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一道思念的桥,你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今年中秋假期,有许多人期盼着与家人相聚。但因为各类现实原因,很多人无法回到家人身边。
现代都市人习惯了外卖和物流。即便自己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也能够选择让其他人帮自己取东西或者送东西。
今年中秋,王先生不能与老家的母亲相聚。然而,母亲突然生病,家中无人照料。因此,王先生联系了老家的一家药店配药,接着嘱咐前去取货的美团跑腿小哥,希望小哥能帮忙告知母亲药品的用量,因为母亲的记性不太好。
王先生听到跑腿小哥说“我已经帮您母亲安顿好了,无大碍”。之后,他总算安心了。
中秋节刚刚过去。许多人借助这种方式陪伴在亲人身旁。据美团跑腿统计,9 月第一周,异地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两成。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跑腿服务向异地的亲朋好友传达爱意。在节日期间,用跑腿帮忙取送礼物的订单增长更为明显。美团跑腿中秋相关的跑腿订单量环比增长达到 169%。
社会在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与亲人之间形成了一个个相互隔开的“点”。美团跑腿这样的平台,把这些“点”连成了一条“线”。
点与线无数地交织,从而形成了一张巨大的“面”。近些年来,美团、饿了么、顺丰以及 UU 等企业都相继推出了跑腿业务,由此催生出了一个庞大且极具潜力的市场。
2021 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规模达到了 131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其规模将达到 664 亿元。由此可见,跑腿经济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艾媒咨询在《2022 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所提到的“跑腿经济”,无疑是一片极具发展潜力的蓝海。按照 2018 年至 2025 年 75.4%的年复合增长率来推算,跑出千亿规模并非只是梦想。
四年间,跑腿经济的规模从 131 亿元增长到 664 亿元。这背后,既有无数被外卖和即时物流提高了生活便利度的都市人,也有美团、饿了么、UU 等平台的跑腿服务在发挥作用。
这场“跑腿浪潮”持续了数年,如今正在发展出一个本地生活服务赛道,这个赛道极具想象力。
“跑腿”里的众生相
跑腿的诞生,本质上是消费需求升级的结果。
如今大部分都市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长期处于外卖带来的便利环境之中。他们长期在由外卖所带来的便利里生活。
都市人习惯了这种便利之后,被激发出了更多的即时需求。他们希望能够从其他人那里、在其他地方快速拿到更多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跑腿便应运而生了。
目前来看,有较大跑腿服务需求的分为两类人。一类是个人消费者,另一类是本地小个体户。他们在跑腿服务上的典型需求场景有急(着急用)、忙(抽不开身)、忘(忘带东西)。调研数据表明,38.4%的消费者因忘带物品而使用跑腿帮取送;37.3%的消费者使用跑腿帮买东西。
比如,同在北京朝阳却无法见面,而又想要给朋友送一瓶酒,那该怎么办呢?下班回家时,手机电量已经很低了,可充电线却落在了办公室里,这又该怎么办呢?
