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高中“特”在哪儿?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日前,青岛市教育局发布了《青岛市新时代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此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要健全一种办学模式,即“特色学科+特色高中”。目标是到 2027 年,省市级特色高中的数量达到约 70 所,省市级学科基地的数量达到约 200 个,从而形成区域内学校特色化且错位发展的格局。
特色高中的“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青岛已经有 7 所省级特色高中,比如青岛二中、青岛实验高中等。同时还有 16 所市级特色高中,像青岛一中、青岛九中、青岛十七中等等,并且这些市级特色高中中包含了全部的省级特色高中学校。省市级特色高中凭借物理这一特色学科,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与实践,增强了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青岛已有16所省市级“特色高中”
高中阶段教育处于衔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国民教育体系里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去年 7 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里提出,要推进普通高中向多样化发展,打造一批具备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特色的普通高中,并且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支持一些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进行特色办学试点。这些地区和学校要在保证必修课程全部开设且教学质量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长优势以及发展需求,提供分层次、分类别的选修课程,从而形成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系列,并且发挥出示范引领的作用。
山东、青岛关于特色高中的探索与实践起步更早。2021 年,山东省教育厅等 4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时期,全省要争取建设 200 所以上省级特色高中,这些特色高中涵盖人文、社科、理工、艺体、科技等多个领域。同时,要设立一批学科基地,这些学科基地覆盖国家课程。还要构建贯通招生、培养、评价、管理等环节的体制机制,以此示范引领全省普通高中转变育人方式。市级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高中和学科基地。青岛市教育局等 4 个部门联合推出“青岛版”特色高中实施方案。从建设特色课程体系方面推进。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推进。从创新育人方式探索方面推进。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推进。从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方面推进。从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方面推进。
特色高中的创建重点在于突破一些瓶颈。其一,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瓶颈;其二,突破“千校一面”同质化发展的瓶颈。通过这些突破,引导普通高中从分层办学向分类办学进行转变。同时,推动普通高中要立足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自身的办学实际情况。以特色学科培育作为主要的抓手,对育人方式进行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从而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
目前,山东省已发布了两批省级特色高中的名单,一共有 93 所高中被选入。在青岛,有青岛二中、平度一中、青岛实验高中、青岛五十八中、西海岸一中、胶州实验中学、莱西一中这 7 所学校入选了。这些入选的学校涉及到科学、技术、实践、思想政治、英语、物理、语文等不同的学科领域。
青岛市评选出了两批市级特色高中,一共有 16 所。在这 16 所中,包含 7 所省级特色高中。市级特色高中的基本条件包含:全体学生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整体通过率需达到 90%以上,特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通过率要达到 95%以上;近 3 年体质健康合格率呈逐年提升态势或者稳定在较高水平;拥有市级及以上学科课程基地的数量不少于 2 个;功能教室、创新实验室等平均每周的活动次数不少于 2 次,学生外出实践平均每学期的次数不少于 2 次;80%以上的教师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聚焦特色形成多元课程育人模式
青岛二中科创中心内,学生在物理海洋实验室进行项目研究和动手实践,他们时而静静思考,时而激烈讨论;学生在先进传感器实验室进行项目研究和动手实践,他们时而静静思考,时而激烈讨论。这是学校科学特色教育的一个缩影。
青岛二中是科学特色省级特色高中,它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起科技素养课程体系。在有百余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研究类课程体系以及工程技术类等课程体系。还划分出通识课程、进阶课程和学术素养课程这三个层次,并且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推进。学校在 2023 年开设了科技创新班。创新班与普通班在文化科目教学内容等方面保持一致。创新班在文化科目教学进度等方面与普通班相同。创新班在考试内容等方面和普通班一致。同时,创新班开设了人工智能等创新课程。创新班开设了物理创新等创新课程。创新班开设了生化分析等创新课程。创新班开设了工程结构等创新课程。创新班开设了生物信息等创新课程。创新班开设了 VR 原理等创新课程。这样做是为了强化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根据学生创新基础及发展方向,系统开设学科竞赛类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方案。以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高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特色高中建设能够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赋能,这是重要的方式和路径。课程是学校开展特色高中建设的重要依托,各个高中根据自身特色学科领域,开设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课程。
莱西一中的学科特色之一是语文,而在语文中传统经典课程尤为突出。学校凭借秦汉经典研修室、唐宋经典研修室、明清经典研修室以及现当代经典研修室这四个科室,从“知行研传”这四个方面开发了四大特色课程,以此提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研究能力,达成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长、团体带动学校以及学校带动社会的良好循环。青岛西海岸一中主要通过外语学科来开展省级特色高中的建设。学校将英语教学作为主要方面,同时把日语、俄语等小语种教学当作辅助。学校开发了一个外语课程体系,此体系包含基础型、拓展型和拔尖型这三个层级。基础型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型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其涉及到《英语讲中华传统文化》《名著阅读》《“英语+X”多学科融合》等校本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拔尖型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包含《翻译理论课程》《高中与大学衔接课程》,这些课程由大学客座教授进行主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志向。
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迅速,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青岛实验高中是全省仅有的两所“综合实践”省级特色高中之一。学校凭借综合实践学科,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学校推动学生学习向实践求知进行转变,开发了“黄河之约”以及“砥砺黔行”这两条典型的研学路线。通过这些路线,引导学生注重生活意义的追寻与学科知识积累之间的关联。同时,强调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并且以社会为中心,促使学习向直面责任的方向转变。实验高中是青岛市生涯规划学科基地,它依托校外 30 余个实践基地,深入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场馆等地方,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创意展示的场所,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各行各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
各个特色高中在教学评价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强化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特色高中的建设并非只是少数高中独自享受的快乐。它需要形成一种能够被复制和推广的发展模式。在特色领域,要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课程建设高地,以及教师研训基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辐射并带动全市高中学校实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
青岛五十八中是一所具有思想政治特色的学校。该校依托青岛市高中政治学科基地以及山东省高中政治学科基地,积极主动地发挥出辐射带动的作用。并且与多所学校签订了友好帮扶协议,还前往新疆奇台一中等学校,将学科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分享。青岛市教科院举办了“转型升级、全面创优”的活动,包括走进青岛五十八中以及强基计划高校“三名”讲坛、青岛“悦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校思政学科组长谢保华针对“思政学科组建设”进行了典型经验的介绍。之后,多所学校分别通过跟岗学习或者邀请进校讲座等方式,与青岛五十八中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平度一中是技术特色省级特色高中。它充分发挥青岛市通用技术学科基地的优势。在区域内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与多所学校开展合作。组成了“技术教科研共同体”。与县域内的平度市实验中学、南京路小学等学校建立了科创小初高联盟。通过多种途径分享科创课程经验和教科研成果。共享联盟的硬件资源以及多元化课程资源。积极带动并引领区域学校通用技术学科的发展。莱西一中与莱西市南京路中学以及莱西职业教育中心这两所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同时,它还与甘肃省礼县第三中学、甘肃省两当县第一中学这两所学校开展帮扶办学。通过这些举措,莱西一中将更多的语文特色办学经验辐射到了各所学校。
未来,在省级特色高中的引领作用下,会有更多高中达成优质特色的发展。青岛的优质教育资源也会不断地扩大规模。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