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封控管理后,实行只进不出
除了生活物资外,还有一样东西
是很多居民生活不可缺的重要物品
那就是药!
全域实施封闭管理。许多患有特殊疾病或者慢性病的老年人。他们有着用药需求。这一需求摆在了眼前。人不能外出。药却不能停。该怎么办呢?
封控之后 夏阳街道涌现出一支支医疗保障队伍 比如医疗应急队 医疗咨询队 医疗配送队等 这些队伍每天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 排摸辖区群众看病需求 联系医院 为群众提供紧急转运服务 还排摸辖区群众配药需求 联系药店 为群众提供咨询 配药 送药服务 如此一来 一条面向全街道村居民的配药就医绿色通道被快速打通
关键时刻有“医”靠24小时套医保卡「联微eai618」 重庆医保空白24小时,医保卡提现方法,Ta们24小时在线……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居民看病难、就医难问题快速响应。它迅速组建家庭医生就医团队。该团队全力帮助居民解决就医问题。
团队成员由9名全科医生构成。在医务科组织下。他们分成两队。分别对接夏阳街道、新城一站村、居委工作人员。医生新老搭配。采取7+2、白+黑模式。不间断提供医疗卫生咨询与医疗帮助。中心及时开通了1条24小时医疗咨询热线。还开通了2个24小时就医沟通微信群。设置了2个绿色通道,分别是药品绿色通道、血透患者核酸采样绿色通道。开放了全科门诊。配合村居委进行慢性病代配药工作。开展流浪人员健康评估。为儿童、孕产妇和各类人群提供健康、用药咨询。联系急救中心转运发热患者、孕产妇、血透及其他急危重症患者等。
深夜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代配药近百人次。微信咨询1万余条。接听和回答市民来电百余次。这些是这支团队每天的日常。
一声声“收到”体现着责任。一声声“收到”彰显着担当。无论艳阳高照。无论身处风中。无论置身雨中。无论处于深夜。他们总是积极响应。他们毫无怨言。
“两点一线”的Ta们,全力守护居民“药罐子”
下午的时候,青松社区志愿者张菊小跑着接过一个大袋子。之后又小跑着回到车边。她特别担心会耽误时间。大袋子里有几十个小袋子。这些小袋子装着居民们的配药“三件套”。分别是医保卡、空药盒、配药清单。对她来说。它们代表着每一个急需等药的人。
张菊是辖区的人民警察。四月封控后她立刻前往青松居委会报到。她从身着警服转变为穿上志愿者红马甲。她为小区居民提供各类帮助。居民配药求助电话增多。居委会日常工作让工作人员忙不过来。张菊主动承担社区爱心配药志愿者任务。她开始每天为小区居民配药。
经过挂号排队。又经过配药排队。再经过缴费排队。还经过拿药排队。几个环节下来,已过去整整一个下午。揣着配好的药赶回居委会时,已近黄昏。但她的工作远远没有完成。她还要把每个人的药整理好。还要把每个人的病例卡整理好。然后放在一个口袋里。并在口袋上标明姓名。还要在口袋上标明门牌号码。方便之后能尽快把“小包裹”发放到每个等药人的家中。
张菊说 药品不是普通生活用品 它需要更高专注 它需要更多细心 要进行核验 才能确保配药准确无误
辖区内各村居有许许多多像张菊这样的爱心配药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每天运动轨迹呈两点一线。他们在医院和封控小区间来回奔波。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准信息实现配药与送药。
工作看似简单。然而病历卡从一本变为上百本时。它早就变得不容易了。
疫情起,百态生
有人奔忙不止、疲惫不堪
有人安静宅家、默默配合
有人指责抱怨、牢骚满腹
有人互帮互助、彼此支撑
……
疫情防控是场全民阻击战
生死之间、逼仄之中
个体向上向前、从容面对
群体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才能迎难而上击退疫情!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