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便利店经营管理”添加关注
行业新知丨竞争利器丨经营管理丨品牌打造
本文获得了零售老板内参 APP(ID:)的授权进行转载。如果需要进行转载,就需要联系零售老板内参来获取授权。
美团直面阿里竞争,而京东到家与“口碑 + 饿了么”之间的竞争或许会更为激烈。
阿里在攻城略地之时,另一电商巨头京东并非处于清闲状态。京东到家于 2015 年上线,今年它将开始集中展现自身在新零售方面的战略内涵。
2 月 27 日,京东到家正式宣告。它与全家便利店达成了合作。全家便利店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 212 家核心地段门店入驻了京东到家。在与全家便利店合作之前,7-、罗森等国际便利店巨头的近 1000 家核心地段门店已经入驻了京东到家。到目前为止,整个京东到家平台上入驻的便利店总数接近 4000 家。
据悉,为了满足办公室白领的一日三餐需求,入驻京东到家的全家便利店增加了鲜食的比例,给消费者提供了多种自制的甜品点心、快餐以及日配食品等生鲜和半加工食品,并且会依据消费数据及时对 SKU 进行更新。另外,上线京东到家的全家部分门店提供 24 小时的配送服务,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全天的消费需求。
可以看出,京东到家接入全国性零售巨头的步伐在加快,同时接入国际便利店的步伐也在加快。而这一切与京东的新零售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京东集团由“一体化”走向了“一体化的开放”。
京东转型为“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定位颇具意味。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的新闻在整个零售圈传播开来之时,京东改变了以往自营且封闭的形象,以开放赋能的心态与线下零售商展开合作。在此过程中,京东到家凭借技术为传统商超赋能,同时达达具备即时配送能力,正在为京东充当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而奠定坚实基础。
京东到家上线之时,刘强东就对其有了明确的定位。他曾公开表明,在 2015 年要将主要精力放在京东到家上,且京东到家的任务就是打败京东。同时他还称,对京东到家的期望就如同腾讯对微信的期望一样,要打造出高频的 APP。
刘强东的意图较为清晰。京东商城的优势品类为 3C 和电器,这使得它在购物频次方面与淘宝存在一定差异。那么,如何弥补这一不足呢?京东打出了京东到家这张牌,京东到家肩负起拿下生鲜、快消品等高频刚需品类的任务。到了 2018 年,京东到家正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三公里近场景”的服务平台。
小编认为,基于此情况,京东旗下的京东到家便利店,最终会和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口碑以及饿了么展开正面竞争。
- 1 -
京东为什么需要便利店
近两年,便利店开启了到家服务,这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最终京东到家入局并集齐了三大便利店,这着实令人吃惊。
从日系便利店的视角来看,它们在中国的处境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一方面,中国本土的便利店都将日系便利店当作学习的典范,在网络上,那些对日系便利店成功之道进行细致剖析、讲解的干货文章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在发展思路方面,本土便利店更为迅猛且灵活,不受拘束,形式多样,呈现出一种仿佛乱拳能打死老师傅的态势,就和国内超市对待沃尔玛、家乐福的态度极其相似。
日系便利店在精细化运营方面比国内领先很多。然而,它们苦于扩张速度缓慢,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规模连锁。并且,它们也没能借助新零售的东风来顺势发展自己。投资方更愿意自己去扶持便利蜂、全时这样的本土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围绕门店 500 米范围开展到家服务,是一种扩展领地的方式。特别是,日资便利店以全家为代表,近年来在会员经营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为双方在后台大数据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从京东的视角来看,打造高频交易是其发展思路的主要主线,而其他方面只是辅助手段。京东到家积极推动快消品和生鲜产品,京东商城大力进行服装频道的推广,其本质依然属于电商品类拓展的范畴,在交易场景和方式上并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在阿里进行密集布局的情况下,并且自身的流量等级相较于阿里还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京东究竟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呢?
