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银行的资产总额接近 8000 亿大关。它的盈利能力在稳步提升。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公司的利息净收入增速连年下降。同时,信用减值损失在逐年增加,不良贷款也在逐年增多。前者对长沙银行的利润造成了侵蚀,后者则要求长沙银行进一步强化贷款管理。
此外,朱玉国这位“老将”辞去了董事长职务。在新一届董事会班子略微调整的情况下,公司的三大副行长在任期到期后同时离任。他们最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需要交给时间来验证。
利息净收入增速连续下降
在资产总额快速增长的同时,长沙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报告期末时,长沙银行达成的营业收入为 208.68 亿元,该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5.79%。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即归母净利润)为 63.04 亿元,此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8.09%。
从时间维度拉长去看,长沙银行的营收增速为 15.79%,在近 5 年里处于中游位置,它比不上 2019 年 22.07%的增速。此外,尽管长沙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是 18.09%,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数据,但是在同一时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只有 12.71%,这个增速高于 2020 年的数据,却落后于其他年度的增速。
据短平快解读得知,通常来讲,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是由利息净收入构成的。利息净收入就是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值。对于长沙银行来说,这一情况也同样适用,不存在例外。
2021 年,在利息收入方面。长沙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 161.12 亿元。其同比增长 7.69%。该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营业收入增速。同时,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 2020 年的 83.01%下滑至 2021 年的 77.21%。另外,在近五年的时间里,长沙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增幅呈现出波动较大的情况,并且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其增幅从 24.07%下降到了 16.38%,进而又下降到如今的 7.69%。这个数据是近五年来倒数第二的增幅。
具体而言,长沙银行在 2021 年的利息收入为 325.81 亿元,并且与上年相比增长了 11.50%。同期,其利息支出为 164.69 亿元,同比增长了 15.50%,该增速大于利息收入的增速。若把时间维度拉长来看,近三年间,长沙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速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从 17.20%下降到如今的 11.50%,累计下滑了 5.7%。
长沙银行 2021 年的净息差下滑至 2.40%,同比下降了 0.18 个百分点。长沙银行 2021 年的净利差下滑至 2.48%,同比下降了 0.21 个百分点。由于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下降,计息负债平均利率上升,导致融资成本上升,这是净利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长沙银行在非利息收入方面,其非利息净收入达到 47.56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55.37%。在这当中,投资净收益的增加以及资产处置收益的增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具体进行分析,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投资收益是非利息净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 10.64 亿元,投资收益为 23.30 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 33.44%,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21.45%。
显而易见,在利息净收入同比只是略微增长的情形下,长沙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却能够保持快速增长,这得益于非利息净收入的大幅提升。然而,非利息净收入的波动较为明显,并不稳定。对于银行来说,怎样增加利息净收入才是最为关键的。
减值损失、不良贷款持续增长
前文提到,长沙银行的资产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已接近 8000 亿大关。然而,在这期间,长沙银行的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7 年至 2018 年,长沙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 23.23 亿元和 34.14 亿元。2019 年至 2021 年,长沙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 51.67 亿元、56.91 亿元和 66.55 亿元。快速增长的减值损失对长沙银行的利润造成了严重的侵蚀。
2021 年,长沙银行的信用资产减值损失为 67.11 亿元,且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也为 67.11 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 9.92 亿元。其增长率达到了 17.35%。对此,长沙银行表示,本行一直秉持审慎经营的原则,适当加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力度,以此来提升风险抵御的能力。
对比之下,2018 年及之前的时候,长沙银行的归母净利润比同期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要多很多。然而 2019 年及之后的年度,长沙银行的信用资产减值损失超过了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并且差值在逐渐变大,分别是 0.87 亿元、3.53 亿元、3.51 亿元,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长沙银行减值损失加剧,那资产质量又是如何呢?
