仅能用于新学期自我介绍,还能用于很多地方,像学习语言句型、表达自己观点等。由于是随机的,所以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04
打招呼
游戏目的:熟悉同伴,发展想象力
游戏步骤:
请全班的小朋友在班级内自由走动,然后互相打招呼,打招呼的内容是“你好”,并且再次打招呼的内容也是“你好”。
同时提醒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比如:握手,拥抱)
接下来,孩子们要用特别的方式打招呼。鼓励他们在班级里继续随意走动,每次都用不同的方式和同伴打招呼。以下是一些选择:
——好像是和一个你很喜欢的人打招呼
——好像是和一个你很讨厌的人打招呼
——用士兵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
——用王子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
——用公主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
用类似僵尸的方式去和别人打招呼。(“僵尸”这个词又出现啦,哈哈,实际上小朋友确实很喜爱它呢,每当提及它的时候,我的孩子都特别兴奋。)
——用老人的方式和别人打招呼
……
请各位老师发挥创意,创意无限,你的孩子才玩得开心哦~~
游戏主题二:了解同伴、合作
游戏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这是通过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来实现的。同时,游戏也增进了孩子与同伴之间的感情。
01
我说你们做
游戏目的: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灵敏性和想像力
游戏步骤:
让全班孩子站成一个圈,老师站在圈的中间
老师指向圆圈中的一个孩子并说:“房子。”接着这个孩子用身体动作来展现一个房子。之后老师又指向另一个孩子并说:“大象。”随后这个孩子用身体动作来呈现一头大象。老师的节奏会逐渐加快。
层次二:孩子们完全理解第一层次玩法后,接下来可增加难度。老师随意指向圆圈中的一个孩子并说“房子”,此时这个孩子需与他右手边的同伴合作,两人共同来表现一座房子。同样地,老师随意指向另一个孩子,接着说:大象(可以选择小鸟、鱼等容易表现的动物来出题)。然后,这个孩子与他右手边的同伴合作,一起表现一头大象。
层次三的玩法跟前边相同,不过这次我们换成了三个孩子。老师会随意指向其中一个孩子,这个被指向的孩子需要和他左右两边的那两个人一起,同时去表现老师所说的物体。这样一来,难度就加大了。
首先,大家熟悉了玩法之后,老师能够增加“淘汰机制”。接着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表现出该物体的,就会被淘汰,并且必须坐下。最后,站着的人算胜利。同时,时间可以逐渐变短,表现的物体难度也可以逐步加大。
游戏的层次有一、二、三,可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来决定。如果觉得太难,就可以停留在某一个层次。
02
我会“变变变”
游戏目的:发展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游戏步骤:
把班级中的孩子分成3-4组,建议每组4-5人
首先介绍游戏规则,老师会出题目并说出一个物品。然后每一组的小朋友要依次来到前面,通过你们的身体进行小组合作,将老师所说的这个物品表现出来。并且每一组只表现一个物体。
老师若说“飞机”,第一组的几个孩子需进行讨论,并用他们的身体来表现“飞机”。其他小组的孩子先充当观众。接着轮到下一组。
老师只负责出题目,不要对孩子提出其他要求,只要孩子能够将这个物体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待每一组都玩过了层次一之后,我们能够增加难度,并且设置时间限制,规定在特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