上线全家便利,集齐了日系的三大便利店。从京东的角度而言,这依然属于品类的扩充。然而换个角度来看,也能够理解为京东正在将更多的线下场景纳入其中,在线下场景中更加密集地植入京东的品牌和资源,通过“品类+场景”的双轮驱动,以带动京东实现“弯道超车”。
双方的合作已经开始。全家便利店浦东张扬三店是全家便利店在平台上业绩最好的门店之一,该店负责人透露,接入京东到家平台之后,门店的订单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客单价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夜间订单的补充起到了降低门店运营成本的作用。例如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京东到家的线上订单量占全店单日订单量的 50%左右,这为该店业绩带来了有效提升。
- 2 -
由流量平台变身三公里近场景服务商
京东在实施弯道超车计划时,京东到家的战略地位变得更为突出。实际上,京东到家如今的战略定位并非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2015 年 4 月,京东到家开始正式上线。起初的合作伙伴大多是较大型的品牌商超。京东到家期望能够接入更多的品牌商超,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些线下商超的重要流量入口。然而在那个时候,传统商超对京东到家的邀约态度并不十分积极。
2016 年 4 月,京东到家与达达正式合并。在达达众包配送员的支持下,京东到家合作的商家数量有了明显拓宽,类型也变得多样。既有全国性零售巨头,又有夫妻老婆店以及个体商户;既有购物中心、商超业态,也有便利店等小型业态。
2017 年,京东到家将 1 小时送达服务作为主打。凭借其强大的即时物流服务能力,永辉超市、沃尔玛、7-、罗森等传统零售入驻平台后,线上订单有了大幅提升。
2017 年 12 月的时候,永辉超市有 356 家门店入驻了京东到家;2017 年 10 月,沃尔玛在 20 个城市有 146 家门店入驻了京东到家;在今年这一年之内,预计会有 500 多家全家便利店以及 3000 多家 7 - 和罗森便利店入驻京东到家……全国性的零售巨头陆续入驻,为京东到家增加了决胜的筹码。
当用户打开京东到家 APP 时,能够预想将会看到更多在附近的品牌商超和便利店。并且,加上京东到家 1 小时达的服务,能够有效提升与用户的黏性。
京东到家在积极探索线下流量入口,其中办公室无人货架就是一个例子。据悉,京东到家即将发布智能货柜“京东到家 GO”的 3.0 版本。届时,京东到家拥有线上流量入口,其覆盖范围涵盖用户三公里范围内的商超和便利店。同时,京东到家还将智能货柜推进到办公室、社区、加油站等更多零散的线下场景。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必然会有更多京东到家的身影出现。
基于此,京东到家不再仅仅是一个流量平台。它是一个能够为用户提供在三公里范围内,涵盖所有生鲜以及快消品类的即时性服务的平台。
- 3 -
“盒马+口碑+饿了么”
PK
“+京东到家+便利店”
很多业内人士持有这样的观点: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后,美团和阿里系在三公里近场景方面的竞争会愈发激烈。因为美团所打造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与阿里的“盒马+口碑+饿了么”存在着较大的重合部分。尤其在外卖领域,目前仅剩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这两大巨头。
阿里的口碑本质上要打造的是一个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饿了么的流量入口能够提升口碑的战斗力,蜂鸟配送团队也能提升口碑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战斗力。
权威数据机构发布的《2017 年上半年中国外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表明,流量入口无需多言。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是 45.2%,饿了么的市场份额是 36.4%,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仅为 6.3%。饿了么并购百度外卖之后,其份额变为 42.7%。由此可见,外卖市场呈现出双强争霸的明显格局。
蜂鸟配送方面,最新数据表明,蜂鸟众包配送员的数量达到了 300 万。其服务覆盖了 1200 多个大小城市,合作商户有 100 万家。蜂鸟配送的即时配送能力与达达众包物流相当。倘若盒马和口碑能够与蜂鸟配送完成对接,那么阿里就有希望打造出一个在三公里范围内全品类 1 小时送达的平台。到那时,除了淘宝之外,一个更为高频、刚需的平台将会出现。
但需注意,京东系的“+京东到家+便利店”正积极打造三公里近场景的服务。据悉,京东已与京东到家展开对接,随着门店密度的提升,京东到家平台上的生鲜品类将获得大幅补充。
京东到家目前已覆盖众多城市,数量达 370 多个。它拥有大量的众包配送员,有 400 多万之多。其服务的商家用户超过 100 万,个人用户近 5000 万。所以,京东到家有可能会成为除美团之外,阿里在“三公里近场景”布局上的又一个强劲竞争对手。
便利店的天然属性为便利性,它是近场景零售中最为核心的因子。便利店自身的布局,对流量具有“卡位”的作用,能够引导流量走向三公里的闭环。
请注意,美团属于腾讯系,京东也属于腾讯系。阿里在新零售布局上不断紧逼,京东到家在努力发力。同为腾讯系的美团和京东是否会携手对抗阿里呢?无论如何,2018 年阿里与京东在三公里近场景的竞争将是新零售领域的重要看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