据短平快解读得知,在报告期末这个时间点上,长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 1.20%,和上年末相比下降了 0.01 个百分点,并且已经连续三年呈现下滑的态势。同时,长沙银行的不良贷款一直在增加,到报告期末的时候达到了 44.23 亿元,与上年末相比增加了 6.1 亿元,其增长率为 16%。
长沙银行表示,在报告期内,本行通过综合运用核销、转让以及现金清收等多种方式,大力加强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正因如此,不良贷款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态势,资产质量在整体上保持平稳且处于可控范围。
从时间维度拉长来看,在近五年间,长沙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其中,第一年为 19.09 亿元,第二年为 26.44 亿元,第三年为 31.81 亿元,第四年为 38.13 亿元,第五年为 44.23 亿元,累计起来接近 160 亿元。
报告期末,从贷款五级分类来看,长沙银行次级类金额为 16.82 亿元,可疑类金额为 18.49 亿元,损失类金额为 8.92 亿元。其中,次级类金额同比增加了 1.72 亿元,增长率为 11.38%;可疑类金额同比增加了 7.95 亿元,增长率为 75.49%;而损失类金额同比减少了 3.57 亿元,下降了 28.60%。
一般来说,次级类贷款损失的概率区间在 30%到 50%之间,可疑类贷款损失的概率区间在 50%到 75%之间,损失类贷款损失的概率区间在 75%到 100%之间。贷款级别越靠后,收回贷款的可能性就越低,损失也就越大。而长沙银行的可疑类贷款出现了激增的情况,这就意味着贷款损失的概率会进一步加大。
从按逾期期限划分的贷款方面来看,在报告期末这个时间点,长沙银行的逾期贷款为 65.90 亿元,并且逾期贷款占比是 1.78%,此比例相较于上年末上升了 0.13 个百分点。
其中逾期 60 天以上的贷款余额为 42.07 亿元,此余额比上年末增加了 10.37 亿元,增长率是 32.7%。逾期 60 天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为 95.13%,比上年末上升了 11.98 个百分点。逾期 90 天以上的贷款余额是 36.52 亿元,该余额较上年末增加了 9.57 亿元,增长率为 35.51%。逾期 90 天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为 82.58%,比上年末增加了 11.89 个百分点。
好消息是,长沙银行在报告期末,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9.69%,稳步提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0.90%,稳步提升;资本充足率为 13.66%,稳步提升。2021 年,长沙银行非公开发行普通股 6 亿股,同时发行二级资本债 20 亿元,以此有效补充了资本,对资本结构进行了优化。此外,长沙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上涨到 297.87%,满足了监管要求。
董事长辞职,三大副行长离任
2021年,长沙银行的人事变动频繁。
11 月 10 日,由于工作发生变动,朱玉国提出了辞职申请。他辞去了长沙银行董事的职务,也辞去了董事长以及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职务。辞职之后,他在长沙银行没有担任任何职务。
据短平快解读得知,朱玉国从 2014 年开始担任长沙银行董事长这一职务。在这期间,他引领长沙银行加快了改革转型的步伐,使长沙银行走上了快速、持续且健康的发展道路,他是长沙银行的一位“老将”。
其提出辞职的时间节点,与董事长任期终止日期相比,剩余时间不到两个月。外界不清楚个中原因是否如公告中所说的“工作变动”。长沙银行对其在任职期间所做出的工作贡献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这些提名随后获得了股东大会的审议通过。
今年 1 月 10 日,长沙银行第七届董事会人选得以确定。之后,赵小中担任董事长职务。与此同时,吴四龙、杨敏佳、张曼、李兴双、李建英被聘任为副行长,黄建良被聘任为首席风险官。
值得指出的是,第七届董事会成员确定之后,长沙银行的副行长人事方面有了大的变动。张曼继续担任副行长,而伍杰平、王铸铭、胡燕军这三人都已经离任了,同时新增了吴四龙、杨敏佳、李兴双、李建英这四位副行长。
根据《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第七十六条规定,有这样的要求:银行保险机构的董事长不能兼任行长(总经理)。这就意味着,之前担任长沙银行董事、行长职务的赵小中,以后不能再担任行长职务了。
年报中,长沙银行表示,在新行长到任之前,由其代为履行行长职责。然而,从去年 11 月到现在,长沙银行行长职位的空缺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半年。长期存在没有行长,仅由代理行长负责的情况,这种状况是否会对长沙银行产生影响,需要时间来验证。
在新一任领导班子的引领下,长沙银行未来的资产规模能否继续稳步增长,业绩能否更上一层楼,短平快解读会持续予以关注。
(若文中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