下单跑腿,全都搞定。
过节是跑腿的典型需求场景之一。数据表明,在 2022 年春节前夕,通过美团跑腿帮忙送年货和帮买年货的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5 倍。并且异地订单增长了近七成,给老人的订单也比前期有所增加。2022 年七夕节闪送鲜花的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67%。
除了以上典型的需求场景,消费者还催生出一些非典型的需求场景。
数据显示,帮排队的需求占 26.7%,帮送文件的需求占 19.2%,这些需求逐渐增多。此外,还有帮取号、代陪诊、拿快递、帮取药等需求。这些需求看起来多种多样,其实都有共同特征,即省时、省力。
个人消费者需要跑腿,不少本地个体经营者也需要跑腿,并且他们还是跑腿服务的忠实用户。
一名个体经营者向《一点财经》透露,他的业务主要是写字楼里的前台装饰等方面。他需要从工厂采购各类装饰材料,接着把这些材料运送到客户的公司。因为资金方面存在限制,他多数情况下是靠自己将材料从工厂搬运到客户公司。然而,随着客户数量不断增多,他需要在一天内同时把材料搬运到多家公司,要是雇佣专门的员工,就会增加支出成本,这常常使他陷入难以同时兼顾多处的困境。
他有一次偶然获得了一个机会,发现美团上存在跑腿服务。通过这个服务,他能够直接下单,并且可以让多个跑腿小哥把装饰材料送到不同的客户那里。这些跑腿小哥不仅能够按时将材料送达,而且所需费用相对更少。他对此发出感叹,觉得跑腿真的就像是自己的及时雨一样。
个人消费者和个体经营者对跑腿有即时性需求,大量的这种需求出现后,跑腿市场迅速扩大。艾媒咨询分析师觉得,中国跑腿经济的发展空间有逐步扩大的可能,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能达到 664 亿元,在 2018 年到 2025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75.4%。
这无疑是一片极具想象力的蓝海。
群雄激战“跑腿”
任何一片市场,要持续增长并形成蓝海,就需要供应方面和需求方面两头同时发力。
在跑腿的这片蓝海市场中,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的即时消费需求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并且在供给端,即时物流的能力正在逐渐变得成熟,其覆盖的品类也在不断地拓展,这其中离不开众多平台积极地躬身入局。
目前,中国的跑腿服务提供者有达达快送。
他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服务型,这类跑腿服务是由综合服务平台衍生出来的,像美团跑腿、饿了么跑腿,能够整合平台的综合能力与资源,从而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另一类是以闪送、顺丰同城为代表的单一服务型,主要是通过自身自建运力来提供取送服务。
资本对平台入局跑腿服务持乐观态度。2021 年,顺丰同城在港股上市;2021 年,闪送完成 1.25 亿美元 D2 轮融资;2022 年,UU 跑腿获得数亿元 B+轮投资……跑腿行业正激烈交战。
许多平台的跑腿服务不是突然开辟的新业务,而是在逐步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从即时物流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兴服务形式。
七八年前的时候,美团以及饿了么等餐饮外卖平台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美团等平台要实现餐饮到家这一目标,就必须提升以餐饮外卖为主的即时物流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顺丰等物流平台,为了能在细分领域进一步挖掘新的增量,也开始对即时物流服务进行布局。
整个即时物流的用户规模在快速地扩大。从数据来看,在 2014 年到 2021 年这段时间里,中国即时物流的用户规模从 1.24 亿人增长到了 6.33 亿人,其年复合增长率为 26.2%。
企业最为令人激动且充满想象的能力,是能够利用原有的优势去打破边界。近些年,凭借强劲的即时物流能力,可以看到美团等餐饮外卖平台从单一的餐饮外卖业务开始,逐步延伸到多维度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这些服务包括商超、鲜花、蛋糕、咖啡、生鲜、服装等。
互联网平台进入本地生活服务后,即时物流成为本地生活服务和新零售的履约环节,其基础性作用开始凸显。跑腿是即时物流在特定场景下的进一步延伸。它一方面可以完善即时物流中的“非标准化服务”,另一方面能够在细分领域挖掘到新的增量。这背后,美团、饿了么、达达等平台的运力能力在逐渐走向成熟。它们有向其他领域溢出的需求,也有增强单运力产值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出于尽可能覆盖本地即时需求的意图。
许多布局跑腿业务的企业,大多有着相似的商业逻辑。随着业务的拓展以及平台的兴起,即时物流中跑腿的比重逐渐变大且快速发展。
群雄激战的过程中,逐渐有头部选手走在了前面。艾媒咨询调研数据表明,美团跑腿的使用比例为 60.1%,是消费者最常使用的跑腿品牌;饿了么跑腿的使用比例为 29.8%,位居其次;闪送的使用比例为 27.8%。有 46.8%的消费者会认准一到两个品牌,41.3%的消费者倾向于使用几个品牌。
在群雄激战当中,谁能够真正笑到最后呢?