这一次要求孩子们不进行语言交流,仅仅通过肢体进行交流,以此来观察他们成员之间沟通的方式。
层次四涉及移动的物体。此次老师所出的题目为动的物体,例如狂风中的大树。需观察孩子们的表现。
老师们可以尝试这个游戏,通过它能看到班中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有的孩子是领导型,有的孩子是服从型,有的孩子善于沟通,有的孩子则沉默不语等等,这非常有趣。
适合年龄阶段:大班
03
谁是小指挥
游戏目的: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游戏步骤:
请一个孩子先离开教室。其他孩子坐成一个圈。老师悄悄地选一个小指挥。
小指挥带领大家进行一个动作,大家便跟着他做。小指挥能够更换动作,此时大家都要跟着小指挥更换动作。
孩子离开教室后又进入教室,他要努力找出那个能带着大家换动作但又不能被他猜出身份的小指挥。
孩子离开教室后有三次猜的机会,若猜中则他胜利,若未猜中则小指挥胜利。
适合年龄阶段:大班
游戏主题三:好玩的集体游戏
有些趣味性强且简单好玩的游戏,适合在一日活动中两个环节衔接的时候玩。这种游戏时间不会太长,却能够很快地把孩子吸引到集体活动的状态中。
01
Hu~Wua~Biu~
游戏目的:培养灵敏性
游戏步骤:
老师在介绍这个游戏名字时可进行动作配合:其一,做一只手扇风并扫向旁边人的动作,形如“Hu~~”;其二,将两只手放在胸前做出“停”的姿势,类似“Wua”;其三,把两只手合起来做出开枪的姿势,就像“Biu~~”。
游戏开始孩子们坐成一个圈。
一个孩子开始,一只手做出扇风的动作,接着扫向旁边的人,同时说:Hu~~。
接到 Hu~~的孩子能够接着把“Hu~~”传递给下一个孩子,并且会一直这样传递下去,直到 Hu~~传遍一圈。
接下来可以加入 Wua~~以及 Biu~~。孩子们能够继续进行 Hu~~的动作。然而,接到 Hu~~的孩子可以选择说出“Wua~~”(同时做出 Wua~~的动作)来表示方向转换,此时 Hu~~的方向会变为另外一边。轮到的孩子可以选择“Biu~~”,并且做出“Biu~~”的动作指向班中的某个同伴,这表示 Hu~~的方向转到他所指向的孩子。接到的孩子继续游戏时,可以选择 Hu~~、Wua~~、Biu~~中的任意一个,并配上相应的动作。
游戏的速度可以加快,看看孩子们的能不能快速接受到指令。
一只手做出扇风的动作,接着将其扫向旁边的人,这表示游戏转到下一个人。
Wua——两只手放在胸前做“停”的姿势(表示游戏换方向)
两只手合起来,做出开枪的姿势,这表示游戏指向某个人。
02
你喜欢你的邻居吗?
游戏目的:同伴交往,提升反应能力
游戏准备:每人坐一把小椅子,再减去一把,有一个人站着
游戏步骤:
大家坐成一个圈
一个孩子站在圆圈的中间。他随意走进一个同伴,然后询问对方:你喜欢你的邻居吗?这里所说的邻居,指的就是坐在他左右两边的那两个孩子。
如果这个孩子回答“是的!”,那么此时这两位“邻居”需马上起立,要想办法去调换座位,然而圆圈中间的孩子会和他们争抢椅子,没坐到座位的孩子就会成为站在中间进行提问的人。
如果这个孩子说“不是!”,那么他要接着说“但是,我喜欢的是……”(例如:戴眼镜的人,长头发的人……)。在圆圈里,任何符合标准的孩子都必须站起来交换座位,与此同时,中间的孩子也要尝试去抢到座位。
游戏重要规则:你站起来了就不能做原来那把椅子了,必须交换。
03
穿越圆圈
游戏目的:尝试用身体表达,提升想象力
游戏步骤:
大家站成一个圈,每个人编号1,2或者3。
如果老师说出“2 号”,那么所有的“2 号”都必须穿越圆圈,并且要以老师所说的那种方式进行穿越。
比如:大象,狮子,舞蹈演员,士兵,模特。。。
然后穿越圆圈,在圆圈对面找到一个位置站好
接下来老师可以换一个号码,以此类推。
适合年龄阶段:大班
04
爆米花
游戏目的:培养灵敏性
游戏准备:空间比较大的游戏场地
游戏步骤: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像是爆米花的“锅子”。另外,还请八至十名幼儿钻到这个圈内,他们充当“玉米”。
