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退场倒计时,谁在给医疗付费“拆雷”?
“押金一交心发慌,报销等到黄花凉”这句顺口溜即将成为历史,国家六部门近日出台重大举措,自2024年3月31日起全国公立医院门诊押金全面清零,住院押金按病种“打对折”,到2025年底门诊押金彻底取消,住院押金只收取同病种自付均价且要上墙公示接受监督 。
医保即时结算同步推进的力度更大:河北在3月率先在全省上线,到2025年80%的地区能够实现“出院秒结账”,到2026年将覆盖全国。这样的一系列举措,针对的是两大痛点:患者垫资压力极大,医院回款速度极慢。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使出大招呢?这背后有着全民医保覆盖率超过95%的底气,还叠加了DRG/DIP支付改革(按病种“打包付费”)在全国落地的情况。十年前福建三明进行试点的时候,住院押金就被压低到500元。如今技术、制度、民意三方面一起发力,这场“医疗付费革命”最终进入了决赛阶段!
从“押金刺客”到“信用医疗”,谁笑谁慌?
以前住院就像买房,要交押金,这会先把六个钱包掏空,这一吐槽曾引发全网共鸣,过去医院收押金,说是为了防欠费,实际上是把经营风险转嫁给患者,尤其是癌症等大病,押金门槛比ICU还高,逼得人四处借钱,更让人难过的是,某些医院收押金时很痛快,退押金时却很拖拉,交钱三分钟,退款三礼拜成了常态。
新政直接采取强硬举措,门诊押金变为零,住院押金依据病种进行“明码标价”,并且要求医院公布收费标准,这就如同给患者发放了“价格对照表”,即“同病同价,多收一分都可举报”,再配合医保预付金制度(2024年72%地区已准备好943亿元),医院再也不能把“等拨款”当作挡箭牌 。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医院来说,押金减少以及结算速度加快,就意味着断掉了“现金流拐杖”。北京宣武医院的研究表明,在DRG支付方式下,医保按照病组以“一口价”付款,如果治疗费用超支,那么亏损将由医院自行承担。这迫使院长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即“能够在门诊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住院;能够用国产药治疗的,就不用进口药”,最终患者能够少花不必要的钱。
也有网友表示担心,医院会不会在押金减少的情况下,通过猛开自费项目等方式来弥补损失。对此政策早有防范措施,包括带量采购砍药价、信用黑名单治欠费、移动支付破排队。石家庄的张大姐现身说法,称上月割胆囊时押金只交了1200元,出院时医保直接扣账,省下的钱足够全家去下顿馆子了!
医疗付费革命:让技术跑腿,让信用托底
这场改革表面上看是在围绕“钱”展开,实际上是在重新塑造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过去,押金如同铁链一般,束缚住了患者的钱袋以及尊严。如今,信用体系开始发挥作用,医院和医保成为了资金的“担保人”。从“现金押注”转变为“信用医疗”,这才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做法。
未来已经到来,刷脸支付、区块链结算等技术再次起到辅助作用,或许有一天连“押金”这个词语都会消失。但是要使改革不出现偏差,需要守住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分别是医院管理足够精细,医保基金不出现断流,全民信用不出现链条断裂。
最后:
要是医院完全取消了押金,你会敢于“先看病后付款”吗,在评论区表明你的态度吧!
点赞并转发,以此让更多人看到这场与每个人都相关的医疗变革。毕竟,没有人不怕生病。也没有人的钱是轻易得来的。“押金退潮,安心上岸”,对于这波改革,咱们老百姓一定要坚持到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