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系八方/正文
幼儿教育论文,论文幼儿教育心得体会,幼儿教育论文6000字

 2025年04月20日  阅读 6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毕生致力于旧教育的改革工作,积极推行生活教育和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展开了研究,分析了其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一些自身的具体实例,进而提炼出陶行...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毕生致力于旧教育的改革工作,积极推行生活教育和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展开了研究,分析了其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一些自身的具体实例,进而提炼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于当今学前教育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包含:陶行知、生活教育、现实意义、幼儿园。

引言

时代在发展,学前教育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幼儿园应以何种理念开展教育,这会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幼儿的认知是从生活中产生的,他们的兴趣也离不开生活里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和操作来获取直接经验。生活教育对于幼儿而言极为重要。我们应当将生活教育融入到幼儿园当中,做到在生活里进行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其一,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现实意义。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项重要教育理论,它诞生于“五四”时期。陶行知依据当时的社会需求,针对“老八股”和“洋八股”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内涵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为“生活即教育”;其二是“社会即学校”;其三是“教学做合一”。所谓的生活教育,意思就是在生活的过程中开展教育活动,将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并且生活与教育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纲要》里明确地表明,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取应该靠近幼儿的生活。从这一点就能够察觉到,生活教育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时代在不断变化,幼儿园也在持续发展。

我们不能保持原样,也不能照抄他人的东西。那我们要怎样才能构建本土化的幼儿园呢?首先,依据幼儿园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需求以及周围的经济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制定出办园的理念和教育目标。其次,依据确定好的办园理念和目标,描绘出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框架。接着,从课程框架中挑选出契合本幼儿园且具有特色的课程,把这门课程当作幼儿园的中心特色课程,围绕五大领域展开发展。比如我所在的幼儿园,它处于一个三线城市的城郊地带,临近农村,园领导依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幼儿园定位于行知幼儿园,把“手脑并用,健康成长”作为我们的办园理念。我们的课程紧密围绕生活教育展开,旨在让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学习,依靠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基于此,我们创建了饲养区,其中在水池中养了小金鱼,在农舍里养了小鸟和小兔子。此外,我们即将建立种植区。这些都需要小朋友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自动手去饲养、种植以及观察发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应还原生活,回归自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留意幼儿。以幼儿为核心,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从幼儿开始着手。在此,我想以我们班这学期的枇杷主题活动为例。我们的幼儿园里栽种了一些枇杷树,在一次饭后散步期间,我领着小朋友们来到了幼儿园后门的那一排枇杷树旁,小朋友们看到枇杷树上结出的果子,显得格外兴奋。“哇!”一个小朋友惊叹道:“好多枇杷呀!”另一个小朋友接着说:“一定很好吃吧!”他们相互交谈,聊得十分开心。回到班上后,我与班上的老师进行了商量,决定开展一个名为《枇杷熟了》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依据《纲要》和《指南》,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绘制了主题网络图,此网络图涉及五大领域。开展了以下活动:有语言活动,内容是认识枇杷;有健康社会综合活动,名为我是采摘小能手;有美术活动,是做枇杷;有音乐欣赏活动,叫十面埋伏;有科学活动,关于谁的种子能发芽;有游戏活动,是弹弹珠。在这些活动中,我察觉到孩子们的积极性提升了许多。因为枇杷在幼儿园里是存在的,源自幼儿的生活,并且也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教育内容应从幼儿开始,源自生活。所以,我们在挑选教育内容时,要从幼儿入手,以他们的生活为依据、以他们的兴趣为导向。(下图为本班的《枇杷熟了》主题活动)4 图 2(枇杷主题活动)5 图 3(枇杷主题活动)63.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教学方法方面给我的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启示。

我认为在幼儿园里要切实做到教学做合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教师需构建一个宽松且优良的环境,多借助实物来进行“做中教”。其二,要尽可能给幼儿提供实践的契机,让幼儿在“做中学”。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要鼓励幼儿在游戏里自行操作、自行探究,以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效果。陶行知先生曾说:“像种田这件事需在田里做,那就得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既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我对陶行知先生的这一观点十分认同,比如我们若想让小朋友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常会在植物角放置一些植物,让幼儿去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做并非不好。倘若我们能给孩子们提供一块真正属于他们的种植区,让孩子们亲自去播种,亲自去施肥,亲自去浇水,那么孩子们的积极性肯定会比他们仅仅站在植物角观察要高很多。这样也就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教育手段的直观化与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有一定联系。因为要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就必然需要直观化的手段。不然的话,我们没有东西可以去做。幼儿期的思维主要是以直接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东西。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教具。这学期,我们要在班级给幼儿组织一节名为《神奇的光和影》的科学活动。