游戏开始,“锅子”沿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念儿歌。
念到“砰”时,“锅”开始向上蹦跳,同时“玉米”也向上蹦跳。接着,“锅子”马上蹲下,并且松开了相拉的手,这意味着“锅盖”打开了。
当念到“抓”这个词时,“玉米”迅速往圈外跑去,“锅子”马上站起身来,然后手拉手,把还没跑出圈的“玉米”围在了圈内。
“玉米”跑出后加入到“锅子”的队伍里,那些没跑的“玉米”依旧在圈内,游戏接着往下进行,一直到所有“玉米”都跑出,然后调换角色。之后游戏重新开始。
附上儿歌:
锅子转,爆米花,
锅里玉米噼噼啪,
时间到了就爆炸,
砰!爆米花熟了快来抓
游戏主题四:安静的游戏
01
玩具船
游戏目的:培养同伴之间的信任感
游戏步骤:
让孩子们站成一个圈。
向孩子们解释圆圈中间是一个大大的湖。
老师站在一个孩子的后面,动作很随意。接着,他轻轻做了个示意的动作,让孩子闭上眼睛。随后,他对孩子说:“你就像是一艘小船,需要渡过这湖。”
然后老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同时示意了方向。接着,他自己开始慢慢地往前走,那模样就如同一艘小船在湖面上飘荡,并且他的眼睛必须闭着。
他快要走到另外一边时,对面的孩子需伸手接住他。接着他才能睁开眼睛,之后代替接住他的那个孩子,站在其位置上。
接住他的孩子,继续做“小船”。
玩了几轮后,老师可以同时让2、3艘小船在湖上漂。
注:老师要确保整个游戏的氛围是安静的,缓慢的。
02
低头、抬手
游戏目的:熟悉同伴
游戏步骤:
孩子们坐在座位上,老师选择4-5名幼儿站起来,站在前面。
老师要求“低头,抬手”,坐着的孩子得低下头,还要闭上眼,并且竖起大拇指。
坐着的孩子完成这个动作后,站着的孩子可以开始走动。接着,站着的孩子要选择一个同伴,然后轻轻地把同伴竖起的大拇指放下来。
老师说“抬头”,接着所有孩子睁开眼睛。如果有孩子刚才把大拇指放下了,那么这些孩子请起立。
这些孩子来猜一猜,刚才是谁让你的大拇指放下去的呀?要是猜对了就能获胜,要是猜错了就得坐下。站在前面的孩子,如果别人猜对了是你让大拇指放下去的,那你也要坐下。
最后站着的孩子胜利。
适合年龄阶段:大班
03
暴风雨
游戏目的:提升专注力
游戏步骤:
游戏的目标是全班一起用身体来创造大自然的声音,并且不能讲话。
全班坐成一个圈。
老师开始了游戏,他说:“我们要创造‘风’的声音,请大家跟我做一样的动作。一个一个来。”接着,老师用两只手互相搓来搓去,以此来表示风的声音。然后,坐在老师右边的孩子加入进来,之后旁边的孩子也加入进来,如此依次进行,直到一圈下来每个人都加入了。可以让孩子静静地感受这个“风”的声音。
第二轮,老师说要创造“下雨”的声音。老师用一只手的手指轻轻地拍打手掌。接着,孩子们一个个开始加入。
老师接着可以带着孩子制造声音,比如“打雷”的声音;还可以带着孩子制造声音,比如“下暴雨”的声音。
最后一轮,孩子们能够挑选自己喜爱的暴风雨的声音,然后随意进行表现。首先由老师开始,接着一个接着一个地加入进来。最后去聆听一下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
这个游戏很赞,要是引导得好,最后的效果也会很赞。我们除了能制造暴风雨的声音,还可以尝试“热带雨林”,还可以尝试“马路”等等。期待各位老师发挥创意。
04
词语接龙讲故事
游戏目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专注力和想象力
游戏步骤:
孩子们坐成一个圈。
一个孩子说“一个词”开始一个故事。
他左边的孩子接着说一个词,接着下面的孩子再接着说一个词,如此依次进行,直到一圈的孩子都已说过。
游戏的目标是众人设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需注意的是,每个人每次仅能说出一个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