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致力于培育时代新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融”字方面做文章,在“活”字上面下功夫,在“实”字上运用巧劲,从而构建了“党史引领、教师参与、学生融入”的新时代思政大课堂。
在“融”字上做文章,拓宽思政教学广度
学校大力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以及课程思政的建设。将党史学习教育深深融入思政课当中,并且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课、公共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专门开设了《红色文化》这门课,用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以及英雄的故事。思政教师在课前五分钟开设“微党史”课堂。他们把党的百年历史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小故事。通过“一个故事”“一个主题”等以小见大的方式,让学生能感悟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
开展每周的党史学习活动,开展每日打卡活动,开展党史晨读活动,开展读书笔记等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电子屏来进行党史学习的融入,通过横幅来进行党史学习的融入,通过黑板报来进行党史学习的融入,通过手抄报来进行党史学习的融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将党史学习融入到学习生活当中,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中,会结合课文来讲授红色故事以及革命事迹;在数控课堂上,老师会讲授大国工匠的故事,以此激励同学们树立起精益求精并且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职业生涯课堂里,老师们会认真地梳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打造出有热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协同育人课堂。
在“活”字上下功夫,增强思政教学力度
学校运用红色“活教材”,与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共同建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构建起思政“小课堂”与红色资源“大课堂”相融合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专业讲解员到校,为思政教师提供培训,并进行分享交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课堂搬进红色基地,比如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精神血脉。
校长肖红秋参加了与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共建思政教学实践基地的仪式。
学校思政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集体研讨,以此来增强思政的吸引力,丰富思政教学的内容并加深其深度。“思政素材挖掘研究室”深入地挖掘党史故事和红色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大热情。德育工作室、美育工作室以及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音乐讲堂、观看红色电影、聆听红色故事等。
重视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举办思政教师党史微课堂的教学能力比赛,同时举办优质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比赛。还举办课程思政培训讲座以及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经验分享会活动。以此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的吸引力。
在“实”字上用巧劲,提升思政教学温度
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成长相融合,借助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以及上下联动等多种方式,积极搭建起“思政大课堂”。学校的校长和党委书记登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大课,讲解大势,传递大道,鼓励青年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与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熊晓萍书记为学生上开学第一课
在网站上开设“党史学习教育”等栏目,在德育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党史故事”等栏目,在抖音等平台上开设“党史微课”等栏目;举办党史知识培训班,举办青年读书班,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开展红色经典进校园的活动,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开展重温入团誓词的活动,开展研学体验的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
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读红色家书”的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学中做到学史明理;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讲红色故事”的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在思中做到学史增信;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唱红色歌曲”的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在悟中做到学史崇德;组织青年学生开展“观红色影视”的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学中做到学史力行;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看红色展馆”的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在思中做到学史明理;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寻红色足迹”的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在悟中做到学史增信;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展红色作品”的教育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学中做到学史崇德。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