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百态/正文
经济变差多人失业焦虑,罗永浩都做电商直播,自媒体现在还能不能做?

 2025年05月01日  阅读 4

摘要:或许是近来经济状况变差,或许是公司开工遭遇困难,许多人面临着失业,处于焦虑之中,就连罗永浩都投身电商直播行业了,越来越多的人询问我:当下还可不可以做自媒体?该如何去做?在我自己的朋友圈中,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目的是吸引流量。所以今天我打算针...

或许是近来经济状况变差,或许是公司开工遭遇困难,许多人面临着失业,处于焦虑之中,就连罗永浩都投身电商直播行业了,越来越多的人询问我:当下还可不可以做自媒体?该如何去做?

在我自己的朋友圈中,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目的是吸引流量。所以今天我打算针对大家关心的这件事,聊聊新媒体当下的格局情况。

一般而言,问我的人分为几种:

一种是自己已经有了岗位,还想利用业余时间再做一份副业。

一种是和自媒体相近的行业,例如公关。其平时为KOL提供服务,因看多了流量上游的好处,所以萌生了自己做自媒体的想法。

无论你是哪种人,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既行又不行。

说现在行是因为,自媒体从2015年公众号推原创开始已发展了5年,然而内容依旧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好的、快的内容永远是稀缺品。细致到每一天,你会发现写得好的公众号实在是乏善可陈,市场存在空缺部分,这对于新人来讲永远是机会。

但要是你询问众多自媒体领域的资深人士,他们肯定会对你说,现在自媒体开展起来已经存在一定难度了,最好的那个时期已然过去了 。

首先,你要弄明白他们讲这种话时处于怎样的背景,他所说的不好做,是相较于2015年以及之前的那段时期,那时变现和吸粉确实极为容易,所有账号依靠复制粘贴就能轻松赚钱、承接广告并涨粉,而如今,你必须极为努力地撰写大量干货,才有可能收获些许粉丝与流量,然而对任何行业而言,原本不就应当如此吗?天上掉钱这种事又不是天天都有的,没有的时候你还要吃饭不是?

但老人们已经习惯享受红利,突然没了红利,就不习惯了。如今公众号格局有了变化,可他们仍用之前那套方法论执行,(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在很多自媒体公司培训过),活跃度和关注度只能眼睁睁看着下降,所以他们才会跟你说,不好做了。

实际情况其实是:不能躺着挣钱了。

另一方面,自媒体发展到了当前这个阶段,其格局已然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

4年前,不少人爱看我写内心成长与情感,哪怕你开个账号天天写日记,记录自身日常琐碎,也能吸引众多粉丝。如今我已很少撰写此类内容,原因是小情小爱题材无法再开拓市场,即便之前凭此做起来的账号,也呈现出阅读量和点赞数直线下滑的态势 。

归根结底,经过5年的教育,读者的品位和识别能力有了根本改变,世界变化太快,大家都很忙,没时间在小情小爱上浪费,就连著名情感博主陆琪都改行读书了,几个写成长的小格局的号也半死不活,这鸡汤只能自己喝了。

人们把更多注意力投向了时事,投向了专业领域这些大格局的事情,别说小情小爱,就连谈恋爱的人都比以前少了,结婚的人也比以前少了。

因此,你会看到,这几年能做起来的公众号,一部分之前在知乎、微博等媒体平台是大V,另一部分本身是媒体工作者,新媒体这个行业,已容不下完全的新人闯进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羊小咩卖什么变现赚钱_微信色粉怎么变现赚钱_泰亚史诗打羊赚钱攻略

因为行外人对于靠码字挣钱这个行当,经常会有所误解。

在豆瓣关于“写作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的回答中,我察觉到行业外的人都在构想写作职业化的样子,他们一方面想着能拿到一块钱一个字的稿费,另一方面想着借助写作来宣泄自身情绪。然而事实上,要达成商业化写作,绝不是靠“写出内心的孤独”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就能做到的,而是依靠专业 。

所谓专业,意味着你要花大量时间去调研一件事,这个时间或许是一天,或许是一个星期。就比如我写《主流媒体所忽略的新型肺炎几个关键细节》这篇文章,我对医学完全不懂,那我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文章的呢?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把市面上所有关于新冠病毒的文章都看完,把市面上所有关于新冠病毒的观点都看完,这样才会对整个新冠肺炎有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产生自己的看法。

至于更有深度的文章,比如《留给罗永浩吹牛逼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一篇,那就不是看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而是长期观察罗永浩,对他所有的采访、言论、演讲都烂熟于心的结果。即便如此,写的时候我仍要反复查阅大量资料,因为大量数据,像哪部手机哪一年生产、在哪个时间点开始产能爬坡、背后的代工厂是哪家,这些靠记忆根本无法完成 。

而且你要清楚,你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查找资料、进行写作,然而上述这些过程并不会带来什么回报。等到你开始写作后,好不容易能够承接一些广告,可这又是一个与甲方磨合的痛苦过程,至少会有一半的时间让你感到崩溃。

也就是说,写作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要是你想靠它赚钱,多数情况下都会很痛苦,不会那么愉快,不存在能让你又轻松赚钱又开心的职业,“热爱”只是相对来说的。

