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故障及修复方法
电脑主板是电脑极为基本且重要的部件之一。接下来为大家讲述电脑主板的故障以及修复的方法,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吧!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电脑开机没有显示。首先要检查的是 BIOS。主板的 BIOS 储存着重要的硬件数据,并且 BIOS 是主板中比较脆弱的部分,很容易受到破坏。一旦 BIOS 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 BIOS 被 CIH 病毒破坏造成的,当然也不排除是主板本身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一般情况下,BIOS 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会全部丢失。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 BIOS 是否被破坏。如果硬盘数据完好无损,那么造成开机无显示现象还有以下三种原因:
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存在问题,当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且无显示。
免跳线主板在 CMOS 里设置的 CPU 频率若不正确,有可能会导致不显示故障。针对这种情况,只要清除 CMOS 就能够解决。清除 CMOS 的跳线通常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它的默认位置一般是 1、2 短路。只要把它改跳为 2、3 短路几秒,就能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果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需把电池取下。等开机显示进入 CMOS 设置后再关机。然后把电池装上,也能达到 CMOS 放电的目的。
主板无法识别内存会导致开机无显示故障,内存损坏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故障,内存不匹配同样会导致开机无显示故障。有些老的主板对内存比较挑剔,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识别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并且某些主板不会给出任何故障提示(鸣叫)。有时候为了扩充内存来提升系统性能,插上不同品牌和类型的内存也可能会引发这类故障。所以在检修时,要多加留意。
如果主板 BIOS 被破坏了,我们可以插上 ISA 显卡来查看是否有显示。如果有提示的话,就可以按照提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倘若开机画面不存在,你能够自行制作一张可自动更新 BIOS 的软盘,进而重新刷新 BIOS。然而,有些主板的 BIOS 遭到破坏后,软驱会完全无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热插拔法来解决问题。我曾经进行过尝试,只要 BIOS 是相同的,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能够成功地进行烧录。采用热插拔需要相同的 BIOS 时,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 BIOS 更新文件写入 BIOS 里面,可找有此服务的电脑商解决,这样比较安全。
常见故障二:CMOS设置不能保存
此类故障通常是因为主板电池电压不够导致的,更换主板电池就能解决。然而,有些主板电池更换后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两种可能性。
1、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主板 CMOS 跳线存在问题。有时会因错误地将主板上的 CMOS 跳线设置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成外接电池,从而导致 CMOS 数据无法保存。
常见故障三:安装主板驱动程序之后,会出现死机的现象,或者光驱读盘速度会变慢。
有些杂牌主板会出现这类现象。装完主板驱动程序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无法以正常模式进入桌面。并且该驱动程序在后续也不能被卸载。若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找到最新的驱动重新安装,通常问题能够得以解决。要是实在无法解决,那就只能重新安装系统了。
常见故障四:安装或启动时鼠标不可用
