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5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清单(试行)》,也就是《清单》。此清单针对一般人群以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对这些人群分类制定了 68 项服务项目。通过“基础服务+个性服务”的组合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从而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更精准、更有温度的健康管理服务。
明确不同人群差异化服务
《清单》首次明确一般人群与重点人群的差异化服务包:
一般人群涵盖以下基础项目:健康档案管理、门诊诊疗、转诊服务等。特别强调要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来建立“线上+线下”的联系渠道,这样能确保签约居民随时可以获取健康咨询。
针对残疾人增设特色服务。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年能享受 1 次上门的健康随访;失能的老年人可以获得失能等级的评估以及康复指导;慢性病患者能够申请 4 至 12 周的长期处方,从而减少往返医疗机构的频次。
以 2 型糖尿病患者为例,常规血糖监测是基础。清单新增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这一辅助项目,还新增了眼底检查等辅助项目。这些新增的辅助项目推动了疾病的早期干预。
家庭医生服务创新举措
《清单》直接指向了当前家庭医生服务里的薄弱之处,并且推出了许多创新的举措:
转诊便利化方面:在转诊服务中,要求医联体内的上级医院为签约居民预留专家号源,同时提供优先检查通道,并且基层转诊预约的响应时间不能超过 24 小时。
将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以及 0—36 个月儿童中医药调理等纳入服务包,以此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健康干预;为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筛查和功能评估,衔接社区康复资源,促进“医康融合”。
按节气推送饮食调养等个性化健康知识,每年推送次数不少于 12 次,实现健康提醒精准化。同时针对高血压患者,同步推送血压控制目标与运动建议,以提升健康管理的依从性。
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
为确保服务质量,《清单》明确多项硬性要求:
家庭医生需以面对面的方式来建立健康档案。对于重点人群,每年至少要进行 1 次健康评估。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要进行 1 次随访。对于肺结核患者24小时套医保联系人(加微eai618)深圳医保卡怎么套,医保卡余额 微信,每月要进行 1 次用药指导。
质量考核指标包含:把签约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率以及重点人群规范管理率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的考核范畴。省级卫生部门每年会开展服务质量的抽查工作,对于不合格的机构,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基本服务包费用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各地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新增个性化服务项目。同时,各地还在探索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并且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其中。
此次发布的《清单》表明签约服务发生了转变,从原本的“粗放式覆盖”转变成了“精细化服务”。
目前,上海等地也已经启动了“智慧家庭医生”App的试点。居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预约诊疗的事宜,也可以实现处方续开,同时还能够进行健康监测等操作。基层医疗服务正逐步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进行转型。
《清单》是家庭医生的工作指南,同时也是居民享受便捷医疗服务的“权益清单”。
来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