著名自媒体人半佛仙人老师,在他《写作教学:从入门到放弃》的文章中,提到过对于新人开始做自媒体的几点方法 。

先在知乎里进行创作,每天要写两篇1000字的回答,持续坚持写一年,或者达到10万粉丝数量,之后再转移到公众号里进行写作。

我很赞同他的这个思路,不过我要补充两个。要写出一个号,无非就是两点,其一为勤奋,其二是理清行业格局,大方向不能出错。

所谓勤奋,如我刚才所讲,不只是查资料方面的勤奋,更是写作方面的勤奋。然而,绝大多数人,在第一步就已然失败了。

我发觉,哪怕是在靠策划获取收益的公关领域,员工们都不舍得耗费一小时去钻研一个行业,就炮制出一个个所谓的方案。更何况是你们这些在没有收入的情形下,日复一日从事写作的人呢。

勤奋背后所潜藏的代价是焦虑,在我认识的自媒体人里,患有抑郁症的人,患有焦虑症的人,至少占到了一半。

我以自己的微博作为例子,以往我每天都会更新,微博能够自动帮我在一周左右涨粉1500,然而上个星期我有一星期没有更新,所写内容的质量出现了下滑,整个星期仅仅涨了34个粉……没有办法,为了把热度再次提升起来,这个星期我只能再次全情投入去写作。

可是,谁能保证自己在几十年里,一个星期都不会有事情呢?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写作状态不会下滑呢?你以前每天都能涨粉,当突然有一天没有涨粉时,心里能不焦虑吗?这是不可能的。

只要存在涨粉的情况,只要存在掉粉的问题,焦虑就会一直跟随着自媒体工作者,焦虑就会一直伴随在自媒体工作者前行的过程中 。

第二个是格局的问题,在任何一个行业里,能走多远是关键,而这取决于你对该行业的理解达到何种层次,你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能走到相应的层次,不要说做自媒体,即使打《王者荣耀》也是这样,要是你对这个游戏的理解仅到钻石水平,就别天天追问为何系统不让你上王者(这是后话,有时间我会具体讲述) 。

刚才我讲过,身为新手,最初能够去知乎锻炼一下。然而,公众号的难度相较于知乎要高出许多,千万不要把知乎的写作方式套用到公众号上,这同样是我刚开始写公众号时所犯的错。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

第一是时效性,知乎里很多问题具有永恒性,像买房经验,像男女情感问题,像为人处世原则,像职场法则等等,即便放上10年依然不过时,然而同样的内容,放在公众号里不一定有人看。

微信色粉怎么变现赚钱_羊小咩卖什么变现赚钱_泰亚史诗打羊赚钱攻略

读者希望公众号不断更新,实际上看的是时效性。换个说法,看的是活力。不管是与人相处还是看公众号,人向来喜欢活泼且有朝气的事物,不喜欢死气沉沉、陈旧过时的事物,这是人的本性。

第二是完整性,知乎里通常只需回答一段话,一段内容随时可开始,随时能结束,但公众号不同,通常要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全讲清楚,要有一个开头,最好有一个有力的结尾,若结尾收得好,读者会将其转发到朋友圈里 。

第三是语言的正规性。知乎里有一种回答,叫“抖机灵”。比如:

问:为什么广州叫羊城?

答:两个广州人吵架:“你讲咩啊”,“咩啊”,“咩咩啊”。

但是公众号里这类抖机灵的文章数量稀少,多数文章风格严肃、专业,这使得两者在信息密度方面存在质的差异,在信息长度方面也存在质的差异。

就算是知乎上的大V,很多回答的语言使用也非常不规范,他们喜欢卖萌,喜欢撒娇,喜欢扮可爱,例如“蛋素(但是)”、“酱紫(这样子)”、“我就稀饭(我就喜欢)”,而这些语言在公众号里极少出现 。

你要明白,在公众号里,别人不会因你可爱、会卖萌就关注你,而是因你专业才关注你。然而,这样立人设的方法,在知乎里有可能成功。毕竟社区氛围不同,导致手法不一样。

要是你没有把这两个平台理解透彻,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行事,一开始就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描述琐碎生活,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如此并非不行,然而要是你是以吸引流量、依靠自媒体谋生的心态来做这件事,那恐怕是无法成功的了。

勤奋当然是不错的,然而要是方向跑错了,那就好比行动和目的完全相反,还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本质的问题。

最后,我希望大家写作都能依据自己的内心去写,无论如何:你是因为喜欢才去写,你是因为想要表达一个观点才去写,而不是因为能吸引到多少粉丝去写。过度的功利化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会影响你思考问题的本质,最终陷入套路别人、套路自己的怪圈中。目前很多博主陷入掉粉、掉流量的困境,原因在于他们总是沉溺于过去所谓的“套路”,对行业格局的变化却毫不理会 。

写作这条路肯定是辛苦的,不管大家有没有赚到钱,最终都祝愿你们在这条路上能够写出自我,能够写出真我,能在写作当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广告

说到“写出自我”,今天要给你们推荐一本书,这本书是《在路上》,它是迄今为止翻译得最能还原原著神髓的 。

这本书是杰克·凯鲁亚克最负盛名的作品,他是「垮掉的一代」的精神领袖,这本书讲述了上个世纪40、50年代一群美国青年的旅行故事,他们四次横穿美国大陆,这本书对60年代以后的西方流行艺术和精神思潮产生了巨大影响,被无数人称为他们的”精神《圣经》“。

在过去,《在路上》被许多人误解,他们觉得它只是一本消极且虚无的“文艺青年旅行圣经”,然而,要是你真正用心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它真正想要传递的,实际上是一种反叛平庸的精神,是一种无论如何都要与生活顽强抗争下去的精神。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没有关系,生活就在路上。」

京东在3月21日至3月22日期间,有超低折扣,只需19.9元就能包邮,点击下图便可进行购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29026.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博览广文网,让阅读更简单,让知识更有温度。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博览广文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80126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