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了一种理论,那就是实验教育学。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
梅伊曼的代表著作是《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的代表著作是《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学,这种教育学强调概念思辨。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没有任何作用。
第二,主张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方法应用到教育研究当中,以此让教育研究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化”;
第三,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存在差别。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开展的,而教育实验需要在真实的学校环境以及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第四,主张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以及其智力发展水平。同时,运用统计的方法去进行相关探索。并且,借助比较的手段来探寻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以及其智力发展水平。并且,以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大家需要注意,20 世纪教育学研究有一个基本范式,即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近百年来,此定量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局限性。当实验教育学及其后继者将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时,便受到了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这种教育学说在 19 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还有斯普朗格以及利特等人。代表著作主要有斯普朗格所著的《教育与文化》等。
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类。同时,教育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当中展开的。所以,教育的进程属于一种历史文化的进程。
第三,教育的过程属于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因此,教育的研究既不能运用赫尔巴特那种纯粹的概念思辨去进行,也不能凭借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统计来进行。而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理解与解释的方式来进行。
文化教育学存在并发展着,它是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面。它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的教育学发展,也影响了世界 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文化教育学存在不足之处。其思辨气息浓厚,在许多问题论述上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导致它在解决现实教育问题时,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进而限制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此外,它一味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却忽视了其客观规律的存在,这使它的许多理论缺乏彻底性。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于美国兴起。它是一种教育思潮。
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是其代表人物。杜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代表性著作。克伯屈有《设计教学法》等代表性著作。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包含:
第一,教育等同于生活,教育的进程和生活的进程是相互融合的,并非是为了未来的某种生活而进行准备的;
第二,教育意味着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加,除此之外,教育不应有其他的目的。
第三,学校具有社会的雏形特征。在学校里,学生需要学会那些在现实社会中所被要求具备的基本态度、技能以及知识。
第四,课程的组织是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核心的,并非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作为核心的;
第五,师生关系的重点在于儿童,而非教师。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帮助学生成长的作用,并非担任领导者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针对教育问题所进行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包含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所展开的研究结果。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且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第二,教育是由社会性生产劳动所引发的。劳动的方式发生变化,其性质也会随之改变,而这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形式以及内容发生相应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既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发展的人的唯一方式。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方面,一方面,教育会受到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且还会反作用于它们。教育对于推动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兴起。它是一种教育思潮。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它占主导地位。它对教育的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影响,且影响比较广泛和深刻。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当中有来自美国的鲍尔斯,还有金蒂斯以及阿普尔等。其代表性著作是鲍尔斯与金蒂斯合著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因为各自的理论基础存在差异,所以批判教育学学者在关注的问题以及发表的观点方面也并非完全相同。然而,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批判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景观。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并非如实用主义教育学所宣称的那样,是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也不是推进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强有力手段与途径。相反,它在维护着现实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公正,并且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
第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教育与社会相对应。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会有不同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对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产生强烈的制约。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下层人家的子弟、文化处境不利者的子女以及被统治阶级的孩子,在学校教育系统内取得成功的情况就很少。
教育学的发展是因为不同教育学派之间存在相互批评和借鉴的情况。比如实用主义教育学对赫尔巴特教育学进行了批评,文化教育学对实验教育学进行了批评,批判教育学对实用主义教育学进行了批评等等。倘若没有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理论争鸣,那么现代教育学就无法得到发展。图图期望通过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能够给大家的备考带来帮助。
现货包邮 当天买当天发
考前冲刺密卷+学霸挖空笔记
题量充足!最低仅需39元
快来扫码购买吧
现在备考一切还来得及!
四川教招考试考“盒”
教招考试,仅此一“盒”就够了!
4本精选图书包邮到家
14节直播课程陪伴式讲解
物超所值 仅需29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