从百亿跨越向千亿,未来在哪?
往后看,跑腿市场正从百亿朝着千亿的规模迈进。新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跑腿经济的消费主体,且他们更为年轻。他们在消费时更加注重体验,同时往往有着更多元化的需求,所以需要更加专业的服务。
饮品、食品和生鲜目前是跑腿服务的主流品类。同时,个人物品、鲜花蛋糕、宠物用品等的占比也在上升。跑腿服务取送的物品逐渐变得多元化。
另外,多元化的一个标志在于,消费者所需要的跑腿,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商品,更是一项无形的服务。比如网红店代排队、喊跑腿小哥帮忙陪诊等。有网友评论道:“不愧是万能的跑腿小哥。”
“万能”的背后,体现的是消费者对跑腿服务有着多元化的需求。这种多元化需求,进一步考验了服务平台的供应能力,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专业化的要求。
从表面来看,专业化是针对跑腿小哥的技能方面的要求。然而实际上,这是在对背后的服务平台进行考验,即要让骑手拥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还要建立起在即时响应以及快速配送等方面的能力。
接下来,能真正做到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品牌,无疑会走得更远。
从整个市场层面看,多元化的背后,是对市场双边规模化的考验。
跑腿属于典型的双边市场。用户端存在庞大需求。如果平台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就能形成规模效应。进而让整个市场实现快速增长。
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 CEO 赵小敏表示,在该领域,最为重要的当属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包含市场规模、订单量、收入规模以及解决方案的能力等衡量标准。
在众多衡量标准里,供给环节能否跟得上是很重要的。它意味着能够对即时需求做出快速且及时的响应。这种表现体现在用户体验方面,实际上就是接单以及完单的稳定性。
在疫情应急这种特殊情形下,居家防疫使得生活物资的取送需求变得很强烈,同时也对服务平台的运力规模以及调度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验。今年 4 月初,为更高效调配就近骑手给上海居民帮取、帮送急需物品,美团跑腿推出了一个订单识别智能机器人“跑腿帮帮忙”。若用户提交的订单备注中含有“老人”“孕妇”“买药”等关键词,就会触发消息提醒机制,这些订单会被识别为紧急订单并进行高优先级响应,从而尽可能保障用户,尤其是特需人群的紧急需求。
进一步来看,这种稳定性优势是离不开美团平台庞大的规模给予支持的。在 6 月 30 日的时候,美团的活跃商家数目达到了 920 万,并且同比增长了 18.5%。到去年年底的时候,美团拥有大约 527 万活跃骑手。凭借着美团丰富的商流以及活跃骑手的运力规模优势,美团跑腿能够在取送物品、代买东西甚至帮忙办事等多元化的服务中保持快速且及时的响应。
在专业化方面,除了多元化之外,技术创新能够起到帮助跑腿平台提高响应效率以及优化配送体验的作用。
在实际的配送场景里,跑腿服务会碰到地形不熟悉之类的难题,而这些难题会对用户体验产生影响。技术,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为优良的利器。
美团跑腿以美团“智能决策平台”为依托,针对全场景的复杂订单需求,能够实现统一调配和智能分发,从而提高效率。通过对 AOI 地理画像进行大数据挖掘,美团跑腿可以识别小区的封闭入口以及部分禁行区域等情况。
往后看,跑腿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一,怎样以更专业的方式,持续稳定地满足非标准化的需求呢?其二,怎样解决成本与利润的平衡问题呢?这些都是行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个品牌一同攻克难关。
当然,未来的跑腿服务肯定是一条很宽广的赛道。美团跑腿等这些品牌不断地进行迭代和优化,这对整个行业能够持续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品牌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锚定用户需求。只要能够不断地解决用户生活中的痛点,那么时代就必然会回馈红利。
“点赞”是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为 “博览广文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0755-88186625
电子邮件
admin@lanyu.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