对于这样的一节课,若仅用图片或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直接观看,他们或许无法真切感知。所以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具体的实物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探索和发现。在组织这节活动之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准备若干个手电筒、多种材料和多种颜色的纸、多个白色纸盒,并且要选择一个光线较暗的教室。活动中,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活动。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准备好的物质材料进行探索,去感知光、颜色和影子的神奇变化。幼儿在活动里积极性颇高,还能与同伴一同合作操作,进行交流讨论。(以下为本班的科学活动《神奇的光和影》)图 4 展示的是《神奇的光和影》。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可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幼儿园的大环境,其二为班级环境。先谈谈幼儿园的大环境,它是幼儿园的整体构造,能依据幼儿园的具体状况在大环境中凸显幼儿园的特色。以我园为例,我们幼儿园正在进行改造以突出特色。园长曾说,我们园倡导幼儿手脑并用、健康成长。手脑并用意味着让幼儿动起来,所以大环境要能让幼儿活动和操作,且贴近生活。我们正在为楼顶天台筹备种植区,我相信这会是个很有趣的区域。

建成之后,孩子们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种植,能够亲自进行观察。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班级的植物角,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绘本上的描述,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合一。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这片种植区开展一些特色活动,比如举办种植节,举办采摘节,举办食物大比拼等等。如此一来,我们的大环境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班级环境的创设需要说一说。班级环境相较于幼儿园的大环境,更加具体。我们能够依据季节、主题活动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等,去改变班级环境。然而,有一个要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必须具备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当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时,才能够更优地积累生活经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从幼儿早晨入园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离园结束的一整天的活动,应把教育渗透于其中。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有老师来幼儿园听课。大部分老师听完课就走了。后面的日常活动,像盥洗活动、户外活动、就餐午睡等,基本没有老师去关注。这是为何呢?或许是觉得生活活动没那么重要,或者觉得每个幼儿园的生活活动都差不多。这往往是因为把生活和教育分开了。首先,集体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相比,生活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特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难以将大量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幼儿身上。并且,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往往会朝着教师的目标发展,导致差异性不那么显著。

幼儿在日常的生活活动里,是处于一个非常自然的环境中,这样更便于他们表达自己。其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很多是借助日常生活来达成的,特别是幼儿社会性行为规范的养成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等方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应当成为教育的一个关键途径。甚至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更能被幼儿所接受。打个比方,比如要开展一节关于节约用水的课程。在集体教学活动里,教师必然要借助绘本故事、多媒体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达成目标。或许上完这节课后,幼儿知晓了要节约用水,有了这样一个概念,但他们能否真正做到则不得而知。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曾经在我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件事发生。在盥洗时,明明常常花费很长时间才出来。于是我对他进行了观察,发现他在洗手时会趁老师不注意在水池里玩水。这一回,他又把水池的水放满了。我悄悄地走过去,问他在做什么。他回头看到我,愣了一下,然后说在玩水。我接着问他,还记得老师上次讲的《一滴自来水》的故事吗?他说记得。我又问他,那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呢?他低着头,回答说:“老师,我认识到自己错了,以后不会再这样浪费水了。”我笑着,摸摸他的头,说:“这一次老师原谅你啦,下次可不能再这样了。”明明也笑着点了点头。像这样,即便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教育,幼儿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然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情况就不同了。

我说这些并非要表达日常活动比集体教学重要。而是想表明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教育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我们应当擅长观察幼儿,去发现问题,将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里,紧紧抓住生活中教育的时机。生活教育的实质在于让教育与生活以及社会实际紧密相连。倘若教育脱离了生活,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正如理论脱离了实践,便会成为空想。教育不应是死读书、读死书,那是缺乏灵魂的教育。教育需要将其置于生活之中,让它活跃起来、生动起来。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喝过咖啡才知晓咖啡的苦味;下到河里才明白它的深浅;走过一段路才清楚它的方向……唯有先去进行实践,才能够知晓其中的真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既广博又深邃,历经时代的洗礼之后,依然闪烁着光芒,在当今的幼儿教育里,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站在幼儿教育一线,需要深入研究其理论,并且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幼儿能够充分享受生活教育。对于孩子们而言,生活教育的意义在于:并非是掌握了一套由别人总结出来的知识,而是在他们的内心引发了波澜。参考文献【1】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0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en.bjhwtx.com/post/23538.html

标签:

博览广文网

博览广文网为所有文学爱好者、新闻爱好者、关注生活多方面内容的观众朋友提供多方位的内容呈现、提升阅读空间、填充碎片时间,开阔读者的视野、增长见识、了解民生、一个让您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网站平台!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广文舒阅网—让天下读者有家可归!这里汇聚了各类优质文化信息,无论是全球热点、历史故事,还是实用百科、趣味探索,您都能轻松获取。我们希望用阅读点亮您的世界,让每一次浏览都充满收获和乐趣。
导航栏A标题
广文舒阅网
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
全国服务热线:0755-88186625
Q Q:8705332
Email:admin@lanyu.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海雅缤纷国际大厦5层501
Copyright 深圳市蓝宇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0131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