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通常是 CMOS 设置错误导致的。CMOS 设置的电源管理栏中有一个项目,其选项有 3、4、5 等直至 NA,通常默认选项为 3,把它设置为 3 之外的中断项就行。
常见故障五是电脑频繁死机,并且在进行 CMOS 设置的时候也会出现死机的现象。
在 CMOS 中出现死机情况,通常是主板或者 CPU 存在问题。如果按照以下方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能更换主板或者 CPU 了。
此类故障通常是因为主板存在问题或者主板设计在散热方面不佳所引发的。笔者曾在主板上看到,由于主板散热不够好而致使出现该故障的情况。死机之后去触摸 CPU 周围的主板元件,能察觉到其温度极其烫手。更换了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故障得到了解决。对于存在问题的故障,我们能够进入 CMOS 设置。在进入 CMOS 设置后,将其进行禁止操作,这样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当然,进行禁止操作后,速度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常见故障六: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失灵
此类故障通常是因为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而引发。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多功能卡来替代。不过,在进行替代之前,必须首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 COM 口以及并行口(有些主板甚至连 IDE 口都需要禁止才能正常使用)。
【拓展内容】
电脑主板维修知识
一、芯片的功能、作用及性能,具体内容:
芯片组包含南桥、北桥,BIOS 芯片、时钟发生器实时时钟、I/O 芯片、串口芯片,还有缓冲器 244、245,门电路 74 系列,以及电阻 R、电容 C、二极管 D、三极管 Q、电源 IC 保险 F 和电感 L、晶振 X。Y 内存槽,串口有其特定用途。并口也有其相应功能。FDD 是一种存储设备。IDE 用于数据存储等方面。ISA 是一种总线标准。PCI 是一种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AGP 主要用于图形处理。SLOT 槽和座有其特定的安装位置和作用。USB 包含在 CMOS 中,KB 控制器集成在南桥或 I/O 芯片里面。
二、主板的工作过程和维修原理
主板是电脑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连接各种电脑设备,在电脑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倘若主板发生故障,那么你的电脑就无法正常使用。当下,主板的集成度不断提高,维修主板的难度也随之增大,通常需要借助专门的数字检测设备才能完成维修工作。然而,掌握全面的主板维修技术,对于迅速排查主板故障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主板的架构,芯片焊接及拆装技巧的训练
四、主板的重点电路讲解:
1、触发电路
2、时钟电路
3、复位电路
4、I/O芯片
5、CPU供电电路6各种CPU假负载的做法
五、主板测试点:
使用 ISA 总线及其走向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等),涉及 BIOS 引脚以及 I/O 芯片、串口芯片、KB 芯片等。
2:PCI总线AGP总线及其走向
3:电阻法实际操作和查走向的技巧
CPU 的测试点包含内存 DIMM 槽 184 线 DDR 内存槽等相关内容。
六、主板维修的方法:
1、观察法:有无烧糊、烧断、起泡、板面断线、插口锈蚀。
表测法:检查 +5V 与 GND 之间的电阻是否小于 50 欧姆,即电阻是否太小。
通电检查时,对于明确已坏的板,可以将电压稍微调高 0.5 - 1V。开机后,用手搓板上的 IC,使有问题的芯片发热,以此来感知出问题。
逻辑笔进行检查。重点怀疑的 IC 的输入端、输出端以及控制极的各端,要检查信号是否存在以及信号的强弱。
辨别各个工作区:多数板在区域上有明确的分工,例如:有控制区(CPU),有时钟区(晶振)以及其分频部分,还有背景画面区,以及动作区(包括人物、飞机等),还有声音产生合成区等。这些对于电脑板的深入维修是非常重要的。
排错方法:
怀疑的芯片,按照手册指示,先检查输入、输出端有无信号(波型)。若有输入但无输出,接着查看 IC 的控制信号(时钟)等是否存在。若有控制信号,此 IC 坏的可能性很大;若没有控制信号,就追查到它的前一极,直至找到损坏的 IC 为止。
找到的暂时不要从极上取下。可以选用同一型号或程序内容相同的 IC 背在上面,然后开机观察是否好转,以此来确认该 IC 是否损坏。
