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开启招生
近期,扬州大学公布了一则通告,其中明确提出该校将开始实施针对预制菜膳食工程师等较为冷门专业的招生程序。这一举措完全符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培育和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指导方针。招生活动从五月份开始正式进行,预计九月份将迎来第一批新生。2022级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被挑选出来。他们的学习过程将持续一年半时间,实习活动将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们能够全面地感受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教育。
产业人才需求催生
以前,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子们多选择投身于教育、后勤以及酒店管理等行当。然而,近段时间,就业风向出现了新变。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的副院长孟祥忍提到,不少学子在从业数年之后,开始转向预制菜行业,并在研发、运营等核心岗位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现象反映出,随着预制菜行业的迅猛发展,该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正迅速攀升。因此,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提前培养相关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暴露出的产业问题
在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其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德国和日本,这与中式菜肴的特点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象不仅推高了生产成本,还限制了产业的创新与进步。产业发展促进了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然而遗憾的是,高校中相关专业的教育培养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导致人才供应未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扩展。
专业设置的顾虑
烹饪营养教育行业的就业率普遍超过九成七,但若专业方向有所调整,原先的优势可能面临考验。此外,与预制菜挂钩的“膳食工程师”这一岗位尚未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之中。若高校计划开设相关课程,就必须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详尽的阐述。这一现状使得孟祥忍等教育工作者在设立专业时不得不更加慎重,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向。
微专业的优势
孟祥忍正面临人才培育模式的难题,这时微专业的出现正巧解决了他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专业设置的一次尝试性调整,目的是让学生多掌握一门技艺,从而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学生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全新的专业,只需在短时间内学会预制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就能更高效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多校探索人才培养
扬州大学并非独此一家,还有众多学校正致力于培养与预制菜产业相关的人才。比如,武汉商学院已经将27项科技成果成功应用于实践,并设立了专门的预制菜产业学院。该学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培养出1500名能够实际操作的人才。这一举措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携手企业,合力构筑了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基地和人才培养交流场所,旨在应对预制菜研发、安全防护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
关于预制菜这一领域的建立,你有什么看法?它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哪些正面效应?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意见。同时,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并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