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商银行交出 2024 年成绩单,这份成绩单充满矛盾。其消费贷规模骤然下降,近 300 亿元之多。净利润增速从前的两位数降至 0.92%。经营现金流出现罕见状况,净流出超过 1200 亿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开年的四个月内,该行已被罚款超过 1900 万元。
新任行长陈海强面临着合规与经营的双重压力,在业绩会上提出了“智慧经营”的理念。那么,他能否带领这家规模达 3.3 万亿的股份行走出战略迷局呢?
消费贷首降19.97%
规模缩水293亿元
浙商银行 2024 年的年报表明,该行获得了 676.5 亿元的营业收入,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6.1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 151.86 亿元,同比增长 0.92%。其总资产达到 3.33 万亿元,增长了 5.78%。
2024 年,浙商银行的业务发生了三项主要的变化。其一,消费贷的余额首次出现下降;其二,净利润的增速降低到了 0.92%;其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呈现出净流出的状态,净流出的金额为 1204.78 亿元。
2024 年的消费贷方面,浙商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呈现出变化。其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在 A 股上市之后首次出现下降情况,从 1467 亿元降低到了 1174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9.97%,净减少的额度为 293 亿元。
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产品。它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在于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更在于它是客户获取的基础以及综合金融服务的基础。
图源:整理自浙商银行近年财报数据
梳理浙商银行 2018 年至今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表现情况,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性增长特点。数据表明,该行消费贷款的规模是以 2018 年的 501.14 亿元为起始的。在 2019 年(也就是 A 股上市的当年),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同比增速达到了 85.57%,余额提升到了 930.14 亿元。2020 年到 2021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 年的增速是 14.12%,2021 年的增速是 13.97%。到 2021 年末,突破了 1209.75 亿元。
2022 年增长态势变缓,当年仅略微增长了 1.08%,余额达到了 1222.78 亿元。2023 年实现了 19.98%的明显增速,规模创出了 1467.10 亿元的历史最高值。不过,2024 年年报表明,其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与上年相比下降了 19.97%,变为 1174.05 亿元。
浙商银行同期个人住房贷款增长了 22%,达到了 1681 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消费贷款下降了。零售信贷市场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的态势,其中住房贷款需求保持着增长的态势,这显示出消费者在房产等大宗消费领域与日常消费领域的信贷需求存在差异。
消费贷的增速与房贷的增速相差 41.97 个百分点,这体现出了消费贷的零售业务存在结构性分化,尤其是消费金融与房贷业务在发展上出现了失衡。
净利增速放缓
现金流净流出1205亿
财务数据表明,在消费贷进行收缩的时候,浙商银行的盈利指标承受着压力。其一,净息差变窄了 30 个基点,达到了 1.71%。其二,拨备覆盖率下降了 3.93 个百分点。这导致资本充足性遭遇挑战。此外,其归母净利润为 151.86 亿元,增速降低到了 0.92%。
浙江的宁波银行净利润增速是 6.23%,杭州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是 18.08%。观察浙商银行从 2020 年到 2024 年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其净利润增速在 2024 年显著放缓。
浙商银行 2020 年净利润为 123.09 亿元。2021 年净利润增长 2.75%,达到 126.48 亿元。2022 年增速提升至 7.67%,净利润达到 136.18 亿元。2023 年同比增长 10.5%,净利润为 150.48 亿元。2024 年净利润为 151.86 亿元,增速回落至 0.92%,比上年下降 9.58 个百分点。
图源:整理自浙商银行近年财报数据
2024 年浙商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了 39.05%。
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财富代销业务实现了增长。其二,把握住了债市收益率下行的机会,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收益较好。
这部分非利息收入虽有增长,但未能充分抵消传统业务中利息收入的下降,这反映出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对利息收入存在高度依赖的问题。净息差收窄使得利息净收入下降了 4.99%,进一步凸显了利息收入的依赖问题。