用切线法和借跳线法来寻找短路线:当发现有的信线与地线、+5V 或者其他多个本不应相连的 IC 的脚发生短路时,可以切断该线后再进行测量,以此来判断是 IC 本身的问题还是板面走线的问题;也可以从其他 IC 上借用信号,焊接到波形不对的 IC 上,观察现象画面是否变好,从而判断该 IC 的好坏。
对照法是这样的:找一块具有相同内容的好电脑板,然后对照它来测量相应 IC 的引脚波型以及其数值,以此来确认该 IC 是否损坏。
使用微机万用编程器(ALL-03/07)(-80/100 等)内的软件来对 IC 进行测试。
七、常见故障
1、不触发
2、不开机(指CPU不工作)
3、CPU供电不对,
4、无时钟
5、无复位
6、不读内存
7、死机
8、外设功能性故障
9、稳定性故障
10、插槽或插座的故障
八、典型故障的维修
杂牌 810 主板出现故障,故障现象是开机后测试卡显示“FF”。经过测量发现,其原因是 CPU 没有主供电输出。
更换场应管后有主供电输出。加电给 CPU 加上内存进行测试能够点亮机器。然而,当再加上硬盘进行测试时,画面仅仅显示第一屏,第二屏(用于显示 CPU、硬盘等信息)却没有显示出来,并且光标一直在不停闪动。把硬盘拔掉之后,就可以显示出第二屏。由此可以确定故障出现在 IDE 接口附近。找相同的主板来测试 IDE 附近的电压。经过测试发现,正常主板在该位置的电压约为 4V,而故障主板在此处的电压为 1.5V。由此判断是供电不正常。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此主板的反面存在断线情况。客户自行将断线连接起来,但连接显得有些粗糙。于是将断线重新进行了修补。之后开机再次测量此处的电压,发现电压恢复正常。接着加上硬盘进行测试,故障得以消除。点复位时发现主板未复位。检查复位开关处,复位进入 14 门电路。测量其输入电压为 1.3V,在门电路中 1.3V 属于低电位。由此联想到复位针脚的电位存在问题。于是找到一处 2.5V 供电,通过飞线后与复位针脚相连。再次测量,复位针脚有 2.5V 电压。进行开机测试,复位恢复正常。至此,主板一切正常。
故障二涉及一 TNT2 显卡,其故障现象是测试卡代码走到 26 时,开机却不亮。
故障分析:这种情况首先通过对地打阻法来进行判断。判断的内容是接口的三基色以及行、场信号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正常,那么接下来就查看晶振两脚的对地阻值。正常情况下,晶振两脚的对地阻值应该是一边约为 500,一边约为 700。而实际测得的结果是这些阻值都正常。首先考虑的是供电事宜。将其插到主板上后,测得晶振有 1.?V 的起振电压。给芯片供电是通过给 3055 一个控制级电压,经测量该电压为 12V。接着测量 3055 的 D 极,发现只有 0.5V 左右,而正常情况下此处应为 3.3V 左右。在不经意间,测到 D 极下的电路板上有 3.3V 电压。由此判断为 3055 与 PCB 板存在虚焊现象。经过加焊处理后,D 极供电恢复正常,S 极有 2.5V 输出,此时机器也能够点亮,故障得以排除。
故障三:主板的型号为主板,其主板基色是红色,是一长型板。故障现象为进入系统时死机。
维修方案:针对这种现象,依据以往的经验,我们怀疑可能是由于内存供电不足,或者是时钟频率不对,又或者是电容滤波不良,亦或是主板虚焊等原因所导致的。
接着查看内存与时钟之间相连的排阻,其阻值为 22 欧姆,属于正常范围。用二极管档去测量与它相连的贴片电容,接着发现该电容两端的阻值仅有 6 欧姆,同时时钟芯片有稍微的发烫现象。更换了这个电容之后,故障得以排除。内存时钟恢复到了 1.5V 的电压。
电脑主板bios设置
系统开机启动 BIOS,BIOS 也就是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个 ROM 芯片,此芯片中保存着微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在主板上能够看到这个芯片。一块主板性能是否优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板上的 BIOS 管理功能是否先进。
不同的电脑,其系统主板的 BIOS 程序或许不一样,不过大多是较为相似的。大家能够参照自身电脑主板的 BIOS 说明书。
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需要对 BIOS 进行相关设置,以让系统安装工作能够有序进行。BIOS 是固化在主板上一个 ROM 芯片中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极为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设置信息等。其中包括开机加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计算机开机后会进行加电自检,在这个时候,按照系统提示按键,就可以进入 BIOS 程序设置界面。
标准BIOS设置
在 BIOS 设置的主页面里,利用方向键将选项选中,接着按下相应按键,就能进入 BIOS 的标准设置页面。在进行 BIOS 设置之前,有必要知晓一些控制键位的功能,具体如下表所示。
BIOS 的标准设置项具备设置光驱信息的功能。
1、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
