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华文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对全球范围内的华文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坐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孔子文化学校,作为该区域规模最大的华文教育机构,汇聚了2500余名华裔学童。遗憾的是,疫情的压力迫使该校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教学工作。这一长时间的停课,导致学生们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氛围,他们的学习热情也随之减弱,家长们对此感到愈发担忧。学校的常规教学秩序遭受重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胡建刚的快速反应与团队组建
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向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寻求支援,该院副院长胡建刚迅速给予了积极回应。他迅速组建了一支由12名志愿者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这些教师不仅具备海外教学经历,其中一些曾在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而另一些则即将投身汉语教学志愿者的工作。在团队成立仅一周后,他们便顺利完成了教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团队与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紧密合作,携手致力于服务11个年级的2000余名学生,精心构建了“周末与平日相结合”的二元教学模式。
1. 工作日由华侨大学志愿者教师进行线上授课
2. 周末由当地教师继续传统教学
这一模式不但保障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还维护了当地教师与学生的紧密互动关系。
教学内容的精心规划
为提升教学效果,团队采取了多项针对性措施:
根据学生汉语水平重新编班
定制适合各年龄段的教学内容
开发互动性强的线上教学方式
设计生动有趣的中华文化体验活动
跨文化教学协作的突破
面对教材体系不同的问题,中西方教师开展深度协作:
1. 每周进行教学研讨
2. 共同设计衔接课程
3. 分享各自的教学资源
4. 统一教学进度和评价标准
公益教学模式的推广
"孔子云课堂"坚持公益性原则:
不收取任何费用
向全欧洲华裔学生开放
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这种开放态度吸引了欧洲多国300多名华裔学生加入学习。
教学成效与持续影响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1. 近3000名华裔学生受益
2. 当地教师全面掌握线上教学方法
3. 建立了长期协作机制
4. 为其他华文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胡建刚在总结会上强调,该计划不仅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的教学难题,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热情,为华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拓展了新的道路。这种“传帮带”的教育模式,充分展现了中国高校在海外华文教育领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