浙商银行在持续增强非利息收入这一方面的同时,怎样在收入结构方面达成更为平衡的发展,依旧是其未来盈利模式优化的关键所在。
图源:浙商银行2024年度报告
浙商银行的经营现金流出现明显下滑。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 1204.78 亿元。这一净流出额相当于其当年净利润的 7.93 倍。这可能反映出该行在维持传统业务增长的同时,未能有效提升现金流的稳定性。该行面临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同业通常借助资产负债管理来应对盈利和现金流方面的压力,这种行业的动态与浙商银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相互呼应。
开年已被罚1900万
股东减持叠加市值不足同业半数
浙商银行在 2025 年面临多重挑战,除了经营指标承压之外,尤其在合规管理方面、股东信心方面以及资本市场表现方面。
首先,合规管理问题。
根据最新公开信息,到 2025 年 4 月 11 日这一时间节点,浙商银行累计收到的罚单金额超过 1900 万元。在 2025 年 4 月初,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因存在“在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中签订空白合同,且向保证人隐瞒实际贷款金额,以及员工与客户有非正常资金往来”这一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被实施了行政处罚并罚款 70 万元。3 月 17 日,滨海新区分行因贷后管理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被处以 30 万元罚款。1 月 27 日,重庆分行因存贷挂钩,以及贷款“三查”未做到位,还有绩效考核不符合监管要求等诸多问题,被罚款 170 万元。
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沪金罚决字〔2025〕50 - 57 号)有所显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存在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在信贷业务方面存在不规范经营的问题,并且资产池业务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等数项主要违法违规行为。正因如此,该分行被处罚款 1680 万元。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图
过去一年,经不完全统计,浙商银行被监管处罚的总额累计达到了 1364 万元。
其次,有股东进行减持。1 月 21 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表明,横店集团基于经营发展的需求,计划对其所持股份进行减持,减持的比例不会超过该行总股本的 1%。3 月 26 日,浙商银行又发布公告称,股东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了该行 1.95 亿股,占总股本的 0.71%。在此次减持过后,山东国信的持股比例降低到了 2.09%。
图源:浙商银行公告截图
截至 2025 年 4 月 17 日收盘时,浙商银行的 A 股总市值是 821.19 亿元。宁波银行的市值是 1620 亿元,浙商银行的市值为宁波银行市值的 50.69%。这种市值差异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浙商银行增长预期的审慎态度。
图源:腾讯微证券
4 月 10 日晚间值得关注。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经该行董事会审议后同意聘任陈海强为该行行长,不过其任职资格还需等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与此同时,在陈海强任职资格获得核准之前,他将代为履行行长职责,而该行董事长陆建强不再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公开资料表明,陈海强出生于 1974 年 10 月,拥有硕士学位,是正高级经济师。他曾担任过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的副主任科员,以及招商银行宁波北仑支行的行长、宁波分行的副行长等职务。2015 年,他加入浙商银行,先后担任宁波分行行长、杭州分行行长和首席风险官等职位。从 2020 年 7 月开始,他担任浙商银行副行长。
陈海强在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明,智慧如同生命的灯塔。智慧经营就像是银行行稳致远的指南针。浙商银行不再只是一味地去追求规模情结,不再继续走“垒大户”那样的老路,也不再将目光仅仅聚焦在“挣快钱”上。这些情况都是浙商银行在追求长期价值时所做出的选择和确定的方向。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提出了该行的转型目标,包括从服务一家企业转变为服务整个产业生态;从以抵押担保为主的“当铺金融”转变为以算力为主的“场景金融”;从传统的关系营销转变为数字获客;从以对公为主的“垒大户”转变为普惠导向的小额分散。
董事长将如何带领银行优化经营模式,我们将持续关注;新任行长将如何带领银行优化经营模式,我们将持续关注;董事长将如何带领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我们将持续关注;新任行长将如何带领银行加强风险控制,我们将持续关注;董事长将如何带领银行提升盈利能力,我们将持续关注;新任行长将如何带领银行提升盈利能力,我们将持续关注;董事长将如何带领银行强化股东和市场信心,我们将持续关注;新任行长将如何带领银行强化股东和市场信心,我们将持续关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