在标准 BIOS 设置界面中,通过按方向键来移动光标,使其移动到 Date 选项和 Time 选项上。接着,按翻页键或相应的键,这样就能对系统的日期和时间进行修改了。
2、IDE接口设置
IDE 接口设置主要是针对 IDE 设备的相关方面进行设置。其中包括对 IDE 设备的数量进行设置,对 IDE 设备的类型进行设置,以及对 IDE 设备的工作模式进行设置。在计算机主板中,通常会有两个 IDE 接口插槽。而一条 IDE 数据线最多能够连接两个 IDE 设备。因此,在一般的计算机中,最多可以连接 4 个 IDE 设备。IDE 接口设置中各项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第一组IDE插槽的主IDE接口。
:第一组IDE插槽的从IDE接口。
:第二组IDE插槽的主IDE接口。
第二组 IDE 插槽有从 IDE 接口。先选择一个 IDE 接口,接着能够通过/或+/-键去选择硬盘类型,有、None 或者 Auto 这几种。其中,它表示可以让用户去设置 IDE 设备的参数;None 的意思是在开机时不检测该 IDE 接口上的设备,也就是屏蔽该接口上的 IDE 设备;Auto 意味着自动检测 IDE 设备的参数。建议用户使用Auto,以便让系统能够自动查找硬盘信息。
3、设置软驱(/)
主板 BIOS 一般支持两个软盘驱动器,在系统中分别称为 A 盘和 B 盘,在 BIOS 设置中对应着不同的选项。将软驱连接在数据线有扭曲的一端时,BIOS 应设置为某一情况;连接在数据线中间没有扭曲的位置时,BIOS 应设置为另一情况。这些选项用于选择安装的软驱类型。
软驱设置包含 4 个选项,分别是 None、1.2MB、1.44MB 和 2.88MB。如今,几乎普遍使用的是 1.44MB 的 3.5 英寸软驱。因此,依据软驱连接数据线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或处,将其设置为“1.44MB,3.5in”即可。倘若计算机中未安装软驱,那么就把和都设置为 None。
4、设置显示模式(/)
项为显示模式设置,通常系统默认的显示模式是 EGA/VGA,用户无需再进行修改。项属于系统错误设置,主要是用来设定计算机在开机自检时出现错误时,应采取的相应操作。
5、内存显示
内存显示部分有 3 个选项,分别是基本内存、扩展内存和内存总量。这些参数都无法进行修改。完成标准 CMOS 设置后,按 Esc 键就能返回到 BIOS 设置主界面。
高级BIOS设置
在 BIOS 设置的主页面中进行选择操作,从而进入到高级 BIOS 设置页面。在这里能够对病毒警告进行设置,也可以设置 CPU 缓存,还能够设置启动顺序以及快速开机自检等相关信息。
1、病毒警告
病毒警告。开启该项功能能够对 IDE 硬盘的引导扇区进行保护。打开此功能之后,如果有程序试图在该区域写入信息,BIOS 就会在屏幕上显示警告信息,同时还会发出蜂鸣报警声。此项设定值有:[具体设定值 1]和[具体设定值 2]。
2、设置CPU缓存
设置 CPU 内部的一级缓存以及二级缓存,该设定值包含:和。开启 CPU 高速缓存有利于提升 CPU 的性能,所以通常都将其设定为:。
3、加快系统启动
如果把项设置为某种情况,那么系统在启动时就会跳过一些检测项目,这样就能提高系统启动速度。此项设定值包括这样一些情况:以及。
4、调整系统启动顺序
启动顺序设置包含 4 项,分别是第一启动设备、第二启动设备、第三启动设备以及其他启动设备。其中每项可设置的值包含:IDE-0、IDE-1、IDE-2、IDE-3,还有 SCSI、ZIP 等。在系统启动时,会依据启动顺序从相应的驱动器里读取操作系统文件。若从第一设备启动不成功,就会读取第二启动设备;若第二设备启动失败,就会读取第三启动设备,依此类推。
如果进行了设置,那就意味着禁用此次序。此外,“项”意味着使用其他设备来引导。倘若把此项设置为某个特定情况,那么就允许系统在上述设备引导失败之后尝试从其他设备引导。
5、其他高级设置
该项的作用是设置系统对密码的检查方式。当设置了 BIOS 密码后,若此项被设置为某一情况,那么就只有在进入 BIOS 设置时才需要输入密码;若此项被设置为另一种情况,那么在开机启动以及进入 BIOS 设置时都需要输入密码。
此项用于设置是否将显卡的 BIOS 复制到内存中,通常使用其默认值。
载入/恢复BIOS默认设置
当 BIOS 的设置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时,用户能够借助 BIOS 设置程序里的默认设置选项来进行恢复。在这些选项当中,有一个是载入安全默认值,用“-”来表示;还有一个是载入高性能默认值,用“s”来表示。而载入最优化默认设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 BIOS 设置程序的主界面中,把光标移动到 s 选项处,然后按下按键,此时屏幕会提示是否载入最优化设置。
输入 Y 后再按键,BIOS 中的众多设置选项会恢复成默认值。若在最优化设置时计算机出现异常,可通过 -选项来恢复 BIOS 的默认值。该选项是最基本且最安全的设置,在这种设置下通常不会出现问题,但计算机的性能可能无法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