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购得机票后,在办理网络登机手续时,我注意到很多座位都被标注为“已被锁定”。这一情况近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和热议。航空公司客服通常解释称“各航班的座位锁定状况各异”,并建议旅客尝试利用里程积分来兑换座位。然而,他们并未对座位锁定机制背后的具体规定及其成因进行详尽的阐述。他们没有提供对这一现象的清晰说明。对于座位锁定为何如此运作,他们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付费选座服务的现状
当前,我国多家航空企业普遍提供了预先选择座位的增值服务。在国际航线上,乘客往往需要支付额外费用来选择座位;而在国内航线上,乘客通常通过里程积分来决定座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家航空公司在“锁定座位”的比例以及具体规定方面并未给出清晰的解释,并且不同乘客在购买选座服务时遇到的收费标准亦不尽相同。航空公司的客服人员指出,一般情况下,飞机前排的座位价格会相对偏贵;然而,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价体系,乘客在购买机票时应当以网页上所展示的具体信息为准。
付费选座的发展历程
国际上的低成本航空企业最先推出了付费选座的服务。大约在2014年左右,我国的航空企业也开始在跨国航线、港澳台航线等航线上尝试引进这种服务模式。这种服务主要针对经济舱内较为宽敞的座位,并对其收取一定的费用。到了2015年,这一服务开始在国内外各条航线上逐步推广开来,一般情况下,乘客可以使用里程积分来兑换座位。
“锁座”范围的扩大趋势
我国民航业的智库成员韩涛表示,众多航空公司正着力提升核心业务收益,故而,付费选座服务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最初,这项服务仅限于经济舱的前三排以及紧急出口的座位,但如今,它已逐步延伸至通道和靠窗的座位。目前,大部分旅客能免费选择的座位多集中在中间区域。这一调整导致旅客可以免费选择的座位数量逐渐减少。
“锁座”原因的多元化
起初,选用“锁座”的初衷主要是出于对飞行安全的考量:经济舱的前排座位一般会分配给安全员;紧靠紧急出口的座位则不适合有特殊需求的乘客乘坐;此外,为了确保飞机载重的平衡,有时也会对部分座位进行锁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逐渐转变为增值服务的一部分,优质座位开始优先提供给那些支付能力较强的旅客。
消费者权益的争议
众多旅客普遍认为“占座”行为不公平。据此,专家提出,航空公司应当更加关注旅客的出行感受,并确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一旦旅客购买机票,便与航空公司形成了运输合同,航空公司有义务保障旅客的座位权益。航空公司不应将选座作为盈利途径,更不应利用信息不对称来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专家建议的改进方向
专家建议,航空公司需详尽披露“座位锁定”的比例及其适用的条件,同时应明确且透明地展示付费选座的规章制度;再者,确保免费选座的比例不得低于一半。鉴于航空公司肩负着公共交通的重要使命,它们在追求经济效益之际,国内航空公司更应积极关注旅客的意见,竭力提供丰富的免费座位选项,以期在商业利益与公共服务的特性之间实现一种均衡与协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